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

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0:10:30

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史料的記載很清楚,聖人之道,吾性具足,向之求理于事事物物者非也,這個是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的結果聖人之道,吾性具足,用最簡單的語言文字來概括,就是心即理,所以在這個意思而言,心即理是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之後關于聖人之道,吾性具足的一種理論的概括和提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陽明心學筆記心即理)1

陽明心學的思想觀點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史料的記載很清楚,聖人之道,吾性具足,向之求理于事事物物者非也,這個是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的結果。聖人之道,吾性具足,用最簡單的語言文字來概括,就是心即理,所以在這個意思而言,心即理是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之後關于聖人之道,吾性具足的一種理論的概括和提煉。

什麼是心?在王陽明那裡它是有過非常清晰的自我界定的,他說:我所說的心不是一團血物。這個心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心髒,也不是指我們今天通常講的思慮、思念、念頭等一般講的意識活動等。他說:我所說的心,那是能使我們視聽言動的,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耳朵之所以能夠聽,嘴巴之所以能夠說,腿腳之所以能夠動,就因為有這個心在。

所以,就這個意思而言,這個心,陽明先生稱之為本心,實際上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活動之所以可能的根據,也就是我們的生命本源,這是關于心的一個簡單解釋。

(一)本心即道,萬物有統一性

什麼是理?理就是道。道的存在自然而然會展開它自身的條理,我們關于道的認識、關于道的體會,是通過道自身所展開的條理性、秩序性來達成的。所以道就是理,理就是道。

那麼就心即理這個意思而言,本心就是道,王陽明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也是一個總的說法。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真實地了解和領會心即理的意思,需要從人和世界的關系、世界自身的完整性、統一性這個角度來理解。

世界本身是不是具有統一性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從道理上來講,如果說這個世界是沒有統一性的,那麼顯而易見,它得出的結論就必然是我們人在這個世界當中的生存,無論我們采取一種什麼方式、無論我們活多久,我們隻可能接觸到、隻可能達成關于這個世界的碎片化的認識和了解。我們永遠不可能實現對于世界全體的、整體的、完整的那樣的一種觀念,這顯而易見并不和我們的生活事實相符合。

所以反之,就我們人生的實際經驗來看,我們不隻是可以接觸事件的片段,實際上我們還可能達成關于世界完整的、整體的、統一的了解,那麼就這個意思而言,我們就應當确認,世界一切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萬物,本身是存在着某種統一性的。

(二)仰觀俯察,天地生生不已

“觀”什麼?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伏羲基于這樣的觀,于是乎始畫八卦,做八卦的目的是什麼?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那何為通神明之德?基于這樣的觀,我們便有可能,關于整個自然現象基于它所呈現給我們的完整的秩序性,而達成對于這個秩序性本身的把握,而了解一切萬物各自獲得其自我生命的實情,這叫做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類也是通。

孔子曾有雲: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規律無非是東升西落,極為簡單。但是這個極為簡單的現象實際上是極其不簡單的。古代各國宗教對日月東升西落觀察有着各種不同的說辭,其中飽含了各種目的性和作用性。而中國古代老子哲學的角度而言,這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任何意圖和目的。

那又一個問題來了,我們每天看到的這個太陽或者月亮,是同一個嗎?從今天一般的關于所謂太陽系的知識來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然的。但是問題卻并沒有解決,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裡特就曾說過一句名言: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而且他還說過另一句話,就是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如果我們今天确認這是同一個太陽,那從西方邏輯學上來講就有問題了。因為從邏輯上說同一性,就是A和B兩個東西是全等關系,以此類推,如果說今天的等于明天的等等,就會發生問題,就會推導出世界萬事萬物是不變的。這顯然又是一個謬誤。

中國的《大學》裡引用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說到底,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正是每一天都是新的太陽才帶來每一天大地上一切萬物的生命更新,這才是意義。所以此後的孔子也說:日新之謂盛德。

因而,一切萬物都在改變着它自己的生命狀态,一切萬物都在太陽的東升西落中生存和消亡。這裡又有問題了,這種消亡是真的亡了嗎?樹木秋葉落而冬枯,好像亡了,轉過來年春日,又開始生發出來,這個現象在老子那裡便叫做死而不亡,在儒家那裡便是生生不息。

在我們的文化中,從來都沒有真正認為一個個體生命的所謂完結,一切死亡都意味着新生命的開端。因為整個宇宙現象是一個無限的、不斷更新、不斷展開他生命自身的無窮豐富性的無限循環。

(三)強名曰道,為萬物之本源

一方面日月之行,另一方面四時代序,風雨霜露,萬物生生,我們基于“觀”所得出的這一個整體,即這樣的一個宇宙自然生命所呈現出來的無限的生命秩序的整體,這個自然宇宙的無限生命的秩序性本身,如果要給它一個名稱的話,想必隻能是“道”,亦或是“天道”了。

道就是秩序,天道就是宇宙自然的、無限的生命秩序。就人而言,道是關于自然、宇宙本身無限的生命秩序的這樣一個無限存在的一種觀念。對于這樣的一個無限的生命秩序本身,如此這般的博厚高明、悠久無疆,這樣的一種宇宙生命秩序本身,顯然很難用語言給它下定義。

我們對某一個東西,通過語言來設立一個邊界,加上一個框框,使它成為有限,這種有限性顯然不符合其本身的狀态,其實這就是語言的局限性。所以就這個意思而言,道作為無限的存在者本身,是不能被定義的。這也正是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開篇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味了,因而老子又說“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這顯然是老子為了言說方便的不得已的行為。

一切萬物之所以可以獲得它各自的、自我的生命存在,是因為他們有德于道,從道的角度來講,道本身的存在并不以産生一切萬物為目的,但是它同時又産生了一切萬物。所以老子的說法是道無為無不為,無為是就道的自身存在的本然狀态而說的,無不為是就道的自我的、沒有意圖、沒有目的的自身存在結果而言的。當然這兩者是不可分離的,因而,可以說,道是天下一切萬物之所以産生的根據和根源。

(四)各盡其德,人、物之性相通

道是一切萬物的本原,一切萬物之所以可能獲得它自身的存在,是因為它從道那裡獲得了自我存在的根據和本質。包括人在内的天下一切萬物,都是從道那裡獲得它自己的存在本質,才獲得它自己的存在的。

人或物存在的本質是從道那裡獲得的,這便被稱作“德”。德一定是多樣的,而道必須是唯一的,這就是中國思想中獨特的關于一和多的關系。比如,盡管都是樹,有些落葉,有些不落葉,就這個觀點而言,是他們各自從道那裡所獲得的德是有差别的。

德在個體那裡,它就是性,性和德本是一回事,如《中庸》便講“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就人來講,我們和物一樣都是從道那裡獲得我們的德,從而獲得我們自己的存在。而我們從道那裡所獲得的德便成為了我們的性,就這個意思來說,人和物相對于道而言就處在同一序列。

人和自然之物,正因為我們都各自從道那裡獲得自我的存在本質,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而言,人之性和物之性應該是可以相通的,這才有孟子所說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則知天也,我們才可以一路貫通往上走。盡心則是盡我的心,而知性便是知類之性,知類之性便可以知天,因為性本于天,就是本于道,這才有一條向上的道路,才有這樣一個邏輯上的關聯。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人和物因為都從道那裡獲得自我存在的根據,所以人和物之間不隻是相通,并且我們是處在同一個存在序列的,這就是作為觀念而言的天人合一。正因有天人合一的存在,我們具有本質的共性,所以人才有可能和天下萬物為一體。

盡管德是多樣的,但是多樣性中仍然體現了終極的統一性,這個終極的統一性在中國思想中就是道。然而,大多數人通常提到所謂的天人合一,更多的是講一種人和自然的生态關系和諧相處,其實這種觀念并不全面。這裡合一是一方面,分離又是另一方面,基于合一前提的人天的分離,即人和自然世界的相互分離,那才是真正在哲學上是重要的。也隻有實現了人和自然世界的主動的、自覺的分離,人才真正成為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