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北京。一名觀衆與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作品 《胖熊貓》拍照。(圖/韓海丹/中新社)
情緒價值”這個詞最近很火。
在各種情感教程中,情緒價值都被認為是戀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價值,善于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很有魅力,可以讓異性欲罷不能,并對此上瘾。
《中國婦女報》也稱,在親密關系中,一個人能否為伴侶提供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決定一段感情的成敗。
在功利社交學中,有一種默認的價值觀,那就是懂得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在親密關系中就相當于擁有了撬動更多愛和價值的杠杆。
一個人能否為伴侶提供情緒價值,即伴侶所感知到的情緒收益是否大于情緒成本,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段關系的成敗。
然而,這些所謂的情感大師所教授的“情緒價值”到底是什麼呢?
“情緒價值”這個詞,最初來源于經濟學和營銷領域中的“顧客感知價值”——用來衡量顧客在消費中的情緒收益與成本。
美國愛達荷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傑弗裡(Jeffrey J. Bailey)從顧客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營銷視角出發,将情緒價值定義為顧客感知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值,情緒收益為顧客的積極情緒體驗,情緒成本則為負面情緒體驗。
後來,心理學家們将其引入研究範疇。
簡單來說,情緒價值的衡量标準是:當一個人能給其他人帶來舒服、愉悅和穩定的情緒,這個人的情緒價值就很高;當一個人總讓其他人産生别扭、生氣和難堪的情緒,這個人的情緒價值就很低。
在那條流水線上,一切皆有流程标準
今年5月,騰訊課堂發布《520戀愛學習大數據報告(2019—2022)》。
報告洞察了當前社會上四大婚戀觀念和情感需求變化的趨勢:疫情後戀愛的情感學習需求增多,有關脫單、婚姻的情感課程連續3年增長;男性仍然是戀愛、脫單課程的學習主力軍,女性學習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戀愛、脫單學習人數占比達49%。
情感修複師于敏說:“在我做過的情感咨詢經曆中,最有醍醐灌頂之感的,就是領悟到了情緒價值的重大作用。增加情緒價值遠比物質上的付出更重要,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讓對方覺得雖然你們擁有彼此,但又是獨立的個體,你們可以很深入地交流彼此的心情而感受不到壓力,這便是情緒價值的意義。”
“親密關系”的課題也随之開始産業化發展,網絡上的情感大師們通過知識付費的方式向會員、學生傳授如何提供情緒價值。
在情感溝通培訓這條流水線上,咨詢和培訓環節像零件一樣被拆開,一切皆有流程化的标準。
首先,它會告訴你要了解自我;其次,它可以根據每種情感問題的解決流程,分類、判斷、解決。
咨詢師隻需要對着電腦,把這個标準流程錄制成視頻或者語音,配上課件就行了。
1990年出生的情感博主陳曉是一名職業情感咨詢師,在社交網絡上擁有将近400萬名粉絲。
在他的介紹中,寫着“擅長戀愛指導、婚姻修複、婚戀挽回、個人提升、婚外情處理等”。
如果想要閱讀他的文章,首先要成為“真愛粉”——繳納90元/年的會費,就可擁有閱讀10篇付費内容、免費圍觀3個付費問答等“粉絲福利”。
這些需要付費的文章,标題也顯得十分能“解惑”,例如《男人真的需要情緒價值嗎?如何給男人提供情緒價值?》《女生如何提升自己在感情中的“價值感”?》《戀愛腦怎麼辦?如何克服戀愛腦?》等。
這類标題牢牢抓住了人們對快速學習情感秘籍的好奇心。
還有一些名為“交際溝通訓練營”的課程,售價999元至數千元不等,号稱“可以有效改善社交恐懼,快速積累人情世故,潛移默化提高情商,大幅減少因人際關系而産生的精神内耗問題,進一步成為擅長聊天、讨人喜歡、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社交達人”。
隻要在線繳費報名後,學員就會被劃分到不同的微信班級群進行小組讨論,并配以專屬督導、大咖答疑等服務。
課程所教授内容,具體到話術層面,還有聊天中多使用可愛的表情包、多使用語氣助詞等細節。
有的情感溝通導師,号稱可通過提供情緒價值提升自己在職場的人際關系,例如“讓你在正式場合介紹自己時顯得專業”“如何開啟話題和領導聊得來以避免冷場”等。
在這些鋪天蓋地的營銷包裝下,情緒價值簡直就是萬金油,不僅可以應用在兩性關系中,還可應用在職場上,似乎隻要學會了就無往不利。
有些“關心”,真讓人窒息
不可否認,提供情緒價值是一種能力,且并非人人都具備。
但如果過分強調技術的萬能,忽視了提供情緒價值的初衷,則有點過猶不及。
想要提供情緒價值,最基本的是需要情緒的參與。
圓滑的話術說多了隻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套路而非情緒,會适得其反、引人不适。
NY是一個90後創業女性。
有一次,同事抱怨客戶沒耐心溝通,每次多說幾句,對方就會說:“嗯嗯,好的,我要忙了。”
她不知道哪裡做錯了,于是找NY幫忙把關。
NY看完同事和客戶的聊天記錄,說:“你很懶,你講話也不走心。”
同事“啊?”了一句,NY接着圈出來兩段話:“這些,應該是你在網上學習的話術吧?”
同事很驚訝地說:“是啊,網上的博主說,按照她這套溝通方法來,就無往不利。”
NY說:“這兩年‘情緒價值’這四個字看得我過敏。公式化的誇獎,對方是不買單的。不走心是一種氣息,我從不看什麼溝通類的書籍和課程,都是用心搭建關系和對話。因為文字是帶有氣息的。我覺得當代人很恐怖的一點,就是總以為自己在提供情緒價值,殊不知對方壓力很大,也感到不适。”
在NY看來,被過度使用的情緒價值有時候真不是個好東西。
“有效的情緒價值,不是你自己講完就認為‘哇,我誇得真好,對方肯定開心死了’,而是對方認為這是好的,且對方能識别到。”NY說。
2021 年 10 月 22 日,北京。“存在之境 :當代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圖 / 視覺中國)
有“情緒價值”就有“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一些人在提供情緒價值後,就會下意識去索取,這樣就成了“有目的性地提供價值”,一旦這種目的性被察覺,就會顯得很不真誠。
比如,“沒有關系,你真的可以去啊,我一個人真的沒有關系”這類話語本質上表達的就是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所說的“情緒勒索”。
它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系與重要的人的關系,為了自己不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例如有的伴侶,一個人在工作,另一個人就在自己的空間裡“陪”着對方;一方熬夜,另一方也跟着熬夜,認為自己是在提供精神支持。
這種行為和語言,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會認為是珍貴的感情付出。
情侶或者夫妻發生不愉快,一方說自己如何如何陪伴對方,把過往一一曆數,不料另一方說:早就煩死了,忍很久了。
于是前者特别傷心,覺得是“一片真心喂了狗”。殊不知這類“關心”,有時令人窒息。
蘇珊說:“情緒勒索的人無法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以威脅或者利誘來企圖掌控對方,迫使他順從自己,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勒索的語言還包括‘我就知道你根本不愛我’‘你怎麼這麼不講理?’等。”
在作家葉傾城看來,這種關系把噓寒問暖當作付出,其實是在索取。
葉傾城說:“一些女性,完全不知道自己對情緒價值的需求有多高。朋友滿足不了,家人滿足不了,不止不休,時刻要有人陪,随時都要說話,随時都需要人響應……這種情況下,能響應你的,多半是騙子、殺豬盤。”
就在今年5月,媒體曝光了“隻需588元,讓所有女人喜歡”的“愛情管家”高級課程涉嫌欺詐消費者。
該講師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婚姻家庭咨詢師、虎牙直播簽約戀愛導師等身份。
據說,他在線上有2萬多名學員,線下學員則有5000多名。
有消費者累計花費1萬多元學習課程卻一無所獲。授課合同注意事項中則早已寫明:“個人情感具有主觀性。乙方根據本協議向甲方提供咨詢和指導為心理輔導類型服務,不包含且不構成任何結果性的承諾。甲方對此知曉。”
沒人可以一直扮演情緒喂養機
這些情感課程營銷的誇張包裝往往容易讓年輕人以為,隻要學會了提供情緒價值,就能讓聊天有戀愛的感覺,甚至能收獲“真愛”。
情感博主“冷愛”說:“情緒價值,不一定就是愛。”
雖然不走心的話術換不來真誠,但是“情緒價值”這個概念的提出,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它提供了一種可以實踐的方法論。
不要去做“自以為”提供情緒價值的事。
于敏的建議是:“把‘情緒價值’這個詞,從你腦子裡剔除,去學習一下怎麼認真喜歡上眼前這個人,自然而然就能說出善意的語言了。”
現實生活中,沒人可以一直扮演情緒喂養機。
如果真的有人長期扮演你的情緒喂養機,極有可能他隻是為了控制你;長期做情緒喂養機,還會加深一個錯誤觀念,那就是人們隻會喜歡那個假裝隻有正面情緒的他,而真實的他和作為人應該有的負面情緒是不被人接受的。
《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并不是因為生活圓滿、身體健康才感受到積極情緒的,而是由衷的積極情緒創造了圓滿與健康的生活。積極情緒是一種選擇。”
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過好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給予身邊的人最大的情緒價值。
于敏說:“年輕人不要盲目為‘情緒價值’買單,當你淪陷為情緒價值的奴隸時,你是任何人都配不上的,不管是條件好的,還是條件差的,因為你會成為一個情緒黑洞,這是一種非常差的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