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3:56:10

中新社銀川10月25日電 題: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被稱為“天可汗”?

——專訪甯夏大學民族與曆史學院副教授、曆史系主任王朝海

中新社記者 楊迪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東西問王朝海)1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其推行開明友善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間的融合與交流。唐太宗為何被尊稱為“天可汗”?其主導參與的“靈州會盟”有何曆史意義?唐太宗的民族觀念為後世帶來何種啟示?近日,甯夏大學民族與曆史學院副教授、曆史系主任王朝海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答。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唐太宗時期如何維護邊疆穩定,在處理民族關系中,施行了哪些政策和制度?

王朝海:在中國曆史上,唐太宗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被稱作“貞觀之治”。尤其是唐太宗在維護邊疆穩定,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成績斐然。唐太宗所推行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大緻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和親政策。唐太宗沿襲漢魏六朝以來的和親政策,并加以發展和創新,積極與少數民族首領和供職朝廷的少數民族上層聯姻。曆次和親中,最為典型、影響最深遠的當數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幹布,這次和親成為漢藏人民友誼和團結的象征。直到今天,其曆史作用仍不可低估。

其二,團結政策。唐太宗特别留意民族和好、民族團結。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内徙東突厥人和設置羁縻府州兩項措施上。唐太宗在平定東突厥後,采納中書令溫彥博的建議,将約十萬戶突厥人移入中原,保全其部落,幫助他們發展農業生産,并從中挑選百餘人擔任京官武職。從而穩定了人心,團結了突厥部族。唐太宗又創設羁縻府州,用本民族的首領管理民族内部事務,較好地處理了未入中原的突厥餘部的管理問題。

其三,德化政策。唐太宗出身封建豪門貴族家庭,受儒家正統思想文化影響,格外注重道德感化的作用,對于少數民族首領,他在政治上授以官職,經濟上賜之以祿。如他封阿史那思摩為北開州都督,封颉利可汗為右衛大将軍等。尤需指出的是,唐太宗對于其他少數民族人民也同樣采取恩懷與德化之策。

中新社記者: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出巡靈州,與諸部落首領會盟,史稱“靈州會盟”。作為中國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靈州會盟”有何曆史意義?

王朝海:唐太宗靈州之行是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順應時代潮流,采取開明進步的民族政策處理邊疆民族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重要的曆史意義有四點:

首先,唐太宗通過靈州之行和在漠北建立羁縻府州,及時妥善地解決了漠北地區尖銳複雜的民族問題,使動蕩不安的社會秩序趨于緩和,大漠南北的民族矛盾得到緩解。以靈州之行為轉折點,特别是經過長安建制,唐太宗完成對漠北羁縻府州的行政建置,這一地區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改變,即由戰亂走向和平,由無序變為有序,各族各部之間化幹戈為玉帛,民族關系開始步入和睦相處、友好往來的健康發展軌道。

其次,唐太宗靈州之行和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在政治上産生了強大的凝聚力與親和作用,吸引周邊衆多民族參加到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列中來,增強了各少數民族對唐朝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再次,唐太宗通過靈州之行和在漠北建立羁縻府州,第一次把封建國家郡縣制度推行到漠北地區,從而加強了唐朝中央政府對邊陲北疆的統轄,進一步确立和加強了對漠北地區的國家主權。

最後還應指出,唐太宗靈州之行和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對漠北各族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東西問王朝海)2

甯夏靈武市興唐苑景觀。米立 攝

中新社記者:唐太宗為何被唐代西北各族君長尊稱為“天可汗”?

王朝海:“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長對唐太宗的尊稱,也是表示對唐太宗的擁戴。“可汗”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号,“天可汗”就等于是給予各民族共同擁戴的最高統治者的尊稱。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王朝擊敗東突厥以後,唐太宗接受諸蕃君長所奉“天可汗”稱号。“天可汗”稱号的出現,表明中華文化在繼承中原傳統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鑒了北方草原民族的政治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東西問王朝海)3

陝西禮泉縣唐太宗雕像。陳永年 攝

中新社記者:為何說唐太宗秉持着“各民族如一”的民族觀念?

王朝海: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根源于他對民族及民族問題的看法,也就是根源于他的民族觀。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總結了自己能使四夷朝服歸化的五條經驗,其中第五條就是“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簡單來說就是“愛之如一”“各民族如一”的意思,也就是對漢族及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同等看待。唐太宗這一民族觀的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善納衆議。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與群臣讨論如何安置内附的東突厥。多數朝臣主張對于這些歸附的少數民族,采取強制同化的措施,中書令溫彥博則建議把東突厥遷入朔方之地,保全其部落、風俗。唐太宗反複權衡後,采納了溫彥博的主張。後來的事實證明,溫的主張是正确的。

“華夷一家”是唐太宗“愛之如一”民族觀的思想基礎。唐太宗認為,夷狄與漢人一樣皆可感化,“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皆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

中新社記者:唐太宗的民族觀念、民族政策,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何種啟示?

王朝海:唐王朝先進的民族觀念和符合實際的民族政策,提高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穩定性,增強了中央對民族地方的凝聚力,改善了各族生産和交換環境,拓展了民族間經濟往來範圍。這也為當前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了一些啟示:

第一,要加深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曆史的認識,使全國各族人民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要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曆史營建共同曆史記憶。

第二,要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政治、經濟和文化間的關系,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平等團結的關系,鞏固民族地區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互相離不開的關系。

第三,要增強各族群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是所有認同中最深層次的認同,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各民族要不斷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

受訪者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統一天下(東西問王朝海)4

王朝海,現任甯夏大學民族與曆史學院副教授、曆史系主任。主要以中國北方民族史、民族史學理論為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省部級項目2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