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華陰市深入貫徹落實中、省、渭南市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持續推進社會治理網格化建設,探索建立以“三長兩員”為主導的五級基層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着力破解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
細化治理網格
平戰模式區别運行
社區網格建設是一項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的工作,必須把秩序價值擺在突出位置,注重平戰結合,把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華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全面構建了立體、綜合的社會治理網格,将全市劃分成733個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959名,确保網格管理服務力量充實。
結合應對疫情防控突發狀況的有效經驗,華陰按照“平時有儲備、戰時總動員”的工作原則,以237個城市小區為主,制定出台了《華陰市城鎮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将全市城市劃分為鎮(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單元五級網格,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明确“五級網格”職責,夯實任務,密網細篩,精準施策,全面加強和創新城鎮社區管理模式,構建了權責明确、監管嚴格、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社區治理新機制。将運行級次分為日常狀态和應急狀态,日常運行機制由鎮(街道)、社區具體負責;應急運行機制由華陰市委市政府或者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命令,統籌安排。
黨員幹部下沉
“三長兩員”行動有力
在日常狀态下,運行城鎮三級網格體系,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負總責,鎮(街道)其他班子成員、科級領導幹部按照包片分工擔任一級網格長,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二級網格長,三級網格長為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基層治理專職網格員,按照每百戶落實網格包聯區域,開展日常工作,層層落實“鎮(街道)—社區—小區”三級網格管理機制。
當出現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重大自然災害時,“平戰”模式發生切換,各鎮(街道)接到“命令”立即啟動“五級網格”管理機制,在延續日常狀态的三級網格基礎上,保持一、二、三級網格序列不變,依托在職黨員“雙報到”機制,将居住本小區的在職黨員幹部編入四、五級網格員,實行AB雙崗雙責履職,全市城區98網格共4766名“三長兩員”立即行動,開展分類管控、宣傳動員、搶險救災、服務保障等工作。
全市25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5078名黨員、153支黨員先鋒隊作為後備力量,積極到所在小區黨組織報到,85支小區居民志願服務隊自發參與,打通城市基層治理社區神經末梢,實行陣地亮标識、黨員亮身份、崗位亮職責、黨建亮績效“亮燈式”工程,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精細化水平。
一線把握基層脈搏
高效管理網格事務
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三長兩員”憑借敏銳、獨到、專業的職業視角,更能把握城市基層治理的關鍵脈搏。依托“一個中心,三方共治”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治理機制,“周末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共商共議平台解決問題,“三長兩員”積極化身為觀察員、預警員、“和事佬”,成為聯系群衆最緊密的紐帶。
持續推動“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向網格延伸,形成“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網格事務管理新局面,“三長兩員”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發現的社區難以确定和直接連線部門解決的問題則可以通過街道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根據事件性質和職能歸屬确定辦理責任單位并派發任務,督促解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華陰市結合市委主題實踐活動季度考核任務,将各部門及下沉力量的履職情況納入考核指标,激勵各職能部門和街道主動解決問題,對于未在第一時間響應網格吹哨和解決網格問題的部門和人員将實行效能督查督辦,确保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抓實落細。截至目前,累計辦結“我為群衆辦實事”項目152項,為小區居民解決門禁安裝、停車位規劃、視頻監控等實事30餘件;打造“15分鐘生活圈”、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同城配送等70個項目,推動居民身邊事“一網打盡”。
下一步,華陰市将着力建設綜合網格黨群服務站點,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各職能部門實現“多網合一”,形成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集中力量打造專、兼職兩支網格員隊伍,綜合利用網格内的優勢資源、協同作戰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确保服務群衆零距離、辦理群衆事務零推诿,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
來源:渭南先鋒
陝西網渭南站編輯:陳冰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