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清楚自己的一次經曆》教學實錄
執教:餘映潮
整理:張靜茹(河北保定順平教育局教研室)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上一節中考複習備考課,比較基礎的課:寫清楚自己的一次經曆。我們通過範文的形式來感受如何精巧、生動、深情地寫好身邊的一件事。
第一次活動,品讀美文。
(屏顯)學習活動一:品讀美文——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散步》
師:我們請大家自讀課文《散步》,然後你要說,《散步》這篇文章在寫清楚一件身邊的事上,給你什麼樣的啟迪呢?給你什麼樣的教益呢?思考一下,我們再來交流。手上要有筆,随時寫下你的思考所得。
(學生讀課文,思考,寫心得,大約2分鐘)
(教師提示學生,同桌交流一下,大約2分鐘)
師:好吧,大家談一談吧。《散步》一文給我們寫好身邊一件事的寫作有什麼啟迪?
生1:注意細節描寫。
師:就是寫事情經過的時候,要有一些細節的描寫,使文章生動起來,請你舉個例子。
生1:例如這句話:“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家夥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師:就這一句話,就蕩漾着生活的味道,很溫馨。一個活潑聰明的小孩子的形象就在我們面前展現了。這就是細節描寫對點染文章的作用。好,謝謝你。
繼續說話。
生2:環境描寫可以使文章更優美,為下文也可做鋪墊。比如說“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随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師:這裡穿插的環境描寫,是春天的田野的描寫,它的重要作用是散步的背景出來了吧——“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它在結構上的作用是呼應前邊吧——“春天總算來了”,它在結構上的作用還有與後邊的内容相照應,你看,順着奶奶的眼光望過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都是背景照應。所以這段背景,對于嚴密文章的結構、優化文章的細節,有極其重要的幫助。謝謝你精彩的見解。
好,繼續說話。
生3:可以用心理描寫表現出人物形象。像第六段中的“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以短。我說:‘走大路。’”
師:這是這一段詳寫過程裡面的一次細緻的心理描寫,這裡的心理描寫,非常重要,恰到好處。謝謝你!
好,繼續發言。
生4:我認為首句雖然隻有一句話,卻将人物和事件、将要發生的事情和人物生動地交代出來了。
師:這就是首段的作用,第一段的作用。“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注意啊,從尊老愛幼的角度來講,應該是“我們在田野散步:我的母親,我,我的妻子和兒子。”但人家寫的是“我”在前面,有什麼細節上的微妙嗎?
生5:我認為是吸引讀者。
師:吸引讀者?因為“我”出來了,就吸引讀者了嗎?
生5:老師,您聽我講。(生笑)一般的情況下是尊老愛幼,将長輩寫在前面,但是這篇文章的首句卻反其道寫,将“我”寫在前面,是不是就是吸引讀者興趣,讓我們接着往下讀?(掌聲)
師:謝謝你,這位同學的表述文質彬彬啊!(生笑)我覺得這個“我”字放在前面,對全文有重要作用,因為……好,請你說。
生6:我有自己的見解。他可能最後一段說出他背的是“整個世界”,說明他的責任是照顧母親和妻子,所以他覺得他的責非常大,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師:非常不錯喲。這個“我”放在前面就是強調“我”在全家的地位和作用。因為“我”上面有母親,下面還有兒子,“我”都要照顧,所以把“我”放在前面。當然也能夠吸引讀者的。(生笑)好的,繼續說吧。
生7:我認為,我們也學着在文章中添加一些修辭方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生動地說出了親情對“我”的重要性。
師:用“整個世界”的比喻來點題,表現“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好。繼續說吧。好,請你來。
生8:語言的描寫與人物形象相關聯。比如說第一頁的最後一段“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這一句話表現了母親對孫兒的關愛。
師:簡短的一句話加上輕微的一個動作,細微的一個動作,就把奶奶的形象寫得很生動。“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最有表現意義的是“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這就引出了後面的“背”字啊,這個每一處的聯系都是很嚴密的。
還有嗎?好吧,那就聽老師講吧。
(屏顯) 學習活動二:教師講析——《散步》在寫作上給我們的啟迪
師:我們來看一看《散步》在構思上給我們的啟迪。
(屏顯)第一種說法:将小小的生活細節放大
師:第一種說法,這篇文章構思的方向是将小小的生活細節放大。你看,就是我們一家人散步,就這幾個字,但是他寫了一個生動的、很有暖意的、在春天裡邊進行的故事,将小小的生活細節放大。
(屏顯)将平靜的故事寫出波瀾
師:第二,将平靜的故事寫出波瀾,本來就是散步嘛,一家人去玩,邊走邊說,邊走邊看,談一談,笑一笑,很平靜的生活。但是作者巧妙地寫出了它的輕波微瀾,波瀾在哪裡啊?“後來發生了分歧”,就這一個小小的分歧,引出了一家人之間的關愛,不能不說這是作者特别的構思。将平靜的故事寫出波瀾,跟這相似的就是《社戲》的開頭,本來要去看戲,一下子就回去了,但是偏要說找不到船,偏要說因為找不到船我很煩,于是,媽媽又怕我的煩讓外祖母生氣,這個故事就叫一波三折,有了這個波折,故事就好看。
(屏顯)将一般的感受進行升華
師:第三句話,将一般的感受進行升華。這就要靠你的語言文字去表達。本來是說我們一家人要愛我們的長輩,要愛我們的下一輩,我們的責任很重大啊,但作者不這樣說,他說“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用這樣的方法多美啊!将一般的感情進行升華,這是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啟迪。
(屏顯) 第二種說法 巧取片段 節省筆墨
師:我們再說細一點,第二種說法,作者的構思技巧在哪裡呢?巧取片段。沒有像我們很多同學把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講得很清楚,最精華的就是一個鏡頭:我們在田野上散步。多輕巧的一句話,把鏡頭馬上搖到、定格到田野上散步,隻不過是第二段稍稍地解釋了一下,于是整個過程就是寫散步,話題多集中啊!
(屏顯) 開頭突起 迅速入題
師:這個一定要記下來。開頭突起,開頭直接入題,沒有更多的渲染、抒情、議論。為什麼?因為隻有六七百字,沒有辦法再去在開頭用那麼多的文字,開頭突起,迅速入題。
(屏顯) 中間纡行 一波三折
師:中間纡行,一波三折,中間寫得有一點波瀾之美。大家回想一下,《背影》寫了波瀾沒有?你看,爸爸本來說不送我,後來又一定要送我,這就是輕波微瀾;本來送上車應該走,但卻要說“你站在這不要動,我去買幾個橘子”,是不是又一個小波瀾?不斷地有小故事、小細節出現,中間纡行,一波三折。
(屏顯) 結尾峭收 小中見大
師:結尾峭收,小中見大,就是結尾收得好看。
(屏顯) 穿插點染 背景烘托
師:穿插點染,背景烘托。别看它的景物描寫就那麼一小段,它的作用就是把背景亮出來,又烘托出一種氛圍。
(屏顯) 煉詞煉句 優美簡潔
師:第六點啟迪是非常重要的,語言表達方面:煉詞煉句,優美簡潔。每個詞每個句子都寫得精到、生動,沒有多餘的字眼。你看,這又是給我們的啟迪。
(屏顯) 第三種說法
師:你們注意到《散步》一文給留了六個括号,對不對?第一個括号就是:輕點一筆——概說事件。
(屏顯) 輕點一筆——概說事件
師:輕點一筆,是非常多的文章開頭的相同的手法。大家記得《背影》的開頭吧?“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跟《散步》的開頭一模一樣;大家記得《台階》的開頭吧?“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記不記得《紫藤蘿瀑布》的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都是這樣的開頭:輕點一筆——概說事件。注意了,這就是規律。
好,看第二段。
(屏顯) 解說一筆——介紹原委
師:解說一筆,介紹原委。解說一筆其實是扣住開頭來的,解說一筆緊緊地扣住輕點一筆,它是一種規律。我同樣要問大家:《背影》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關系是不是解說?“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老王》,《老王》的開頭是“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着閑話……”第二段解說老王:“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第二段一定是照應第一段進行解說的。《散步》如此,《背影》如此,《老王》如此,《紫藤蘿瀑布》如此,還有我給你們找的範文,都一樣,規律出來了吧?
(屏顯) 簡叙一筆——做好鋪墊
師:第三筆,簡叙一筆,做好鋪墊。《背影》裡邊簡叙一筆就是寫爸爸送我到浦口,然後詳寫一筆就是寫買橘子。這裡的簡叙一筆就是“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一個故事就開始了。詳略簡繁都是有規律的,簡叙一筆是為詳寫做好鋪墊的,于是就有了詳寫一筆啊。
(屏顯) 詳寫一筆——描叙事件
師:詳寫一筆——描叙事件。詳寫一筆就是整個故事的最重要的地方,把故事講清楚。《散步》描叙事件就是描寫那次“分歧”;《背影》的詳寫就是寫買橘子;《老王》的詳寫在哪裡呢?送香油、送雞蛋。前面的幾個都是鋪墊,幾件小事的鋪墊,對寫最重要的一筆,鋪墊到位了,就寫送香油、送雞蛋,把最重要的細節寫清楚,多美妙的表達規律啊!
(屏顯) 深化一筆——議論抒情
師:最後深化一筆——議論抒情,這叫記叙文裡邊的“五筆技法”。用這種五筆技法,就可以寫出一篇很漂亮的叙說文,如果你的寫作能力強的話,把“穿插一筆”也寫進去,就是“六筆”。一般我們用“五筆”,寫作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寫“六筆”,就是有時候穿插一點景物描寫,把背景烘托出來。
現在,你們來看《三代》,請你把“五筆”幫我分析出來。
(屏顯) 學習活動三: 寫法體會——我們來看課文配讀短文
(師朗讀短文《三代》)
師:很好分析了吧?哪位同學幫我們分析一下?好,謝謝你的解說。
生9:《三代》這篇文章一共分為五個自然段,正好我們有“五筆技法”,然後這五個自然段就分别代表了每一個筆法。第一自然段“在交叉路口轉彎的時候,我的腳踏車把以為陌生先生的右腳踝紮傷了。”這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五筆技法”中的第一筆:輕點一筆——概說事件;第二自然段,也就是“五筆技法”的中的第二筆:解說一筆——介紹原委;第三自然段“我趕緊跳下才車,不安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是“五筆技法”中的第三筆:簡叙一筆——做好鋪墊;然後第四自然段就是第四筆:詳寫一筆——描叙事件;最後一自然段就是:深化一筆——議論抒情。
師:謝謝這位同學,她解釋得多好啊!非常清晰地給我們講清楚了,而且語流也很順暢,大家是不是《三代》這篇文章的五個括号都寫清楚了?寫吧,輕點一筆,解說一筆,略寫一筆,詳寫一筆,深化一筆。
(屏顯) 學習活動四:自由品析——我們來看學生習作
師:繼續看範文,學生的習作《鲶魚跑了》。我來讀,你們就填,看是不是這樣。“傍晚,爸爸回來了,喜滋滋的。”一起說。
生齊:輕點一筆。
師:你們看第二段怎麼扣第一段的。“他買回了三條活蹦亂跳的鲶魚,說是小販要回家廉價賣給他的。看見這樣鮮活的魚,似乎看見了今晚熱騰騰的、發着誘人香味的鲶魚湯。啊,真美!”是不是解說一筆啊?
生齊:是。
師:接着就是一個故事,寫爸爸晚上把這個鲶魚放在水桶裡面,然後把它蓋好,然後把它放在書房裡邊,放心地走了出來。是不是略寫啊?好,第二天早上一看,鲶魚是不是跑了呢?有一條再也找不着了,寫得很生動,還又充滿了對話,詳細一筆吧?最後是什麼啊?深化一筆。“我沒有責怪小鲶魚的逃脫,也不像爸爸媽媽那樣想,因為我突然感覺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一條鲶魚有這麼大的力氣,把水桶上的蓋闆都頂開了,自己跑了,而且跑了很長一段路,順着衛生間跑下去,不見了。作者詠物抒情,寫鲶魚的故事,表達對生活的感悟,用的五筆技法。
(屏顯) 學習活動五:名作感受——看看魯迅先生的筆法
繼續看《山海經》,連魯迅先生寫《山海經》的故事都是五筆,當然這是節選了。你看,“我又在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了。”輕點一筆。“這渴慕是從 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這是回扣第一段啊,解說,然後就寫啊,他很想看這本書啊,略寫一筆。然後就寫有人給他買來了《山海經》啊,是誰給他買來的啊?是阿長給他買的,寫得那麼詳細、那麼生動,詳細一筆。然後有深深的感慨啊!“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确有偉大的神力。”“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多抒情啊,深化一筆。我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用這麼多例子告訴你們呢?這五篇文章外貌形态一點都不相同,但是内在的精神、五筆是一模一樣的,他們的核心就是構思的方法,他們的外在形态就是語言的表述,外在形态可以完全不同,但是内在的核心的構思方法就使這篇文章寫得很規範。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寫清楚身邊一件事的五筆技法。
(屏顯) 學習活動六:文題構思
下面我們就第一個題目“我生命中最美的一刻”來讓大家略做構思,不要寫出來,你花五六分鐘的時間設想一下,“我生命中最美的一刻”,你打算怎樣用五筆技法來構思一篇文章。大家辛苦五六分鐘,老師休息五六分鐘,我等待你們,開始吧。
(學生構思,教師巡視,大約5分鐘)
師:好,大家交流一下,簡單地說一說,你用五筆技法構思的方案。
生10:首先我會用“我生命中最美的時刻”的電視中看着那張照片發呆的時刻來開頭
師:輕點一筆
生10:第二段我會交代這張照片上被拍下的人物以及上面人物的關系
師:解說一筆
生10:第三段我會簡述寫出拍照時那一瞬間我們之間的言語舉動;第四段我會詳寫拍照前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師:詳細一筆
生10:最後一段我會用“這張照片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因為愛可以經得住時間的磨煉”來深化文章主題。(掌聲)
師:深化一筆。祝賀你學會了五筆!謝謝你。(生笑)
生11:開始先寫今天的心情特别緊張
師:輕點一筆。
生11:第二段寫緊張的原因
師:解說一筆
生11:第三段寫的是這件事情使我緊張,然後是事情的起因。
師:略寫一筆。
生11:第四段寫的是經過
師:詳寫一筆。
生11:第五段寫出通過這件事我的心理感受。
師:深化一筆。謝謝我成了你的解說員。(生笑)
生12:我先讀一讀我寫的小短文吧。
師:很自信啊!
生12:“我今天高興了一天”,第一段。第二段是“第一節課老師大踏步地拿着平時非常厚重的卷子。”第三段是簡叙,“老師一張張地翻了下去,我在座位上隻留下了擔心。”第四段詳寫,“當那張卷子發到我手中時,我充滿了開心,因為我平時的努力換回了我優異的成績。”然後,最後一段“哎,對學生來說,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就是取得自己優異的成績。”
師:他的五筆怎麼樣?你們說他的聰明在哪裡?
生13:自信
生14:寫了最常見的一個小細節。
師:寫得很生動,很有感受。我分析他的聰明在于,前面我解說了兩個同學,他不願意讓我解說了,所以他說“我讀一讀”,于是我就沒有辦法解說了。(生笑)謝謝你。
師:還有嗎?再來一位吧。好,我就知道你要來。
生15:我也要讀一讀我的文章。(生笑)“我不禁又在聯想巧克力了。這是我的爺爺送給我的,這種感覺也是由它所引起的。都怪這褐色皮所包裹的誘人食物,那小小的方塊物質竟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我曾想,一杯香茗,一塊巧克力,桌子上再擺一本小說,抛開雜念,細細品嘗那絲醇厚,那縷幽香,真是美啊!”
師:你很小資啊!(生笑,鼓掌)
生15:“望着那隻剩下空袋的巧克力,我發現,生命的價值就是在于奉獻。”
師:哦,于是你的五筆就這樣成就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那麼生命中最美的一刻是什麼呢?就是那種溫馨的環境裡邊品析你的巧克力嗎?(生笑)
師:好,同學們,所謂的“五筆”呢,其實就是告訴大家一種構思的規範,文章的外在的形式是不能夠規定的,于是就有了美文的千姿百态。
師:好,謝謝大家,這節課希望對大家有點作用。下課。(掌聲)
(本文選自《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4.7-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