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03:35

農業地域類型是集某些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于一體的農業地理區域。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水稻種植業、商品谷物農業、大牧場放牧業、混合農業、乳畜業、種植園農業。

特色農業就是将區域内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成區域内特有的名優産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化農業。

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争力的要求,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特色農業~

彩色農業

彩色農業并沒有一個非常明确的概念,它有四種說法:

(1)種植非單一顔色的農作物的農業類型,比如花卉和園藝業生産部門所生産出的産品;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

(2)可直接生産出不同顔色的同一作物

如棉花現在可以生産除了白色之外的其他顔色;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2

棕色的天然彩色棉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3

(3)是指具有多種顔色農作物組合而成的新型現代農業

(4)使用不同顔色覆膜的農業類型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4

透明地膜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5

黑色地膜

立體農業

基于山地(水體)不同空間位置的光、熱、水、肥等的差異,

根據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對外界生長環境要求各異的特點,

在同一單位面積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間,

最大限度地實行種植、栽培、養殖等多層次、多級利用的一種綜合農業生産方式。

如基塘、菜園、花園、庭院的立體種養等;林地的株間、行間混交和帶狀、塊狀混交等;水體的混養、層養、套養、兼養等均屬于。

一般把立體農業劃分為三種類型。

①空間多層利用型:指地勢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區,農、林、牧業等随自然條件的垂直地帶分異,按一定規律由低到高相應呈現多層性、多級利用的垂直變化和立體生産布局特點的一種農業。

②食物鍊循環利用型:根據生物間營養供求關系,選擇适當物種結構,使之組成食物鍊,從而促進生物間物質和能量的流動,使農業生物間得以循環利用。

③複合立體利用型:上兩種類型的組合,既有垂直空間的多層利用,生物間又構成食物鍊,互補互惠。

立體農業以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魚塘等最為典型,具有多層次、多級利用的特點。

中國東南丘陵地區、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體農業均比較突出。這裡種植業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為天然林,間有草地,林線之上為天然草場,具有規律性顯著、層次分明的特點。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6

魚菜共生農業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通過巧妙的生态設計,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态共生效應。 利用魚的排洩物,經由抽水機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萊水耕池,其中的水中懸浮物與有害元素(有機大分子),經硝化菌等益菌的轉化為營養小分子(氮、磷、鉀、鎂等)後,供給植物的水根吸收,經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長同時也淨化了水質,循環回魚池提供魚類健康的生長環境,利用水循環交換的設備,讓兩種生物互惠合作生長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7

藍色農業

藍色指的是以藍色海洋為依托的水生農業。

具體來說就是在近岸淺海海域、潮間帶以及潮上帶室内外水池、水槽内開展的魚、蝦、貝、藻類等養殖的水産農牧活動

海洋作為生命的搖籃,占地球面積的71%,擁有地球上3000多萬種物種中的99%,而陸地擁有物種不到1%。

在當今人口膨脹,資源、土地日趨緊張的背景下,人們已經感到單純依靠陸地農業将不能滿足對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糧食危機。

向陸地以外尋求新的食物來源成為了許多研究者的行動目标,其中,以發展海洋動植物的人工養殖為主要活動的藍色農業成為了首選。實施“藍色農業”計劃,開發、保護海洋,将有利于緩解人類的資源壓力,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8

白色農業

白色指的是微生物資源産業化的工業型農業。

“白色農業”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因為人們在工廠車間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從事勞動生産,故形象稱之為“白色農業”。

這種工業型新農業,其生産潛力巨大。

“白色農業”目前已形成6項産業,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飼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農(獸)藥、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環境保護劑。

“微生物飼料”是白色農業的主體産業,是實現“人畜分糧”目标的物質基礎。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9

綠色農業

藍色農業、白色農業和綠色農業統稱為“三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指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工業裝備和先進管理理念,以促進農産品安全、生态安全、資源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标,以倡導農産品标準化為手段,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

綠色農業是廣義的“大農業”,其包括:綠色動植物農業、白色農業、藍色農業、黑色農業、菌類農業、設施農業、園藝農業、觀光農業、環保農業、信息農業等。我們一般将 "三品",即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合稱為綠色農業。

傳統綠色農業是指以水、土為基礎的綠色植物種植,

現代綠色農業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原則,生産無公害、無污染、有益于人類健康的農産品的産業。

特點:

開放性(即充分利用人類文明進步特别是科技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依靠科技進步和物質投入來保障較高的生産能力,以滿足人類對農産品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

持續性(即在合理使用工業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自然轉移,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并維持良好的生态環境)

高效性(即在追求農産品的優質、高産、安全、生态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市場準入制度、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農産品國際貿易等,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标準化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0

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即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或訂單形式的農業生産。

主要是指農戶與企業(公司)或中間組織在農産品産前以訂單的形式就農産品種植、養殖或加工等簽訂合同,企業(公司)中間組織(包括農技部門、專業市場、網絡(會議)、經紀人、經濟組織、合作社、協會、基地等)在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農戶和農産品産後按合同約定向中間組織、企業(公司)交付标準物的農業經營模式。

訂單農業的産業模型中包括集中模型、小産業模型、多成分模型、非正式模型和媒介模型五種。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1

園藝農業

園藝農業原先指的是我國古代集約種植蔬菜等,為了防盜和野獸,田地周圍建土壁為園。

現在指栽培商品率和經濟效益高的蔬菜、果樹、花卉、觀賞樹木等的農業類型。

為了保持蔬菜的新鮮,大城市(市場)附近發展了集約栽培蔬菜的近郊園藝農業。

其中最集約的是大城市近郊的玻璃溫室的蔬菜栽培。

随着運輸業的發展,利用遠離市場地區的溫暖的氣候條件,發展了蔬菜、花卉的促成栽培;或者有效利用遠離市場地區的冷涼氣候發展蔬菜、花卉等的抑制栽培;為了提高水果的品質,在遠離市場的自然條件适宜的地區發展果樹栽培等的園藝農業,也稱為遠郊農業或者輸送農業近郊園藝農業主要分布于城市密度高的西北歐,北美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地區,遠郊園藝農業主要分布于歐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美國的南部、太平洋沿岸、日本的高冷地和西南的溫暖地區等。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2

休閑觀光農業

休閑觀光農業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下,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業與旅遊業相互延伸滲透形成的一種具有休閑、娛樂、求知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遊形式農業。

我國台灣省又将觀光農業稱為休閑農業。它以農業為基礎,以生态為主題,将農業生産、田園風光和農村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觀光農業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大都市郊區。

發展觀光農業對于改變旅遊結構單一性,适應“回歸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旅遊有重要的意義。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3

信息農業

信息農業是指在全面掌握和綜合分析農業生産信息(農業數字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和實施農業生産的過程。

這是一個以數字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為特色的農業信息過程。以色列的滴灌農業也可歸為此類。

信息農業具有宏觀決策信息化、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農業資源臨測管理信息化、農業科研教育信息網絡化、農業生産自動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網絡化、農業投入品和産出品交易網絡化、和勞動生産率高、資源産出率高、産品質量高、經濟效益高等特征。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4

循環農業

循環農業就是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實現較少廢棄物的生産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生産方式。

循環農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

河谷農業

在河谷地區發展的農業稱為河谷農業。

高山地區的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高山地低,氣溫較高,無霜期比山地長,降水條件較好,河水又可作為灌溉水源,河谷之間的山嶺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質較豐富,土壤比較肥沃,是山區适宜耕作的地區,河谷地帶的農業發達,被稱為河谷農業。我國著名的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就是典型的河谷農業區。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5

綠洲農業

也稱為“綠洲灌溉農業”

指幹旱荒漠地區呈孤島狀、帶狀或環狀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帶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區的農業。

有些處在于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統之下,以我國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等地區最為普遍。

多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區亦可種植水稻。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6

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原始的農業生産方式。

這種耕種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農民一般先把地上的樹木全部砍掉(或是把較大的樹割去一圈樹皮,讓它枯死,然後再砍倒),然後将枯樹焚燒用作肥料,最後農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鋤,挖出一個個小坑,投入幾粒種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獲得糧食。

當這片土地的肥力減退時,就放棄它,再去開發新的一片,所以稱為遷移農業。

被廢棄的土地就依靠自然植被的演替的力量使地力慢慢地恢複,這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我國稱這種生産方式為 “刀耕火種”

地理農業有哪幾個類型(地理知識之農業地域類型)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