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吳采倩 實習生 張叢婧)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食用被緻病菌污染的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示公衆,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面類食品。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50%,無特效救治藥物
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9人因食用被緻病菌污染的酸湯子中毒。19日中午,事件中的唯一幸存者經搶救無效死亡,至此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酵米面食品,是東北的一種傳統食物,東北人一度喜歡把酸湯子當早餐,街邊很多小販推着販賣。
酸湯子。圖源黑龍江省衛健委官網
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通報稱,這是一起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産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9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官方微信公衆号發布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面類食品的提示。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示,夏秋季節制作發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能産生緻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米酵菌酸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為何食用酵米面類食品易中毒?
“酵米面類食品一般是用玉米、高粱米等雜糧經過水浸泡,自然發酵十多天後,濕磨成糊狀水面子,再過濾水分風幹而成。”食品科普作者錢程介紹,酵米面因自然發酵通常會帶有一定酸臭味。北方用它來做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食物,南方則用它做湯圓、吊漿粑等食物。
“這個湯圓不是超市買的那種,是南方發酵自制的一種湯圓。”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稱,因食用酵米面類食品中毒的事件時常發生,公衆應謹慎食用長時間發酵的該類食品。
酵米面類食品在制作過程中,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産生緻命的米酵菌酸。
錢程稱,椰毒假單胞菌的大量繁殖需要22~30攝氏度、濕度較高、非酸性、低鹽度的環境。而酵米面類食品的發酵産生的酸較少、風幹前較潮濕,滿足細菌的大量繁殖條件。如果在夏季制作這類食品,則風險更高。
除酵米面類食品,黑木耳和銀耳等菌類、生濕米面制品等也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引發食物中毒事件。“最好不要買新鮮木耳和銀耳,幹制的木耳和銀耳泡發的時間不能太久,泡發後應盡快烹饪食用。”
泡發木耳時間不宜過長。圖源新京報動新聞
“我們不用過度擔心酸菜、泡菜之類的發酵食物被這種菌污染。”錢程介紹,大部分食品會在發酵過程中産生酸,不适合這種菌的繁殖。同樣,也不需要過度擔心鹹菜、鹹肉等腌制食物被這種菌污染,因為它不耐鹽。
專家建議:盡量不自制酵米面類食品
國家衛健委提示,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黴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黴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緻病菌污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類食品。
容易繁殖椰毒假單細胞菌的食品。圖源新京報動新聞
“制作任何發酵類食物都要謹慎”,錢程表示,酵米面類食品盡量不要自制。至于在家做饅頭、面包食物則不需要擔心,因為它們通常使用的是商業菌種、發酵時間較短、發酵完成後會立即進行高溫處理。
此外,錢程還提醒,泡發食物不能太久,可以盡量在冰箱中泡發;生濕面制品做好後盡快食用;如果發現食物有變質迹象,盡量扔掉不要吃。
鐘凱也建議公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家庭自制酵米面類食品,“不是說不能吃,要慎食。”他還提醒,公衆要注意廚房操作衛生,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如果出現食物中毒迹象,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催吐洗胃,及時就醫并告知可疑食品。如有可能,保留食物殘渣、嘔吐物、排洩物等。
編輯 劉倩
校對 李世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