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

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04:28:14

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人生三樂   文 / 葉超英有智者用三個詞對人生之樂進行概括: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粗粗一看,平淡無奇;細細一品,極富深意三個詞所說的三種樂代表了人生快樂的三種境界,且層層遞進,因果關聯,互為佐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人生三樂知足常樂)1

人要知足常樂順其自然為好

人生三樂   文 / 葉超英

有智者用三個詞對人生之樂進行概括: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粗粗一看,平淡無奇;細細一品,極富深意。三個詞所說的三種樂代表了人生快樂的三種境界,且層層遞進,因果關聯,互為佐證。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裡盯着鍋裡”之類的俗語說明了人的欲望無止境,有着得隴望蜀的本性。一個物欲橫流的人收獲的永遠是痛苦。即使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也隻是暫時的快感,馬上會陷入到追求另一個更大欲望的苦惱漩渦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很多的欲望是難以滿足的,甚至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如果一味地執著于得到,必将陷入失去的滔天苦海中,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知足常樂”就是要求一個人對無限的欲望追求保持警惕,削弱某些欲望,縮短人生中拉得太長的戰線,才能得到持久的、經常的快樂。當然,知足常樂并非一味的消極和退縮,把欲望削減到沒有,既做不到也不可能。“知足”的“足”就是要求人的欲望大小要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某種欲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内能夠實現的分寸感。在這個度的範圍實現了欲望,要想不快樂都不行;而越出了這個度,痛苦的多少會與欲望的大小成正比例增高。可見,知足是人生快樂的底線,一個不知足的人永遠無快樂可言。

知足常樂也是自得其樂的基礎和前提。自得其樂中的“得”含有“尋找”“創造”之意。也就是說一個人要能在庸常瑣屑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沒有樂趣創造樂趣也要樂”。要想這樣,就必須有知足作為前提,知足自然有快樂。一個不知足的人又怎能有心情去“找樂”和“造樂”呢?因此,自得其樂是一種對自身欲望和痛苦的超越,是一份對世事紅塵的淡定甯靜,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自得其樂的另一層含義是:某種知足之樂是别人難以理解和分享的。正如痛苦隻有自己獨立承擔而别人無法替代一樣,快樂的心境一般與别人關聯不大,隻有自己才能“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忘塵脫俗的意境即指此。能自得其樂的人,一般能正确地看待欲望的滿足與不滿足,對于知足與不知足的“度”能拿捏得恰到好處,能正确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得與失,不會陷入欲壑難填的痛苦深淵中。這樣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且這種快樂大都是自己找到和創造的。否則,也就不成為自得其樂了。

助人為樂是人生三樂中的最高境界,它從“知足常樂”與“自得其樂”的“小我”之中跳脫出來,升華為一種“給予”“利他”的“大我”境界。能夠以助人為樂趣的人生必然是大寫的人生,與知足常樂與自得其樂相比,它是以削弱自身欲望來助人獲得快樂的更高境界。助人為樂是一種“舍得”的情懷,他從給予别人幫助的“舍”中,“得”到自己的精神愉悅——樂。小“舍”得小樂,大“舍”得大樂,從舍中找到超越一己小我之私的人生價值,得到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樣的人更象社會意義上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更為一個社會所需要。一個欲望無止境、汲汲于名利的人肯定不會去“舍棄”“給予”“利他”,因為他隻求一味的索取,永不知足。不知足又怎麼快樂得起來?不知足又怎會去助人?他索取還嫌慢呢!他即使有點“樂”,也僅是欲望得到滿足的一時之“樂”,馬上會陷入更大欲望追求的焦灼和煩惱之中。

人來到世間,不是為尋找痛苦而來的,應該是為得到快樂、尋找幸福而來的。古人把“精”“氣”“神”視為一個人身體的“三寶”,依我看,“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應是人生精神的三寶。一個不懂知足常樂的人,既難有自得其樂的陶然,更不會有助人為樂的高尚。要想擁有快樂的人生,隻有從此三樂中領悟真谛,才能得以窺視快樂的奧妙。

(1439字,已發表于《思維與智慧》2013年10月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