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部《康熙微服私訪記》火遍大江南北,鄧婕飾演的宜妃美麗聰慧、大氣爽朗、個性張揚、處事利落、善解人意、細心體貼,心氣高,愛吃醋,愛耍小性子,又頗具大家氣度,可以說是男權社會裡完美的妻子形象,也因此宜妃才走入人們視野,成了很多人的心頭愛。
鄧婕飾演的宜妃原型就是康熙的宜妃郭絡羅氏,她出身盛京,為康熙連生三子,極得盛寵,在康熙後宮中地位頗高,風頭一度超過康熙其他嫔妃們。
就連對後妃事迹叙述一向惜字如金的正史史料《清史稿》、《永憲錄》都留下了“眷顧最深”及“聖祖甚愛之”這樣的文字記載。
先祖早歸 備受重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時候,世居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的郭絡羅氏一支中有兩個兄弟常舒與楊舒率領族人來歸,屬于最早歸附于努爾哈赤的女真人。
努爾哈赤對他們非常重視,還把自己女兒嫁給楊舒。在建立八旗制度後,常舒、楊舒等族人們歸入鑲黃旗。
這其中就包括宜妃的曾祖父阿凱這一支族人。
吉林雙流河
阿凱後來當過皇太極的侍衛,兒子安塔穆也就是宜妃祖父在順治三年任盛京鑲黃旗佐領,并掌盛京關防印。直到康熙四年,才由安塔穆的兒子也就是宜妃的父親三官保接任。
應該說,宜妃的家族并非有多麼高貴的血統,隻是因為這一氏族是滿清老姓,曆史較長,又是最早歸附努爾哈赤的女真人,算是滿清開國功臣,所以整個家族地位在清朝都比較高。
姐妹入宮 位列七嫔康熙一生共娶了4對姐妹花,但隻有宜妃姐妹是同時期出現在康熙後宮中的。
據一些滿文底檔記載,姐妹二人都是康熙十六年入宮的,妹妹是正月時通過内務府選秀入宮,姐姐則是五月份以寡婦的身份直接入宮。
五月二十四,康熙第一次大封後宮時,封郭羅洛氏為宜嫔,據七嫔之六,賜居西六宮之尊的翊坤宮。翊的意思是輔佐,翊坤即為輔佐皇後管理六宮之意,可見康熙對她的喜愛和重視。
此後宜嫔一直在翊坤宮居住長達40餘年,是明清兩代在翊坤宮居住時間最長的嫔妃。
《清史稿》、《清皇室四譜》等書都記載這次封宜嫔的是姐姐,但據滿文底檔記載推斷應該是妹妹,因此本文采取宜嫔為妹妹之說。
郭絡羅氏晉為宜嫔之後,另一位康熙朝特别受寵的女人烏雅氏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烏雅氏,閨名瑪祿,包衣護軍參領魏武之女,祖父額森曾任膳房總管,皇太極時以軍功加封一等都尉,任佐領。康熙十二年經内務府選秀入宮。
自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七年這十年時間裡,宮裡最受寵的就是宜妃姐妹二人和德妃烏雅氏了。宜妃姐妹共為康熙生育5個孩子,四子一女。而德妃一人便生育了6個孩子,三子三女。
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封後才半年多的鈕祜祿氏病逝于坤甯宮,谥号孝昭皇後。十月三十日,烏雅氏生皇四子胤禛,由佟貴妃撫養。
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姐姐郭絡羅氏生皇六女,長大成年,序齒為四公主,後封固倫恪靖公主。十月十三日,烏雅氏單獨冊封為德嫔。十二月初四日,宜嫔生皇五子胤祺。
按當時清宮規定,宜嫔作為一宮主位,是可以自己撫養皇子的,但胤祺出生後卻交給了仁憲皇太後(即孝惠章皇後)撫養。
大概是因為在這之前康熙已經連續夭折了6個兒子,後來出生的幾個皇子,除太子胤礽康熙留在身邊親自撫育外,其他皇子都令别人視養。
皇長子胤禔養于内務府總管噶祿處,皇三子胤祉養于内大臣綽爾濟處。皇四子胤禛養在嫔妃中位分最高的佟貴妃名下,皇五子胤祺就養在了皇太後宮中。
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烏雅氏生皇六子胤祚,此時已經升為德嫔的她終于有資格可以撫養自己的孩子了。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曆時八年的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十二月,康熙第二次大封後宮。晉惠嫔為惠妃,宜嫔為宜妃,德嫔為德妃,榮嫔為榮妃。
惠妃是皇長子胤褆之母,名下又撫育了皇八子胤禩,她的本家堂叔納蘭明珠此時又是朝廷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權傾朝野,惠妃排在四妃之首合情合理。
榮妃是早期寵妃,曾為康熙生育6個子女,4位夭折,目前膝下有二公主和皇三子胤祉,排在了四妃之末。
宜妃、德妃此時正得盛寵,因此分居四妃中二、三位。
而此時德妃生有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而宜妃隻有皇五子胤祺,養在太後名下,倒是比别的阿哥相對尊貴些,因此宜妃居第二位,也說明相對宜妃更受寵些。
另外生育四公主的姐姐郭絡羅氏應該也是在此時封為貴人。
二次東巡 駐跸母家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康熙第二次東巡盛京,宜妃姐妹二人、其他幾位後妃并皇太子胤礽,一行約七萬人,從北京出發,時值春日,“天氣晴和,微風動篩,從者溢路,觀者夾途,顧瞻遠迩,莫不歡躍” 。
康熙東巡圖
三月,到達盛京之後康熙等人住在了宜妃之父三官保家。
三官保為駐防盛京鑲黃旗内務府佐領,屬正三品武職,而且又掌盛京内務府關防印,歸京城宮裡内務府管轄,雖然比不上一品盛京将軍,職務也是頗高的。
而且此時他有兩個女兒入宮,均得皇帝寵愛,一個生下公主封貴人,一個生下皇子封宜妃,皇子還是由皇太後親自撫養。此次皇帝東巡姐妹二人随行,且又駐跸自己家中,三官保此時别提多麼意氣風發,這樣的恩寵和榮耀可以說是别無二人。
康熙一行于當年五月啟程返京。前後曆時80多天。
此次東巡德妃應該不在随行之列,因為六月初一時,德妃生下皇七女,可惜小公主隻活了2個多月就夭折了。
富貴有命 姐妹殊途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宜妃生皇九子胤禟,養在自己名下。
九月二十二日,德妃生皇九女,因此前皇七女、皇八女接連夭折,因此皇九女便由仁憲太後撫養,而養在太後膝下的皇五子胤祺已經5歲了。皇九女後來長大成人,序齒為五公主,後封固倫溫憲公主。
十一月二十三日,姐姐貴人郭絡羅氏生皇子胤礻禹,于第二年六月初六夭折,小皇子隻活了11個月就夭折了,未序齒。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宜妃又生皇十一子胤禌,相傳她這次生完孩子身體受了極大損傷,康熙下令從全國各地為其尋找良藥,後來得到一個民間偏方,于是在禦膳房專門開小竈,為宜妃做各種産後的膳食和炖湯。宜妃後來身體好轉,但已不能再生育。
據稱現代社會孕婦們常吃的雞肉炖豬肚和其他一些炖湯便來源于此。由此也可見康熙對宜妃真的是寵愛之極。
而就在宜妃生下胤禌7天後,德妃所生皇六子胤祚夭折了,年6歲。德妃傷心不已。
而宜妃目前有皇五子、皇九子、皇十一子,是目前宮中生育皇子最多的嫔妃,其榮寵和地位可以說是相當穩固。
而姐姐郭貴人,隻有一個不太得寵的公主,自己所生小皇子又夭折了,她深知在皇家生兒子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隻是自己卻沒這個福氣。
看到妹妹的榮耀,想到自己的處境,不得不感歎命運的不公,很可能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她一直郁郁寡歡,最終凄涼死去。
景陵妃園寝裡沒有郭貴人的寶頂,但傳說盛京郭絡羅家族墓葬中,有一座娘娘墳,不知道是否就是這位郭貴人。
姐妹二人同年入宮,曾同獲榮寵,而且兩次同年為康熙誕育子女,最終的命運卻是天壤之别,想來當真是人生際遇,殊難預料,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三子傍身 無人能比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也是孝莊去世十多天後,德妃終于如願以償地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此時的德妃已經近30歲了,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生育。
對這個兒子的到來,德妃歡喜之極,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孩子。因為她深知在宮裡有了皇子才是有了根本保障。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回來沒多久,七月初十日,隻當了一天的皇後佟佳氏去世,谥号孝懿皇後,她是康熙生前冊封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後。
此後三十多年裡,宮中一直都是惠、宜、德、榮四妃協理後宮,四妃也成了宮裡最舉足輕重的人物,即使當時位分最高的孝昭皇後之妹貴妃鈕祜祿氏對她們也是非常的尊重和客氣。
而有三子傍身的宜妃,其地位更是無人能及,又加上康熙的寵愛,可以說在宮裡處處高人一等,很是風光榮耀。
母子和諧 羨煞旁人五阿哥胤祺自小養在太後膝下,他生的英氣俊美,又心性善良,待人平和,對待祖母非常孝順懂事,對待母親宜妃也是敬愛有加,沒有半點疏遠隔離之感,對待同母所生的胤禟、胤玆都特别友愛照顧,很有長兄風範,在一衆兄弟中人緣很好,頗得康熙的喜愛。
而四阿哥胤禛自幼養在佟皇貴妃下,從小是管佟皇貴妃叫額娘,佟皇貴妃去世時,胤禛已12歲,他為人輕率,喜怒不定,脾氣又不好,因此一衆阿哥很少與他親近。
再加上生母德妃所有的心思都在後來出生的六阿哥胤祚和年幼的十四阿哥身上,顧不上跟胤禛親近,胤禛和生母德妃關系也是疏遠的很。
胤禛畫像
相比較德妃而言,宜妃身邊有三個皇子承歡膝下,且都能和睦相處,兄友弟恭,她也不像德妃似的隻偏愛幼子十一阿哥,而是相對都比較疼愛,因此母子四人相處的很是融洽,着實羨慕死了宮裡其他一衆嫔妃。
十一夭折 公主下嫁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初六日,胤祺側福晉劉佳氏生下第一子弘昇,宜妃抱上了孫子,成了祖母。
但不幸的是,七月廿五日,已經11歲的十一阿哥胤禌不幸夭折了,宜妃傷心至極。但又不得不強打精神,因為再過幾個月姐姐郭貴人生育四公主就要出嫁了。
公主從小喪母,性格剛強,有着不輸男兒的氣魄和能力,因此不得康熙喜歡,宜妃是公主的親姨母,是她在這宮裡最親的人,如今要出嫁,她不能不為其盡心張羅操辦。
十一月時,四公主受封為和碩公主,正式下嫁漠北喀爾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土謝圖汗部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她也是自喀爾喀蒙古歸附之後下嫁漠北的第一位公主。
呼和浩特 恪靖公主府
而且因為她非凡的政治才幹,還一度參與喀爾喀蒙古的各項政治決策,成為曆史上有名的“海蚌公主”。海蚌,滿語,漢語意思為參政、議事。
她也是清朝所有和親蒙古的公主中最有政治影響力的一位,這大概與她親姨母宜妃的教育和影響是分不開的。
三次東巡 再駐母家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宜妃所生皇五子胤祺被封為貝勒。
七月,康熙決定第三次東巡盛京祭祖。而且這次還有皇太後及年齡大些的七位皇子随行,2萬多人,123輛大車,浩浩蕩蕩向盛京進發。
這次東巡,康熙一行還是駐跸宜妃之父三官保家。三次出巡,兩次駐跸自己母家,對宜妃來說可算是莫大的榮耀。對于三官保來說,更是天大的隆恩。他在盛京城裡的地位和榮耀甚至都超過了當時的一品盛京将軍。
後來三官保去世時,康熙還曾讓狀元韓菼為其立碑以示褒獎,碑文中特意點明說他“身緣戚屬,班亞近臣”。
雍正繼位 連遭責難康熙六一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暢春園,雍正繼位後,開始了對宜妃的一系列發難,甚至下聖旨直接斥責。
他指責宜妃在康熙病逝的時候,乘坐四人擡的軟榻前來參加喪禮,并且還走在了自己生母德妃的前面。因為在雍正看來,雖然沒有正式冊封,但德妃已經是皇太後了,宜妃的行為“甚屬僭越,于國禮不合”。
還指責宜妃對自己這位新皇帝也不夠尊敬,稱“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後相似,全然不知國體”。并且揚言,“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
雖然雍正一直拿宜妃對生母德妃的“僭越行為”說事,但是有點諷刺的是,德妃卻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就崩逝了,年64歲。是康熙早期惠、宜、德、榮四妃中最早離世的一個,也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太後。
雖然雍正對宜妃幾次責難,但也不得不按照康熙生前留下的谕令,允許宜妃出宮搬到兒子恒親王胤祺府上居住。
雍正元年初,對當年九子奪嫡中的八爺黨人開始一一進行清算。
首當其沖的就是宜妃所生皇九子胤禟,因為胤禟在九子奪嫡事件中,先是不遺餘力支持八阿哥胤禩,在胤禩失勢後又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始終站在雍正對立面,雍正對他可以說恨之入骨。
雍正元年,胤禟先是被派到青海西甯駐紮,雍正三年七月時被革爵圈禁。雍正四年初,被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28條,送往保定,戴枷監禁,并改名塞思黑。九月在獄中受盡折磨而死,年43歲。
胤禟畫像
皇五子胤祺自幼養在太後膝下,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又秉身中正,始終未卷入九子奪嫡的政治風波中,雍正也挑不出他的錯處來。
但即便如此,母親和同胞弟弟連遭責難,而且胤禟被削除宗籍後,雍正甚至讓胤祺一起參與為胤禟改名字,此時胤祺心中的悲涼可想而知,于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病逝,谥号“溫”,年54歲。
胤祺畫像
兩個兒子相繼離世,尤其是胤禟的凄慘下場,讓宜妃痛心不已,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在康熙朝榮寵一生的她,帶着對新皇帝雍正的悲憤與不甘含恨而終,年近80歲。
而此時的雍正皇帝還是沒有消除心中的怨氣,并沒有将宜妃入葬康熙景陵妃園寝中。
但是在宜妃去世第二年,雍正卻為此前去世的胤祺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并将他葬于薊州郊外的賈家山下。
宜妃的靈柩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才被移葬入康熙景陵妃園寝中。
圖片摘自網絡 侵删。
參考資料:《清朝通志•氏族略》、《清史稿》、《永憲錄》、《清史編年•康熙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