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22:47:10

一聽說淨土便知道是一位念佛的佛友,一心正念直來,有恒修去,到了臨終示疾後,多能安詳往生,所謂"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實在不虛。也有人自稱久修淨土宗,因多年未見神妙效應,便舍淨他求,轉修其他法門,回過頭來勸人早換題目,至于成效如何,另當别論,很難論定。同一法門,用心不同,結果大不相同。佛七會上曾聽說一偈:"裝金土木佛皆真,若到心誠轉法身。今日浮浮根不穩,莫将無效怨他人。"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佛教淨土修行一心精誠)1

念佛能否與佛相應,不在念佛法門,而是在念佛的心有否真誠。大殿供奉的木雕土塑金裝的佛像,若能視為真佛一般,早晚功課時想作是在真佛前念佛,信的深、願的切、念的專,自能轉佛法身來相感應。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誠則靈,心要如何才是誠呢?在某省大甲鎮的鐵砧山,山上有一股井泉,泉味甜美,從未幹涸。相傳早年,鄭成功率兵經過此山,因天氣炎熱,飲水缺乏,人馬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就拔劍刺地,跪求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沈下去,湧上了神泉,人們為紀念這奇蹟,就稱此為"國姓井"或"劍井"。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佛教淨土修行一心精誠)2

鄭成功燒去儒服儒冠,以儒将作風領軍,見到軍民饑渴的痛苦慘狀,儒者的仁心自是萬般不忍,在無技可施之下,惟有苦心懇切祈求上蒼,垂憐哀憫全軍性命,然後拔劍刺地,一眼泉水就從地中流出。鄭成功與劍井的故事,後人多歸為神話傳說,其實鄭成功自幼娴熟經史,他的拔劍刺地是師法古人,并非自創,更不是神話。漢朝的"貳師将軍"李廣利,奉武帝之命,率軍攻打盛産良馬的西域大宛國貳師城,也曾陷入無水可飲的絕境,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佛教淨土修行一心精誠)3

到了後漢明帝時,耿恭将軍固守疏勒城,城裡的水源被匈奴人切斷,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深仍不見有水,官吏士兵口渴疲乏,榨馬糞汁飲用,耿恭眼見全軍性命垂危,便整饬衣服,在一口枯井旁跪下,誠心向上天祝禱,頃刻之間,井裡水泉奔出,全軍高喊萬歲。耿恭要士兵在城頭上灑水,圍城的匈奴兵看了大感驚奇,以為有神明相助,紛紛撤離。将軍身系一軍安危,處在死地絕境時,一片苦心,滿懷懇切,精誠專一祈求上天,荒漠枯井也能感得流泉。唐代高僧法琳大師在辯正論說:"夫感在精誠,道由懇苦。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佛教淨土修行一心精誠)4

意不專道,何以克心?不至感無以通。"佛法是心法,要與佛感通,全在一心精誠,苦心懇切。若心不專注在佛道上,如何制心一處?心不能專一至誠,則與佛難以感通。信願念佛的人,提起佛号時,想作身陷絕境,就能死盡一切偷心,放下一切攀緣,全身靠倒一句阿彌陀佛名号,清朝太平天國戰後,有一位妙空大師感慨佛法受創嚴重,與楊仁山居士一同刊印各部經典,自己則撰述念佛四十八法,介紹如何持名念佛,其中就有教人"難中持名"一法,妙空大師說:"凡難中有發心念佛者,必有奇應。雖遍地幹戈、一鄉疫厲,而求佛呵護者,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之有私也,亦平等光中無心而應也。

佛教靜心修禅方法(佛教淨土修行一心精誠)5

何以故?動念發聲,覺阿彌陀佛光明住我頂上,則自然念念具足,念念堅固,念念長久,佛光所加,吉神擁護,自能離難,勿轉念也。"妙空大師的"難中念佛",重要就在"勿轉念",一心一意持續正念彌陀,不改題目,不轉念其他名号,如此自能精誠所至,與佛相應,一念真誠便到家。倘若隻是挂名修淨土宗,信也不深、願也不切、行也不力,信願行都是"浮浮根不穩",卻妄想與佛相應,不免失意絕望想換題目。面對這樣的局面,是法門無效,還是修行人的心無效?深心反省,莫将無效怨他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