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人簽病危通知書能活多久

老人簽病危通知書能活多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1:28:31

生前預囑,是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

今年7月,深圳市表決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在全國首次将患者“臨終決定權”——“生前預囑”寫入地方性法規,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地方性法規讓公衆的目光落向“臨終”安排。

9月23日,兩份“生前預囑”見證書掀開了甘肅遺囑庫代書“生前預囑”新的一頁。

老人簽病危通知書能活多久(簽下生前預囑)1

志願者展示見證書

“不要用過度醫療來挽救無尊嚴的生命”

李琴(化名)是甘肅省第一位在甘肅遺囑庫代書“生前預囑”的當事人。

“當有一天,我的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時,我鄭重聲明:不要用過度醫療來挽救無尊嚴的生命。不要在孝心道德的束縛下使用昂貴的生命支持治療,放棄創傷性搶救是我的選擇,也是我的權利。這一聲明能清楚表達我的真實意願:請求家人和醫生放棄一切痛苦的醫療搶救措施,我委托我的兒子協助醫生執行我的生前預囑……在我最後的時日我選擇回家,在親人目送下不留遺憾地離世。我的兒子切記:不要在孝心道德的束縛下對媽媽使用生命支持治療,不要違背媽媽生前預囑就是最大的孝心。”

在這份聲明中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時,李琴很坦然,“我不要任何增加痛苦的創傷性治療和檢查,對我放棄使用呼吸機、胃食管、心髒電擊、心髒按壓、氣管插管以及心内注射等急救措施。”

今年剛滿60歲的李琴,身體康健,運動健身唱歌跳舞,生活每天樂滋滋的。談及為何要立“生前預囑”,李琴說,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體面、有尊嚴地跨越生命的終點。不想渾身插管,躺在重症監護室痛苦地等待死亡。”

2018年,李琴的哥哥患了腎癌,最後的日子是在ICU度過的。“哥哥的病逝對全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也沒有挽留住哥哥的生命,最後走得也很痛苦。”那時候,李琴想到了自己,“如果我因病痛折磨到了生命末期,要把生命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前做好安排,走得要有尊嚴。”

今年7月份,在看到深圳将“生前預囑”寫入地方性法規後,她想留下“生前預囑”的願望也更強烈。

“多方打聽,得知甘肅遺囑庫可以代書‘生前預囑’,就找來了。”9月23日上午,在家人和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李琴拟好了“生前預囑”。

“理解、尊嚴、勇氣、接納,這些都是生命共同的底色,我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出選擇。”

讓患者有權選擇自己的臨終搶救方式是一種趨勢

老人簽病危通知書能活多久(簽下生前預囑)2

生前預囑

張發林在甘肅遺囑庫代書“生前預囑”的目的,和李琴一樣:拒絕過度醫療,為自己留下尊嚴與體面。

張發林告訴記者,在醫療資源發達的今天,很多重症疾病的患者能夠被延續生命,“但也有一些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要借助各類醫療手段才能維持生命,那樣活着對患者也是一種折磨。”

近幾年,身邊的老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有走得安詳的,也有走得痛苦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我希望自己最後能走得坦然。”

張發林的“生前預囑”這樣寫道:在我生命的盡頭,過度醫療救治更像是對生命的一次摧殘與不敬,冰冷的醫療機器與各色續命的管子才是生命尊嚴與體面的剝奪者。我不想用昂貴的代價來維持最後那點沒有質量的生命,不要浪費國家醫療資源,也不給後人增加經濟負擔。在我病情惡化的時候,醫生可以采取一切方法盡最大努力避免給我帶來生理疼痛。

“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生前預囑’,是讓自己能夠獲得‘尊嚴死’結局的重要保障。”甘肅老年人法律服務中心(甘肅遺囑庫)負責人胡春梅說,“生前預囑”立法對于不堪忍受過度搶救之苦的臨終患者是一大福音。在生命的最後,臨終搶救是否采取插管、心肺複蘇等創傷性搶救措施,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統等,患者均可事先自主做好安排。“相關決定由患者本人決定,受法律的支持和保護,家屬便可以不再面臨兩難選擇。”

其實,早在2016年,甘肅遺囑庫就設有“生前預囑”,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代書“生前預囑”者寥寥無幾。“當‘生前預囑’具有法律效力後,醫生在法律框架下做出選擇,将不再顧慮重重。這對其他地區在‘臨終決定權’上的觀念引導和制度探索提供了更多價值。”胡春梅說,雖然“生前預囑”的完善和普及在我國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讓每位患者都有權選擇自己的臨終搶救方式,能夠從容和有尊嚴地離世,這是一種趨勢。”

轉自奔流新聞

來源: 每日甘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