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今天天氣晴朗,強烈的午後陽光,如金粉一樣輕揚。我曬了好久時間的太陽,眯着眼睛,細看陽光中成千上萬野馬般翻滾奔騰的灰塵,感受着這個世界細微之處的生機勃勃。
想起《莊子》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争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争,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其實,我觀察到蝸牛有四個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頂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因為它平時身體縮在殼内,爬行時頭部有像牛角那樣的觸角,所以人們才叫它蝸牛。蝸牛的觸角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來觸摸着行路的。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蝸牛的觸角還能聞到氣味,起着鼻子的作用。暴雨過後,草坪樹蔭下通常會出沒許多蝸牛,你去拾一隻小蝸牛,捧在手上仔細看看。它兩根觸須直挺挺的,呈“V”字形,靈活地轉動着,探測着這個世界。蝸牛觸角是多麼纖細的啊!你會驚歎于莊周天馬行空、不受局限的宇宙觀,他能夠在微觀盡頭看到宏觀,或者說在無窮小當中看到孕育着的無窮大。小小的蝸角之上,竟能生存着兩個國家,而且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争。那種屍橫遍野,遍地狼煙的場面,居然就發生在小小的連一顆塵埃都容不下的蝸牛角上。兩千年前的莊周比今天的科學家先行到達地預言,蝸角放大無數倍就能看到另一宇宙——一個同樣神秘莫測的微觀宇宙。
不要說蝸牛角,其他昆蟲的觸角也很有意思。比如說天牛,據說天牛是害蟲,是破壞樹木和建築物的,但如果你抓到一隻天牛,放在手心仔細觀察,會發現天牛的花紋很好看,黑甲光如漆,甲上灑滿黃白斑點,天牛的觸角很優美,長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雄糾糾、氣昂昂地,向前強健地挺舉着,如八字,似水牛角,難怪這種蟲子被稱為“天牛”。人們總會根據自身的價值觀來對自然界的生物來分益與害,分高低優劣,而有時這種分類會導緻我們忽略很多美。近距離觀察一隻天牛,把天牛的美放大了,會發現它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反而是值得觀賞的。
大自然中還有那麼多可愛的昆蟲觸角——
一塊大石上,爬上了一隻細腰大頭黑螞蟻,它仿佛有所搜索,搖頭晃腦捋着觸須,帶點兒懷疑神氣,猛然間它好像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
在夏蔭深處,蟬兒的肚子在不停地顫動着,觸角顯現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環,它長久地趴在樹上,引吭高歌的間隙,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一會,連綿的聲音又從梧桐樹枝間傳出。
昆蟲的觸角是各種各樣的,有鞭狀、絲狀、分線狀、胡須狀、棒狀、放射狀、鋸齒狀,像彎曲的膝蓋,像魚鰓,像羽毛,像珍珠串,像水邊的蒲棒……叩頭蟲的觸須像一把有密密梳齒的梳子,至于蒼蠅,天生邪神,因為它長着一對歪歪扭扭的觸須,奇特而難以形容的形狀。同一種昆蟲的觸角形狀相同,但是有些昆蟲雌與雄的觸角不一樣,比如雌蚊子的觸角是絲狀的,而雄蚊子則是羽毛狀的。發現雄性昆蟲的觸角一般比雌性昆蟲長。如果把觸角比喻為天線,難道大自然要這樣設計,是因為雄性必然要更多地擔負外出偵探的任務嗎?
與這浩渺宇宙相比,幾乎渺小到可忽略不計的昆蟲世界,其實也埋藏着無數的奧秘,你說在這些爬着的飛動的蟲蚊觸角上,到底存在着多少個微型宇宙?在莊子的那個故事中,一對蝸角上的一國追逐另外一國,居然追擊了十五個晝夜。不過毫末之大的蝸牛角,可以讓一支軍隊連續跑上十五天!這一個個微型宇宙之間的時空穿梭到底是怎樣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