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11所優質公辦學校

11所優質公辦學校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7 07:21:11

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三張表”

新校長傳媒 2022-08-08 07:00 發表于重慶

以下文章來源于教育思想網 ,作者康健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1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2

校長要堅守住辦學底線

才有更多的創新

我當校長的時候,覺得老師們也好,學校也好,都希望有很多新鮮的經驗,新鮮的教育教學方法,那麼它有沒有底線,有沒有方向?我希望學校非常民主,希望老師們有很多創新,有很多經驗。但是,辦學就要守住底線、端正方向。

當時,我制定了三條底線标準:第一,生命健康不可突破;第二,權利和人格不可突破;第三,個性和自主性不可突破。

這三條底線原則就是想告訴你,你可以用各種方法,但不能傷害學生的健康;你可以用各種方式,但不能侮辱孩子的權利和人格;當然孩子們也有很多自主成長的機會是不可剝奪的,他們的個性,他們的自主性、差異性、發展性是非常重要的。

談到學校的時間,在所有的教育資源當中,時間資源可以排在首位。如何支配學校的時間和空間,對于辦學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每天上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課表,我也不知道是哪家創造的,上午5節、下午4節、晚上4節,我把這種課表稱之為“極限型課表”。也就是說,你把所有孩子們“睜眼”的時間都放在教室裡了。

孩子們除了上課,還有别的需求,有休息的需求,有睡眠的需求,還有自由的需求。因此,在學校裡邊該如何支配時間,其實是非常考驗每一個辦學者的。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3

用三張表來看懂一所學校

第一張表是學校的校曆表,看你這一學期、一學年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第二張表是作息表,看你家孩子幾點鐘起床,幾點鐘睡覺,中間的時間怎麼分配;第三張表就是課程表

為什麼說這三張表就能看懂一所學校?

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從學校的課表裡,你可以看到權重在哪裡,什麼東西占的分最多,什麼東西占的時間最多,什麼東西沒有了。你可以看到背後辦學的理念和方向。

比如說,一個小學生和一個初中生或者高中生,他們的作息時間表應該是一樣的嗎?現在中小學的課表幾乎都是一樣的,幾點鐘上學、幾點鐘放學都沒有差别。而且我們的作息時間表裡邊,可以看到孩子們時間的銜接是非常緊的,有人說,學校裡的孩子們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這樣一個時間安排,最後會帶來什麼?

國外很多人都關注時間對孩子們學習的影響,關注時間分配對健康的影響。在100年前,美國公立學校體制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有人對他們的學習時間做過調查。

19世紀早期,美國推行一種“卡内基學時”,即每一個卡内基單位代表120小時的學時,用以強化學習時間。當時,很多專業人士表示擔憂,認為過多的課時、過度的學習會對孩子的健康産生不利影響。

調查之後,有人發表了一個報告說“過度增加學生的上課時間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後來,這個“卡内基學時”就被取消了,學校開始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上課時間。

我們國家孩子的學習時間,在全世界範圍内來說都是很長的,全年大概有220天(不算額外加課),而歐美大部分國家孩子的學習時間在180天甚至小于180天。這個時間的長短,對孩子們的健康的影響,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4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5

學校的學習時間

到底占用多少是合理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在調查國家處在危機中、教育存在問題的時候,“學校的學習時間,上課的學習時間到底占用多少是合理”成為了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一個維度,一個指标。

學校時間不是一個簡單的分配問題,這裡邊有很大的學問,當時美國人寫了一本調查報告,《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用大量篇幅說到了學校的時間問題。

當時美國的一堂課的教學時間大概多少?這本書認為比較好的學校是27分鐘。當然一堂課到底多少分鐘,我們不可能下一個簡單結論,或者套用一個簡單标準,因為上課的目标不一樣,課型不一樣,學科不一樣,時間分配就不一樣。

但是,決定一堂課的重要标準,是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性。我們國家的課堂上,有效的教學時間是多少?是不是我們用了大量時間,效果卻并不好,反而造成了不良的後果。

11所優質公辦學校(看懂一所學校就看這)6

孩子們的不良學習習慣

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養成的

用的時間多,教學的效果就一定好?用的學習時間多,學習的結果就一定會好?比如說,中國學生的作業時間,在全世界範圍内都是比較多的。但是,繁冗的作業也是造成現在孩子們諸多不良習慣的誘因之一,是造成精神和生理負擔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留作業是教師天然的、合理的權利,不留作業就下不了課。而且每個留作業的人都是自顧自,結果所有學科加在一起,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就非常多。殊不知,學生回家做作業的時候,也是他們養成習慣、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那是他們在自由、自覺的狀态下來進行的,不像上課。

據我所知,現在孩子們大量不良的學習習慣,都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養成的。每天寫不完的作業,孩子們非常厭倦,他的學習興趣在做作業的時候降到最低。很多孩子在家裡做作業的時候,東摸摸西看看,拖拖拉拉,神不守舍,注意力嚴重喪失。可是,老師看到的隻是紙面上的成績,或者簡單的對與錯,沒有看到孩子們背後的學習習慣和成長過程。

因此,我建議要從更專業的角度、更整體的高度、更系統的維度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判斷,并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最近大家流行說“精神内耗”,其實現在整個教育都處于“内耗”中。由于應試的關系,由于優質資源不均衡的關系,很難緩解孩子們的競争壓力、排名壓力、學習壓力。再加上現在招生過程中的各種特權,那些掐尖、搶生源等現象的存在,整個社會都處在很大的壓力之下,一環套一環,哪一環的壓力都不小,都很難從整體、系統“内卷化”“内耗化”中解脫出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