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康熙出場

康熙出場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2 18:09:58

但凡有考試,就會有舞弊的現象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舞弊現象屢禁不止,令人深惡痛絕。盡管有關部門多次三令五申,舞弊的考生、考官、組織仍然“義無反顧”。如今的高考舞弊案,我們都比較熟悉,不妨将視線轉回古代,看看清朝那場驚動康熙皇帝的“高考”舞弊案,背後都有怎樣的奇聞轶事……

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地區就發生了一起科舉考試舞弊案。這年是舊曆辛卯年,因此也稱“辛卯江南科場案”。

在這起案件中,考官和考生相互對立,總督和巡撫各執一詞,案情曲折離奇,斷案頗費周折,甚至驚動了康熙皇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案件背後隐藏了哪些内幕呢?

  • 東窗事發

康熙五十年九月初九日,江甯府(今江蘇南京)的貢院門外,辛卯年江南鄉試的榜單貼了出來。

康熙出場(一場驚動康熙皇帝的)1

  • 誰是内應

  • 既然不少兩淮鹽商子弟高中舉人,那麼鹽商和管鹽政的官員,當“内應”的嫌疑自然最大。

    康熙年間,鹽稅占朝廷稅收的十分之一,官府非常重視,将其視為支柱産業。兩淮鹽場是清代最重要的制鹽基地,成就了不少徽商的财富夢想,“鹽官”也成了官員們夢寐以求的肥缺。康熙把這份差事交給了江甯織造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以及兩江總督噶禮。曹寅和李煦監管生産,噶禮監管銷售,互相制約,避免舞弊。可以說,他們就是兩淮鹽商最大的後台。

    康熙出場(一場驚動康熙皇帝的)2

    (圖)康熙帝讀書圖

    曹寅不光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爺爺,他本人還當過禦前侍衛。更重要的是,他的額娘是康熙的奶媽。李煦是曹寅的大舅子,當過暢春園總管。再說說噶禮。他是滿洲貴族、功臣後代,額娘也是康熙的奶媽,堪稱根正苗紅。

    噶禮見貢院門口亂哄哄的,叫罵聲不絕于耳,于是派兵包圍貢院,抓了帶頭鬧事的十幾名秀才,準備按誣告罪論處,這麼做反而激怒了民衆。考生們群情激憤,官民之間随時有可能大打出手。偌大的江甯城萬人空巷,幾乎亂成了一鍋粥。

    考生鬧事,謠言四起,作為總督的噶禮,本該查明真相,追究責任,平息民憤,可他卻對考生下狠手。

    • 确認案發

    對于噶禮的反常言行,江蘇巡撫張伯行有點疑惑。

    在康熙朝,兩江總督坐鎮江甯,江蘇巡撫坐鎮蘇州。江甯就在江蘇境内。出這麼大的事,張伯行作為巡撫當然脫不了幹系。于是,他奏明康熙帝,陳述了耳聞目睹的科場舞弊、考生鬧事的全過程。

    此外,他還提到,聽說副主考官趙晉受賄十萬兩銀子,出賣舉人功名;同考官王曰俞、方名等人參與作弊;正主考官左必蕃,知情不報,欺瞞朝廷;科場舞弊,影響很壞,考生嘩然,衆怒難犯,如不趕緊查辦,後果不堪設想。

    主考官左必蕃本不想管趙晉等人受賄舞弊的事,當個老好人。聽說張伯行上奏朝廷,他擔心背上“知情不報”的罪名,陷入被動境地,隻好也向朝廷上奏,承認科場舞弊的事實。不過,他把責任一股腦推給了同考官王曰俞和方名,說這倆人推薦的考生吳泌、程光奎,雖然榜上有名,實則不通文理。自己事後才聽說,感到萬分驚訝,深受蒙蔽,愧對朝廷。至于兩位“問題考生”,要麼送到京城複試,要麼交給地方官發落。

    康熙收到兩份上奏,并沒有動聲色。他要等另外兩份更重要的奏折。那麼,這兩份奏折究竟是誰寫的呢?

    沒錯,就是曹寅和李煦。

    很快,他們的奏折送到了北京—承認科場舞弊的事實,印證了張伯行所言不虛。曹寅和李煦是康熙的親信,跟科場案毫無瓜葛,自然沒必要欺騙皇上。

    康熙看完曹寅和李煦的奏折,頓時勃然大怒。他覺得,如果縱容這些人胡鬧,豈不要毀我大清江山!

    • 三堂會審

    時任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張鵬翮,被康熙指定為欽差大臣,會同噶禮、張伯行和安徽巡撫梁世勳組成特别法庭,共同審理此案。

    十一月二十七日,即案發兩個多月後,張鵬翮抵達揚州。由于安徽巡撫梁世勳遲遲不到,張鵬翮決定招呼噶禮和張伯行舉行三堂會審。

    “問題考生”程廣奎和吳泌似乎沒見過這麼大的官、這麼強悍的陣勢,吓得腿肚子都軟了,很快就招供了。

    程廣奎是兩淮鹽商,跟趙晉是把兄弟,聽說趙晉當了副主考官,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也想謀個功名。趙晉要他出八千八百兩銀子,說是打點主考官左必蕃,程廣奎照辦了。而後,趙晉找了個槍手,預先把考卷答好,埋在考場小屋裡。程廣奎入闱後,偷偷拿出來抄,然後在卷子上做标記。趙晉跟考官方名打了招呼,閱卷時單獨抽出這份卷子,直接點了舉人。

    吳泌是鹽商之子,家裡很有錢,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既不想做生意,也不想念書,一門心思謀取功名當官,沒什麼文化,就想到了科場舞弊。上了考場,隔壁小屋的考生收了他五千兩銀子,趁監考松懈,替他把考卷都答了,按事先約定,每張卷子都标注“其實有”三個字。

    考前,吳泌聽說,安徽布政使馬逸姿是鄉試的提調官,便托人找馬逸姿手下的書辦李奇和家人軒三幫忙。經李奇引薦,軒三收了三千兩銀子,拍胸脯保證,不僅能中舉,而且名次不低于前二十。這個軒三還真是神通廣大,搭上了趙晉這條線。趙晉跟考官王曰俞打招呼,把标注“其實有”的卷子抽出來,給了第十三名。

    接下來,就要提審軒三和李奇了。軒三很快供出:按照主子授意,他把二十萬兩銀子送進了總督衙門。李奇供出:他經手的三十萬兩銀子也送進了總督衙門。

    這兩條供詞足夠勁爆!别忘了,兩江總督噶禮還在場呢!我估計,這倆人要麼不認識噶禮,要麼送銀子的事千真萬确。噶禮聽到這番話,暴跳如雷,文獻上記載他“辄令夾胫箝口”。又是掐小腿,又是捂嘴巴,恨不得把這倆人弄死。

    案子還沒審完,犯人正在招供,動刑成何體統!張伯行當即跳起來,反對大刑伺候,跟噶禮在公堂上争執起來了。堂堂法庭,法官成了犯罪嫌疑人,法官之間意見分歧嚴重,這案子沒法審了。張鵬翮隻好下令,犯人收監,趕緊退堂。

    張伯行主張嚴查到底,噶禮處處打圓場,希望案件審理就此打住。這時,作為首席法官的張鵬翮,态度傾向就很重要了。可是,一貫正直的他陷入了猶豫。

    康熙出場(一場驚動康熙皇帝的)3

    (圖)張伯行

    一年多前,在審理另一案件時,張鵬翮得罪了噶禮。張鵬翮的大少爺張懋誠就在安徽當知縣,噶禮就是頂頭上司。如果繼續較真下去,噶禮一犯渾,毀了兒子的前途和性命,那就虧大了。他知道,朝廷對漢族官員存有戒心,去找皇帝評理,漢族官員往往鬥不過滿族大臣。何況噶禮的母親還是皇上的奶媽。這樣的人,誰敢得罪!于是,張鵬翮心軟了,在審案過程中哼哼哈哈和稀泥。

    眼看張鵬翮越發不靠譜,案子越來越難審,張伯行心急如焚。他思前想後,決心把案子查到底。于是,他上奏朝廷,講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噶禮涉嫌受賄五十萬兩白銀,阻撓案件審理。

    第二,張鵬翮有難言之隐,案件審理困難重重。

    第三,為了能把案件審個水落石出,他情願跟噶禮一同解職,接受朝廷審查。

    噶禮聽說張伯行要彈劾他,也寫了一道奏折送往北京。他沒有一味辯白,而是反戈一擊,一口氣數了張伯行七大罪狀,說他誣陷自己,還私刻書籍,诽謗朝廷。看到兩人各執一詞,康熙會怎麼想呢?

    • 康熙決斷

    噶禮列舉的七大罪狀,康熙原本不太相信。可是,李煦奏折裡多次密告張伯行确有私刻書籍的事。這可是違反朝廷法令的大忌。這位老皇帝又有些猶豫了。

    如果就這麼懲處了清官張伯行,恐怕要冷了忠臣和百姓的心。他始終搞不懂,張伯行和噶禮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恩怨!他把自己的奶媽,即噶禮的母親找來詢問。沒想到,這位奶媽深明大義,揭發了噶禮貪贓枉法的行為。康熙頗為感動,說出了這樣的話:

    其(噶禮)母尚恥其行,其罪不容誅矣。

    恰好,曹寅的奏折也送到禦前,說此案辦得不妥,江南民心不服。康熙決定,張鵬翮的建議不是終審判決,朝廷将另派欽差大臣重審。

    經過幾輪審訊,新的欽差大臣和六部九卿會議認為,噶禮受賄查無實據,不應定罪。張伯行、噶禮互相參劾,搞得民心不安,理應一同革職。至于涉案考生和考官,按照大清律,該殺的殺,該革職的革職。

    這真是個八面玲珑的判決。涉案考生和考官罪有應得,噶禮洗脫了受賄罪,張伯行卻倒了黴。康熙本想保全張伯行,但所有大臣都誤解了。康熙隻好親自出馬,舉行禦門聽政,宣布最後裁決。

    康熙出場(一場驚動康熙皇帝的)4

    (圖)禦門聽政的場所-乾清門

    康熙最後決定,噶禮革職,不再深究;張伯行革職留任,繼續擔任江蘇巡撫。科場案的涉案官員中,考官趙晉、王曰俞、方名斬立決;考生吳泌、程光奎等人絞監候,秋後處決;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職,代筆打小抄的考生也受到了帶枷蹲班房的懲處。

    終審判決的消息傳到江蘇,人們喜笑顔開,奔走相告。書院裡又傳來了朗朗讀書聲。張伯行又擔任了一年多江蘇巡撫,然後調往北京,擔任倉場侍郎,繼續着官場生涯。受賄本是死罪,但噶禮僥幸逃脫。可他不知悔改,反而對母親懷恨在心,暗中下毒。不過,他做事不密,陰謀敗露,康熙震怒,賜他上吊自盡。

    摘自書籍《清案探秘·朝廷轶事》 唐博(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曆史大學堂」官方微信公衆号 oldmanno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