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正在穿越漫長的寒冬。
去年以來,手機産品銷量的快速下滑、消費者信心的減弱,令很多手機線下店鋪陷入生存困境。線上渠道雖然承接起銷售重任,但難以挽回大盤頹勢。許多人開始認清現實,即完全靠固定資産投入的玩法已然行不通,在生存威脅面前線下渠道商們開始關店退場,又一輪關店潮即将來臨。
圖/視覺中國
最難的一季度曾信奉“誰能挺住,誰就是赢家”的手機線下門店老闆黎立,改變了他的态度。
因為,他的線下門店開始有點“扛不住了”。
黎立在河南經營着三家手機門店,兩家品牌專賣,一家綜合賣場。近來,三個店的虧損額度每個月加起來都有五六十萬元。
4月,他手裡其中一個店鋪,單店月虧超過了30萬元。“虧死了。”他對《财經天下》周刊說,打算關店不幹了。
由于近年來整個手機行業銷量快速下滑,手機零售持續疲軟,線下店因此首當其沖,這些現狀令銷售端的大批從業者逐漸喪失信心。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市場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6934.6萬部,同比下降29.2%。其中,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5764.9萬部,同比下降幅度超過了30%。
在最近的4月份,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出現同比34.2%的下滑。該月雖然有接近40款新機上市,數量比2021年同期還多25%,但仍然沒能夠更好地激發用戶的換機欲望。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稱,與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已經連續下降了10周。
今年的手機線下門店處境有多難?一位從業超過20年的手機經銷商聲稱,其所在的北方某省份已經關了将近一半的手機門店。值得注意的是,經銷商一度認為2021年可能已經觸達行業冰點,沒想到今年還要更寒冷一些。
“從2018年開始,店鋪每年銷量同比都在下降,今年(截至目前)同比去年又下降了15%-20%。”該人士做的是全省連鎖,其聽聞很多同行比自己的處境更糟糕,“有些店鋪的銷量同比下降幅度在30%多。”
對于銷量的下滑,黎立也深有感觸,他說:“一個專賣店一個月賣200部手機,都算是高手中的極品了。”而過去好的時候,他的每個店鋪月銷量都可以超過700部。
“你說,(月銷)200部,咋做?”黎立反問,“都裹不住房租和員工工資。”
黎立的兩個位于不錯地段的品牌授權旗艦店,單店的房租成本超過了40萬元。年初,他不得已辭退了幾名員工。
圖/視覺中國
2021年,由于零星疫情,黎立一共歇業了4次。而今年,由于河南疫情反複,黎立的門店開門至今營業時間沒有超過兩個月。“不營業的時候,剩下的十幾名店員隻能拿到基礎工資。”
房租加上人員薪資的壓力,每個店月虧損十幾二十萬元,很快讓黎立背上了負債。“你要借錢去拿貨,借錢要還利息,門店沒有銷量你就有庫存,有了庫存就得往外出貨,往外出就會賠錢,賠錢就還要去借錢,陷入了這種惡性循環。”他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避免積壓庫存,今年以來黎立開始頻繁向廠商拒單。按照慣例,廠家會向專賣店定期配貨,“來配貨就不要了,我現在大概是來4單隻提1單。”他對《财經天下》周刊說,拒單需要承擔的後果是,門店降級,“我以前是最高級别客戶,現在掉到最低了” 。
不留庫存,即便虧錢也要迅速變現,成為時下經銷商們不得已的選擇。在生存問題面前,經銷商評級高低早已不再重要。
黎立計劃着“扛到”6月的高考季,如果屆時銷售情況還得不到好轉,他将會把自己的三個門店全部關閉。“關了的話,一個店最多虧五六十萬元,就拉倒了。”不關的話,每個店每個月虧二三十萬元。
“這生意沒法幹。”黎立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啥都不幹待在家裡都還有飯吃,再堅持就真沒有飯吃了。”
“單靠賣手機就沒有掙錢的”池斌去年已經砍掉過一批手機門店,今年還會收縮。
池斌的門店布局在江浙地區,合作的品牌方包括華為、OPPO、vivo等,去年他撤掉一批門店後,現在還有70幾家店面。
手機零售的寒流也挫敗了他的信心。他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受消費力下滑的影響,手機店都虧,完全靠固定資産投入的玩法意義已經不大了。
“現在單獨的手機店都是沒法維持盈虧平衡的。”池斌以華為品牌舉例,“有車子的店可以做到不虧,沒車子的都不太好過。”
但華為賣車,對門店規格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面積至少要在300平方米以上。池斌有20幾個華為店,能賣車的也不過兩三個,而“其他品牌(專賣店)光賣手機,很難取得好收益”。
在他看來,如今品牌專賣店的狀況甚至還不如一些綜合店,“特别是運營商的店,就是跟電信營業廳合作,以業務為主導,順帶做點終端生意。”這類門店反而更具備抗壓能力。
圖/視覺中國
據《财經天下》周刊了解,銷量不振背景下,每部手機能夠帶來的利潤空間也在減少。以線下渠道見長的國産品牌OPPO、vivo、華為為例,前兩家品牌門店賣一部手機能夠得到的平均利潤僅有100-120元。華為讓利略高,但平均利潤也僅有150-180元,而過去一部手機賺個300-500元很容易。
一位手機企業内部人士表示,導緻利潤下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各個品牌之間産品内卷嚴重。在競争最為激烈的2000-3000元價格段,充斥着大量機型。“同配置的機器,定價便宜100元,都可能成為影響消費者選購與否的關鍵。”
《财經天下》周刊發現,近期上市的國産新機,定價相比以往也有一定程度的下調。5月23日,OPPO最新發布的Reno 8,同配置起售價相比上一代便宜了200元。
賺錢難,直接影響了行業心态。“大家(指經銷商)對這個行業還是有些抱怨的。”池斌說。
為了穩定軍心,提振下遊士氣,手機廠商們不得已采取一些安撫行動,例如房租補貼或給予優質代理商額外的獎勵。最為典型的是,小米為線下門店發放“疫情補貼”,從今年3月份開始,小米針對線下門店已經進行了多輪補貼,據稱累計補貼金額達到了1.2億元。
不過,多名手機經銷商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他們于困境中“感受”到的來自廠商的扶持實際相當有限。“說到底還得靠自己。”池斌說。
池斌計劃對門店數量做進一步收縮,但關店又伴随着裁員挑戰。
“你不可能馬上全身而退,隻能逐步淘汰一些劣質門店。”他解釋稱,“現在員工意識也很強,裁員很難。”迫于壓力與無奈,他今年開始鼓勵員工走出門店,去做地推銷售工作。
位于北京某商場内的一家綜合手機店,從去年開始設立了自己店鋪的微信群。店員會主動引導每位進店的顧客掃碼進入他們的微信會員群。一位門店負責人告訴《财經天下》周刊,現在這種做法很普遍,拉群方便即時推送購機優惠活動,同時兼顧售後咨詢。
然而,他們的微信群人數目前還不到兩百。
“還有的商家在推即時配送。”一位手機行業分析人士說,“像點外賣一樣點手機,商戶迅速送貨上門,想法看似美好,但存在這種強需求的用戶不多。”
“除非萬分火急,不然手機這個東西我完全可以多等幾天。”該人士補充道。
在生存威脅面前,線下手機店們的自救透露着些許笨拙與無奈。
寄望線上,618是個關鍵節點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終端總量下滑厲害,但線上幾乎沒有下降,銷量全都掉在了線下市場。
其舉例稱,過去一年線下店銷量拓展迅速的小米,現在也放慢了腳步。
小米于去年聚焦下沉市場,宣布在未來三年内開到三萬家小米之家門店。根據小米官方披露的信息,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小米之家的門店數量飛速增加,從3000多家店到突破10000家店,隻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到2021年底,小米之家的數量約有10200家。
但随着線下銷售的不景氣,小米的開店速度也在放緩。根據小米最新财報,截至2022年一季度,小米之家的數量約有10500家,比去年第四季度僅增加了300家。相對于之前突破萬店的“神速”,小米如今的開店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了。
該分析人士将原因歸于“線下店的生存挑戰”,他說:“從對手機行業提振意義上來說,線上渠道尤為關鍵。”
圖/視覺中國
realme中國區總裁徐起也在5月26日接受包括《财經天下》周刊在内的媒體采訪時表示,“618會迎來上半年比較強的手機銷售高峰,也是行業一個比較大的激活點。”
5月23日晚,京東618預售開啟,正式拉開了手機銷量競速大戰。在這樣一個手機産品最重要的大促節點,各家競争更加激烈。
國産廠商們早早亮出誠意紛紛“搶跑”,進行大手筆讓利、補貼。OPPO打出了“8億福利”的口号,提供了多款新品機型優惠。vivo針對去年的旗艦機型X70 Pro 售價直降500元。小米多款機型也進行了降價促銷,優惠力度同樣接近500元。榮耀更是提早打起了促銷戰,包括榮耀60在内的舊款型号,提前兩個月就開始了降價促銷。
為了促進銷量,手機廠商們放開腦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玩法。比如,購買手機抽三亞遊,直播間抽獎免單活動等。
據機構研究統計,2020年智能手機在線零售渠道銷量占到了總量的26%-28%。上述分析人士對《财經天下》周刊表示,今年由于線下消費受限,線上手機銷量比重短期會有一個明顯的增加,“但拉長時間來看,手機線上銷量占比可能略有增長,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原因在于用戶換機時長的增加。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國内智能手機用戶換機周期已經增加到了31個月。而在2019年初時,國内手機用戶的換機周期還僅為24.3個月。
同時,“消費者也比以往更加挑剔,購買決策過程變得更長更複雜。”一名手機大廠高管對《财經天下》周刊表示,在2000-4000元的價格段,新品紮堆競争尤為激烈,如何增強電商、線上銷售能力,是目前市場環境下各家競争比拼的重點。
他更願意将目前線下渠道的生存困境歸結為特殊背景下的“短暫失靈”,認為線下仍是手機廠商必要的長線投資。“線上會替代一部分銷售任務,但無論如何也難以挽回總盤的下滑。”他判斷。
包括CINNO 、StrategyAnalytics等多家機構預測,2022年國内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将同比下滑7%-8%。
目前來看,今年618還會受到部分物流限制的影響。“參照大盤來看618的整體表現,物流限制會有影響,但随着逐步解封,會越來越好。”realme中國區總裁徐起說。
手機廠商們仍對下半年抱有期待。5月23日,深圳出台消費促進計劃,對于5月至8月間,包括手機在内的消費電子産品提供售價15%、單人累計最高2000元的補貼。這類扶持政策,被認為是市場強心劑。
多位受訪人士預計,618會給上半年的手機銷售帶來一個高峰,但整個市場回暖遠沒有這麼快,比較樂觀的一個預期是,今年年底可能會出現回暖迹象。
處于銷售末端的手機經銷商們,可能還需熬過一個“酷夏”,穿越一個“寒冬”。
(文中均為化名)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吳迪
編輯/ 董雨晴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