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記得一鍵三連
【點贊、關注、轉發】
當我們想要評價一幅書法作品時
往往會用上一些專屬的四字成語
那這些成語都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今天來深度理解一下
萬毫齊力
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古人根據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一字“永”而歸納出來的八種用筆法則,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别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劃: (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缰); (3)豎為弩(用力也); (4)鈎為趯 (跳貌,與躍同);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6)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8)捺為磔(磔音窄,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
一波三折
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後,筆畫才愈發矯健。明代豐坊《書訣》載:“锺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即是記載宋翼原先寫波往往犯平拖直過的毛病。經锺繇指導,才獲得正确的用筆方法。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筆酣墨飽
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計白當黑
字的結構和通篇的布局需有疏密虛實,才能破平闆、劃一,有起伏、對比,既矛盾、又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情趣。清代鄧石如稱:“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凡作書,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筆畫的密(實)處,也要注意到字畫間及行間之白的疏(虛)處。黑處要精心結撰,而白處——字裡行間的布置也須措置得宜,使疏密有緻,兩者相映生輝。
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适。
人們之所以喜歡書法惠風和暢,是因為四個字中包涵着許多美好的祝願。 一、祈望生意能如沐三春風調雨順,财源廣進綿綿不絕生生不息,如和風一樣令人舒暢。 二、祝願自己的人生和商路、仕途,能和順興盛、平順發達,生活如沐春風舒心惬意。 三、祝願自己,做人要有惠蘭風骨并氣度如蘭,内心謙和心胸豁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有禮有節謙恭平和,永遠保持謙謙君子的大家風範。 四、惠,有賢惠之意。惠風和暢的另一層意思就是:祝願自己的妻子能賢惠,溫柔賢惠如春風,知冷知熱解人意,家庭生活如春天般美好,永享幸福安甯,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舒心惬意。 五、待客要如春風撲面,噓寒問暖和藹可親,對于經商立業要惠及于民和讓利于客,适時适當對顧客施以小恩小惠,欲想取之必先予之,才能穩定客源招攬回頭客。
惠風和暢書法作品挂在家中客廳相當不錯,會讓客人感受春風般的舒适感,甚至會有種“賓至如歸”之感。挂在公司的會客廳同樣适合,送給開公司辦企業的朋友非常适宜。
【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擔夫争道
意謂略甚狹窄,而又勢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典出唐代李肇《國史補》,謂張旭自言嘗見公主與擔夫在羊腸小道上争道,各不相讓,但又閃避行進得法,從而領悟到書法上的結構布白,偏旁組合,應進退參差有緻,張弛迎讓有情。
信手塗鴉
信:聽憑,随意;信筆:随便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随便亂塗亂畫。後來用“塗鴉”或“信筆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力透紙背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出處】唐·顔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意在筆先
指寫字畫畫,先構思成熟,然後下筆。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銀鈎虿尾
虿: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尾部上卷呈鈎狀,以此形容其章草書波畫的遒勁狀态。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鈎指丁、亭、甯等字的趯筆;虿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或因挑而還置,……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遊茲虿尾。”挑而還置,是指遇到趯筆,必先駐鋒蓄力而後趯出,獲得筆短意長、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語并非專指趯筆,西晉索靖對自己的章草書很矜持,名其筆勢如“銀鈎虿尾”。
【出處】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張芝姊孫。曾官尚書郎、雁門太守,拜左衛将軍。善草書、八分,尤精章草,自謂“銀鈎虿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