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反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骈文,提倡先秦和兩漢散文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轼、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個人。“唐宋八大家”最早是明朝初年朱右編輯這八個人的散文《八先生文集》這樣稱謂他們。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朝人,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是北宋人。
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發起者,他們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骈文,辭藻華麗,言之無物,無病呻吟,提倡作文應該像先秦諸子散文那樣,既文采飛揚,又論物說是。蘇轼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還說韓愈:“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是個語言巨匠,他善于用前人的詞語,注重當代語言的提煉,創造出很多新的語句,“雜亂無章”、“落井下石”等成語都是出自韓愈。唐朝詩人中打磨文字最著名的要算賈島,賈島寫詩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據說當年賈島寫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對詩句中的“敲”也想用“推”,當他拿不準時,正巧遇見韓愈,韓愈建議賈島用“敲”為好,表明寺廟裡的人都睡覺了,“敲”字更能體現夜深人靜。北宋的歐陽修是北宋散文家的領袖,蘇轼弟兄、曾鞏、王安石都是歐陽修的弟子。歐陽修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四川綿州,即今天綿陽。歐陽修四歲喪父,為了把他培養成才,他母親立誓不改嫁,親自教他讀書識字。家裡貧窮,歐陽修的母親就用蘆葦杆在地上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後來考上進士,為官正派,官途多舛,但他扭轉了北宋萎靡的文風。他後來被貶官到滁州時,号稱“醉翁”,他在滁州寫的《醉翁亭記》成為中國讀書人都熟悉的名篇,裡面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婦孺皆知的名句。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洵、蘇轼、蘇轍,是繼三國曹氏父子以來,中國又一個偉大的文化家庭。北宋眉山蘇家的文學成就和文化故事傳說,不是一篇文章說得清的。蘇洵治學較晚,《三字經》裡說他“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蘇洵的垂範,加上蘇轼、蘇轍自身的聰明努力,三蘇父子在文學上各有建樹。特别是蘇轼,可以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蘇轼仕途不順趟,但他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卻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人。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樣樣精通,流芳百世,他的那些著名佳作,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文化大餐。現代文學上大師級别的林語堂先生,最得意之作就是他寫的《蘇東坡傳》。我的一個教授長輩,在我年輕時教育我讀書做學問要專注,就是拿林語堂寫《蘇東坡傳》為例的,他說,林語堂出國留學帶了很多研究蘇轼的資料,他花了十多年寫成《蘇東坡傳》。去年的暑假我去眉山三蘇祠,專門買了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看後覺得和一般傳記差不多,也許是自己慧根未開吧。我喜歡蘇轼的詩詞歌賦和文章,但我特别佩服蘇轼豁達的胸襟,樂觀的秉性。當初他被貶到湖北黃州,自己以為不久就會召回開封,服務朝廷。後來蘇轼反而流放到更遠的嶺南地區,甚至還到了海南島的最南端,據傳“天涯海角”就是蘇轼取名的。北宋時期的嶺南地區,那是多麼遙遠的放逐啊!唐朝宋之問《渡漢江》寫嶺南是“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嶺南地區與内地通個音信都不容易。蘇轼《食荔枝》這樣樂觀地看待嶺南的貶斥:“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蘇轼的心中,這裡一年四季有花有水果,即使身處南蠻之地又算什麼呢?心态決定心情。蘇家除了三蘇父子外,據說還有個很有才華的蘇小妹。相傳蘇轼臉很長,蘇小妹額頭很凸,曾經他們兩兄妹互掐。蘇轼笑話妹妹說:後腳未離香閣内,前額已到畫堂前。意思是說,腳還沒有離開寝室,額頭已經到了客廳。蘇小妹反譏蘇轼: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嘴角。說她哥哥臉很長,一滴淚流淌了一年才流到腮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