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9月12日是哥哥張國榮65歲冥誕,唐鶴德也準時在淩晨12點PO出多年前哥哥的慶生照,配文:“無人如你逗留我思潮上,生日快樂。”
不知道如果哥哥還在,他會不會在綜藝上談笑風生呢?
這幾天讓我想起哥哥的,是張智霖在《披荊斬棘的哥哥》裡,一段緻敬《阿飛正傳》的經典自戀獨舞。
網友自制的對比圖
配上《往事隻能回味》的表演,能讓人想到很多,很多……
往事隻能回味,他們的舞台太神仙了!
《披荊斬棘的哥哥》版的《往事隻能回味》舞台真是絕了。
開場,在張智霖一句糯糯的“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隻能回味”就仿佛撥開了舊式黑膠機的唱針。
緊接着陳小春的粵語rap又讓人馬上神回廣東歌時代,“留聲機的餘音迂回在這走廊,有時獨處回憶起老時光……”
下一幕轉到謝天華:“有很多話來不及講出口,送上最好祝福日後見啦老友”,有幾分神回《古惑仔》的味道了。
梁漢文的部分,則更像他在樂壇的寫照,起起伏伏,經曆過高山低谷:從梁漢文說起,港圈那些“歌紅人不紅”的男歌手
GAI的部分,同樣也有自己的小傳,大概可以看出是在講他從“地下”到地上的經曆,有事業了也不忘兄弟情誼。
而布瑞吉的重慶話rap,講到自己有了下一代,巧妙地把“舒克貝塔”的梗融進歌詞裡。
舒克貝塔是GAI想到自己和布瑞吉孩子的屬相,脫口而出兩個娃可以組組合“舒克貝塔”,而《舒克和貝塔》動畫,也是屬于内地許多人的童年集體回憶。
就是這樣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不同的時光“空間感”,在一首歌裡融合到一起,無論是聽經典金曲長大的80、90後,還是更愛嘻哈的年輕一代,都有能被戳動的點。
而最令彈幕激動的,是張智霖的一段獨舞solo,在鏡子前自戀地跳舞,配的歌是脍炙人口的《甜蜜蜜》。
他孤獨落寞地對鏡跳舞,那舞女“忽閃忽現”,也難以分清哪些是真實,哪些是夢境。
這當然是緻敬《阿飛正傳》裡,張國榮飾演的旭仔跳舞的片段。
這段舞在當時也有很多人不懂,連帶影片上映時的票房都一般,但如今很多人對王家衛美學、對張國榮的藝術表現有了新的理解,也對這段舞有了不同版本的解讀,最終令這個片段成為王家衛作品經典名場面之一。
而張智霖的版本也并非突兀地solo一段,演繹完後他再唱起“憶童年時竹馬青梅……”鏡頭往下一看,陳小春組、GAI和布瑞吉的各個組都在繼續進行自己的故事,大家才想到——這應該是一個關于時空,關于穿越的故事。
複古歌舞和現代節奏合二為一,留給許多人想象的空間。
這樣的舞台,真的是“神仙舞台”——
不是說它有多碉堡,而是每一個人的角色、表現都非常精準,屬于缺一不可,換了人也不對味的那種。
為什麼他們能給人這樣的感覺呢?
來說一些“樂壇往事”吧。
《往事隻能回味》這首歌,誕生于1970年。
彼時劉家昌寫了這歌,找來當過童星的尤雅演唱,沒想到歌曲出街後,紅遍大街小巷,劉一躍成為知名作曲人。
而原唱尤雅,也成為紅極一時的玉女歌星。
一年後,許冠傑在和許冠文合作的TVB節目《雙星報喜》裡,就首唱了廣東歌《鐵塔淩雲》,一改以往隻有英文歌和國語金曲流行的局面。
最開始歌名是《就此模樣》
也從那之後,“廣東歌”熱潮掀起,越來越多的歌手,開始演唱粵語流行曲。借着電視劇的東風,各種劇集主題曲、插曲也紅起來了,比如《啼笑因緣》等。
而唱過《American Pie》從歌唱比賽拿亞軍出道的張國榮,最開始也出英文專輯,直到1979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張粵語專輯《情人箭》。
唱片裡,有一半的歌曲都是電視劇主題曲,黃霑作詞、顧嘉煇作曲的《大亨》,後來也成為經典金曲。
那時的張國榮,歌路形象過于先鋒,大衆并沒有一下子接受這位年輕人,一次參加街坊會堂的歌星大聚會,扔了帽子下台,竟然被觀衆噓,帽子還被扔了回來。
“原來帽子沒人要啊”,當時的張國榮這樣想,心情很低落,回家後還聽到許多diss他的留言,更是受傷到不行,在家裡狂哭。
好在,進入八十年代後,機會多起來了,和麗的電視合約到期,他跟着恩師黎小田轉投TVB和華星唱片,便有了家喻戶曉的《風繼續吹》。
之後《Monica》一出,打破了以往樂壇以抒情歌為主的格局,哥哥勁歌熱舞魅力四射的畫面,更是迷倒無數少女,令他很快成為當紅偶像。
1985年,第一次開唱的張國榮,就在紅磡體育館連開十場“張國榮百爵夏日演唱會”,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的場數記錄。
同年,TVB的舞蹈藝員培訓班,收錄了一位愛跳舞的年輕人——陳小春。
做過學廚、工地工人和理發師,還耕過田的陳小春,心底也有明星夢,平時就喜歡去迪斯科跳舞,一次看到 TVB收舞蹈藝人,馬上報了名,跳完幾個動作後,被當場收錄。
之後陳小春開啟了伴舞生涯,最早提攜他的,是羅文,把他選為伴舞,後來還給他機會上台唱歌,才有了“歌手”陳小春。
來源:新浪娛樂
而在當歌手正式走紅前,他的伴舞生涯還挺長,到踏入90年代,他還在當舞蹈演員,就算和謝天華組了“風火海”組合,也還在繼續給明星們伴舞。
謝天華展示自己風火海時代給林憶蓮伴舞的照片
1989年張國榮《側面》的MV裡,也有陳小春在伴舞。
後來上《我們的歌》,陳小春也和GAI一起唱了《側面》緻敬偶像。
不知是不是因為伴舞結下的緣分,1994年《金枝玉葉》開拍,片裡就有陳小春,張國榮是男主,女主則是袁詠儀。
還有一枚客串的梁漢文,今年四月一日還回憶起和哥哥拍《金枝玉葉》的感受,哥哥居然會唱他的歌,讓他非常驚喜,“完全唔識反應”。
到了1995年,同樣有份演《金枝玉葉》的曾志偉做獎門人節目,選的第一代“獎老”,就是陳小春和林曉峰——
是不是有一種故事連上的感覺?
“大灣區”最不起眼的崽,家族制霸半個港圈
同樣在1985年開始當舞蹈演員的謝天華,還提到那年哥哥為港姐競選當嘉賓,他在扮貓排舞時,被人踩到尾巴,便轉頭大罵,沒想到那人就是張國榮。
雖然鬧了烏龍,但實際上他是張國榮的小迷弟,哥哥的告别演唱會辦了三十三場,他便看了三十三場。
不是在伴舞的時候看,而是專門跑出來看,三百六十度看這位超級巨星的每個表演細節。
另一位和哥哥張國榮有更深淵源的,是張智霖。
張智霖的事業運其實挺好,90年代進入唱片公司,第二年就推出了和許秋怡合唱的《現代愛情故事》,唱片大賣。
現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歌是改編翻唱小虎隊的《叫你一聲My love》。
大勢出道,又是偶像臉,和許秋怡的金童玉女CP也很受歡迎,當年令他一度陷入争議的,可能是他和袁詠儀的戀愛。
但據陳淑芬說,哥哥其實是靓靓和張智霖的紅娘;大仙則提到,拍《金枝玉葉》期間,看到哥哥和袁詠儀的親熱戲,也是忍不住會有點吃醋的心。
但哥哥給袁詠儀的教導非常多,包括告訴她不要“飄”等,或許是因為袁詠儀這層關系,私底下張智霖和張國榮,也是好朋友,兩人時不時都會見面。
兩人生日的時間很接近,有一次張智霖就約哥哥一起吃飯,沒想到,那成了他見到張國榮的最後一面。
後來的張智霖,就多次在各種演出上唱他的歌,紀念這位好朋友。
所以你說,在節目裡緻敬哥哥張國榮,他怎麼可能沒有壓力呢?他怎麼可能把表演演油呢?
——當有了對好友作品的透徹理解,加上足夠的信念感,《往事隻能回味》的“靈魂”部分,張智霖肯定是會傳達得精準到位的。
而其他人起起伏伏的人生曆練,也讓他們在唱這歌的時候,聲音一出來就充滿了故事感。
其中,GAI和布瑞吉的加入也很有意思。雖然他們喜歡嘻哈,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内容并不突兀,因為他們就是聽着八十、九十年代的港台流行音樂長大的,他們更知道,要如何在歌裡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情懷與共鳴。
這些,才是《往事隻能回味》背後,“神仙舞台”的由來——
每個人都是有故事,有經曆的,他們見證過更“神仙”的舞台,接觸過最nice的巨星,他們知道在接到一首老歌的時候,應該怎樣去給觀衆全新的解讀,從不争不搶love&peace地去分詞、完成創作的時候,他們其實已經赢了一半。
畢竟,最開始什麼都沒有的香港演藝圈,也是靠一群人,互相提攜着走起來的,每個神仙舞台的背後,有更多“神仙”在牽持,以身作則去告訴他們:舞台表演,是需要用心的。
對于最用心最誠懇的表演,觀衆往往也會給予最熱烈的反饋。
E姐結語:
再談一個問題,為什麼“大灣區哥哥”那麼招人待見?或者說,為什麼很多來上節目的港台藝人,都特别圈粉?
情懷,是一部分,他們的作品本來就陪伴一代人成長,聽到他們的歌,看到他們的戲,有共鳴是正常的。
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專業、敬業又謙卑的态度。
像林曉峰,沒份出演《往事隻能回味》,大灣區哥哥們卻給了他在《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最多的展示機會,讓他當大vocal,專業的歌手梁漢文都隻去跳舞和和聲。
而主業不是唱歌的林曉峰,表演也不負觀衆期望,唱起歌來聲線情感都到位,彈幕也忍不住驚呼:他們太全能了吧。
要知道,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路都是在TVB的無修音現場唱過來的,不像現在有些歌手全開麥就上熱搜,但當年哥哥們基本到哪都是開麥演唱。
TVB的電視劇更可怕,現場收音,大平光怼臉,多數還是在高壓、時間緊湊的情況下拍攝,就要求演員們聲台行表更好。
一路磨下來,大家都變得非常“捱得”。
捱了大半輩子,把表演都刻入肌肉記憶裡,這樣的演藝生命力,怎麼可能不強?
像張國榮面對罵他的人,就曾很霸氣地說:我張國榮站在台上就是表演的保證,我永遠是将我的心交給你們,盡努力去唱給你們聽,你們竟然噓我?
陳小春也說,張國榮的認真最令人欽佩,“譬如說,拍戲很認真,如果他演一個音樂家,會連拿杯子的姿勢也不同,你明白嗎?他會認真到這個程度,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
這樣的超級巨星,卻很親和,沒有架子。
而陳小春們正是被這些前輩提攜,跟着他們一起學做人做事成長起來的,那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驕傲”。
帶着這份驕傲,他們也會對自己有所要求,年過四十五十,在台上唱唱跳跳,也不能松懈。
這也感染了口口聲聲要real的GAI,跟着哥哥們也不得不好好跳舞,畢竟面對“捱得”的前輩,後輩沒有什麼理由放棄努力。
這種積極、努力的精神氣傳承下來,觀衆也感受得到。
所以我們說喜歡哥哥張國榮,喜歡大灣區哥哥,喜歡很多港台藝人們,除了他們的風采與舞台魅力,更多的是他們腳踏實地的做人态度。
巨星之所以是巨星,不止因為他們人氣高,還因為他們能給同行、觀衆予足夠的尊重,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也足夠自律,才能讓圈裡所有人都欽佩。
這些,也最值得被貴圈年輕人參考——書讀不夠就再讀多些,舞跳不好歌唱不好就苦練,真的沒有人會一直喜歡“廢物”的。
今天的話題是:
你會有什麼話想對哥哥說嗎?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哒!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