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1 13:40:31

近些年,有一種魚名震美國,因為這種魚在美國的各大水系繁衍成災,大肆搶占了美國本土魚類的生存資源,給當地的生态系統帶來巨大沖擊,這種魚被美國人稱為“亞洲鯉魚”。其實,所謂的“亞洲鯉魚”根本不是我們中國人概念中的鯉魚,中國人叫這種魚為鲢魚,因為這種魚全身布滿細小的白色鱗片,所以很多人叫它“白鲢”。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1

在中國很普通的白鲢到了美國就引發了“魚災”,這真是個有意思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外來物種都會打破本地生态系統的正常運行,侵占本地物種的生存資源,就像巴西紅耳龜、福壽螺等美洲物種在中國造成了生态破壞一樣。當年美國從中國引進白鲢是為了清理池塘的水藻,因為這種魚主要食用水中的浮遊植物,而且食量很大(一天可以吃掉自己體重40%的食物),理論上講應該對清理水藻很有效,不過沒想到後來一些魚在洪水中逃散,逐漸擴散到美國的自然水系之中,這下子“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白鲢魚的繁殖能力太強了,每年能産300萬枚魚卵,而且作為外來物種,它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天敵來制約它們的數量,于是泛濫成災的白鲢給美國人造成了困擾。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2

不知道你印象中的白鲢是什麼樣子,如果你隻是在菜市場見過白鲢,你印象中的白鲢恐怕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這絕不是它們本來的樣子。在自然界中,白鲢魚是很活潑的,是有名的運動健将,你看看它們流線型的身材就知道了。白鲢魚還是火爆性子,體力也比較充沛,是出了名的“霹靂火”,一旦感到緊張就會猛烈跳出水面,而且跳躍能力不比黃河鯉魚差。但是,由于白鲢魚特愛運動,耗氧量也大,在菜市場的低氧環境中反而顯得不那麼精神了。

就白鲢魚愛跳高的特點,中國人的感受恐怕并不深,美國人卻深有體會。在美國那些“亞洲鯉魚”泛濫的水域,很多魚甚至能跳出水面兩三米高,美國人甚至設置了堤壩、電網進行攔截,但都被它們跳過去了。在美國,白鲢魚特别能跳躍,比它們在中國的同胞們更善于跳躍,這是因為那些在美國池塘裡的、利用洪水逃出來的白鲢魚是比較善于跳躍的個體,然後這些基因在自然水域得到不斷繁衍,緻使美國的白鲢魚有點聲響就會躍出水面。有時候,一條魚跳出水面,這聲響驚擾了附近的白鲢魚,它們也會跳出水面,然後聲響越傳越遠,出現了連鎖反應,于是整個河面就像開了鍋一樣,大量白鲢魚争相跳躍。這情況确實給駕船的老美們造成困擾,經常被撞傷,甚至有些十幾斤的大魚會把人撞成鼻梁骨折或者腦震蕩。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3

有些外來物種會給當地居民帶來福祉,比如說小龍蝦,這本是一種原産于美國的蝦類,也曾在中國泛濫,不過沒有成災,直接被中國人吃的需要人工養殖了。但是,白鲢魚比小龍蝦命運好,美國人本來就不太喜歡吃淡水魚,更不要說多刺的白鲢魚了,幾乎沒有美國人去吃這些“亞洲鯉魚”。白鲢魚肉味一般,還有130多根魚刺,是我們經常食用的魚類中刺最多的。魚刺學名叫做“肌間骨”,隻存在于進化程度不算太高的魚類之中。這些“肌間骨”由肌肉中的結締組織骨化而成,大多數分布在背部和尾部,這些肌間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肌肉和協助肌肉傳導力量。海洋裡很多善于遊泳的魚類是由強健的肌纖維來傳導力量,所以魚刺不多,但鯉科類的魚類無需長時間的高速遊動,所以靠肌間骨就夠用了。這些肌間骨拯救了在美國的白鲢魚,也使白鲢魚成為中國最便宜的食用魚。

白鲢魚跟大頭魚的區别(科普一下五種你常吃的鯉科魚類)4

有一種魚,跟白鲢魚長得很像,但跟白鲢不一樣的是在餐桌上卻很受國人追捧,這種魚俗稱“胖頭魚”。胖頭魚學名叫做鳙魚,白鲢魚和鳙魚都屬于活動在上層水體中的魚類,隻不過白鲢魚比鳙魚更白,性子更烈,身材也更勻稱些,而且沒有鳙魚那麼誇張的大頭。用鳙魚的魚頭做的菜,可以說紅遍全中國,下次我們介紹一下鳙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