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做大頭針的故事

做大頭針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0:21:29

做大頭針的故事(頂針民間故事)1

唐鎮縣城有一家點心鋪子叫作“好又來”,專門經營各地有名的幹果和各種糕點。不幸的是,張掌櫃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突然得病撒手而去,留下妻子劉氏和十來歲的兒子張賢古。

劉氏是個好強的女人,拒絕了再嫁的好心勸說,一心一意地撫養兒子,經營店鋪,日子倒也過得安安穩穩。隻不過兒子張賢古讓她操碎了心,小家夥打小就不喜歡讀書,劉氏就絕了讓兒子讀書做官光耀門庭這個想法,一心一意教他生意經。等到張賢古成年後,就讓他跟着店鋪老夥計李叔外出采買貨物,長長見識,打磨心智。

張賢古是個聰明人,做生意上手快,小小年紀談起買賣來不輸成年人,但就是有點好高骛遠,做什麼事情都沉不下心來。為此,劉氏沒少說他,可是他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從不記在心上,當然心性也沒有改進。

不久後,劉氏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彌留之際,她拉着兒子的手,從懷裡摸出一枚頂針放到他手上,說道:“這是我們家的傳家寶,你要好好保存。”

這是一枚銅制的頂針,女人縫衣裳或者納鞋底時,套在中指上用來頂針尾的,家家戶戶都有。這枚頂針,張賢古再熟悉不過了,他身上穿的衣裳,腳上穿的布鞋,都是母親戴着這枚頂針在豆油燈下熬夜縫制的。張賢古不以為然地說:“這樣的頂針到處都是,很普通啊,怎麼就成了傳家寶?”

劉氏說:“我兒,你不要小看這枚頂針,這可是無價之寶。哪天遇到解不開的難題,你就拿着它去找野豬林的錢員外,他會高價買下這枚頂針。這世上隻有他識貨。切記切記。”劉氏說完就咽了氣。

辦完母親的喪事,張賢古把頂針往箱子裡一鎖,束之高閣。

張賢古成了“好又來”點心鋪子的掌櫃,他除了做生意之外,平時喜歡交際,結識了不少生意場上的老闆。有一天,張賢古在“得月樓”酒樓與一幫老闆喝酒時,新結識的絲綢行少掌櫃柳識風比較狂妄,譏諷張賢古的“好又來”點心鋪子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話擊中了張賢古的軟肋,其實他心裡也這樣認為,隻不過沒有明說出來而已。點心生意屬于小本生意,投入少當然利潤就少,不像絲綢行那樣,銀子像流水一樣進進出出,看起來風風光光。

張賢古生了幾天悶氣後,就琢磨着:我的頭腦不比柳識風差,柳識風能做絲綢生意,為什麼我就不能呢?于是他決定轉行,也開一家絲綢行。

老夥計李叔得知張賢古要關掉點心鋪子,急忙制止道:“少爺,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你根本不懂絲綢的行情,會吃虧的。再說了,做絲綢生意本錢大,你哪有那麼多本錢?”

張賢古指指腦袋說:“做生意靠這裡,别人能做,我就能做。至于本錢,我有辦法。”張賢古當即将點心鋪子關閉,改了櫃台,重新開張,叫作“好又來”絲綢行。他拿出所有積蓄,并且把老宅子抵押給錢莊,換來一大筆銀子作本錢

張賢古頭腦靈活,也能吃苦耐勞,很快就摸清了絲綢行當裡的門道,生意做得像模像樣。可是才過了半年,他就感到力不從心了。因為啥?惡性競争。張賢古的生意好了,讓同行們眼紅,那些老字号絲綢行底子厚,于是幾家掌櫃聯手降價,底子薄的“好又來”絲綢行自然感到吃力。

一天,張賢古正在店鋪裡盤算怎樣擺脫困境。這時,來了一位客商,很精明的樣子,自稱是省城裡“祥福瑞”絲綢行的掌櫃雲中來,要和張賢古談一筆買賣。雲中來講,他的絲綢行代理采購皇宮專用的綢緞,今年備下的庫存過多,得在年底前賣掉,騰出倉庫。今天,雲中來特地帶來了一車綢緞,想看看張賢古需不需要。

張賢古看了馬車上的貨,确實是上好的綢緞,而且雲中來報出的價格也還合理。張賢古心裡暗喜,眼看快到年底了,不少富戶會準備過年的新衣,這批上好的綢緞,其他的絲綢行沒有,正好可以大賺一把。他當即讨價還價買下了這車貨物。

沒想到過了半個月,突然來了幾名官差,查封了“好又來”絲綢行,還将張賢古帶到縣衙。原來,幾個盜賊偷盜了“祥福瑞”絲綢行的倉庫,偷走了一批皇宮專供的綢緞,張賢古買來的那一車綢緞正是盜走的一部分。後來,盜賊落網,招供了曾經冒充雲中來賣給張賢古一批贓物……

後來,贓物被沒收,還被罰了一大筆銀子,張賢古大傷元氣。更要命的是,經此變故,他在行業中的口碑直線下降,顧客越來越少。最終,在第二年的春天,張賢古不得不關了絲綢行,老宅子也被錢莊收走,他隻得擠在李叔的租房裡将就着住下。

張賢古一直想東山再起,隻是苦于沒有本錢。這天,他突然想起母親臨終時傳下一枚頂針,說是無價之寶,哪天過不下去了,可以幫他渡過難關。張賢古急忙打開箱子,取出頂針,跑到附近的古董行。

古董行的掌櫃拿過頂針看了看,扔出櫃台,呵斥道:“張掌櫃,我看你是想錢想瘋了,拿這麼個破玩意糊弄我!”

張賢古撿起頂針,仔細看看也沒有看出有什麼奇特之處。他心裡很疑惑,如果不值錢,母親幹嗎鄭重其事地傳給他,還說能幫他渡過難關。這時,他猛然想起母親說隻有野豬林的錢員外識貨。張賢古當即拿着頂針向野豬林跑去。

野豬林就在城外不遠,林子裡有好大一座莊園,就是錢員外的住宅。張賢古找到錢員外說明來意。錢員外接過頂針說:“沒想到你這麼快就找來了。不過也好,早點來,早點醒悟,早點回頭。”

一席話說得張賢古莫名其妙。

錢員外告訴張賢古,他是張賢古母親的遠房表哥。錢員外說:“我可以幫助你東山再起,不過,你得說說,如果給你機會,你會做什麼生意。”

張賢古雄心勃勃地說:“當然是重新開一家絲綢行。”

錢員外斷喝一聲:“糊塗!”

錢員外又繼續說,張賢古心浮氣躁,幹事情沉不下心來,他的母親早就料到他會改弦易轍。母親還料定他這種心性是聽不進勸誡的,不撞南牆不回頭,隻有吃過虧上過當才會醒悟,于是就放了一筆銀子在表哥錢員外家,等到張賢古吃虧醒悟後,好讓他東山再起。

錢員外語重心長地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點心鋪子做好了,不會比絲綢行差,關鍵是你要沉得住氣,用心去做。”

聽了錢員外一席話,張賢古如醍醐灌頂。他從小就在幹果和糕點這個行當裡浸染,對這個行當裡的門道早就了如指掌,做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突然改弦易轍,就好比讓山上的老虎去大海裡學蛟龍,不是淹死就是餓死。扪心自問,他在絲綢行當裡摸爬滾打了近一年,其實根本就沒有真正走進這個行當,反倒弄了一身傷。

錢員外把頂針還給張賢古,問道:“這是一枚普普通通的頂針,可是你知道你的母親為什麼要當作傳家寶傳給你嗎?”張賢古搖搖頭。錢員外說:“頂針,有人也叫作頂真,就是較真的意思,凡事就怕較真,隻有較真了,就能做好任何事情。這隻頂針其實是有深深的含意的。”

原來如此,母親真是用心良苦!張賢古當即表态,繼續開點心鋪子,并且要發揚光大。

“好又來”點心鋪子重新開張,張賢古踏踏實實、專心緻志地做起了幹果和糕點生意。後來,他又開了好幾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

别的掌櫃手上常常戴着名貴的戒指炫富,張賢古的手上卻一直戴着那枚頂針。他常常對新結識的生意夥伴講,這是他家的傳家之寶,價值連城!語氣裡充滿驕傲。

因為,在張賢古心裡一直為自己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而驕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