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絕世名畫鵲華秋色圖

絕世名畫鵲華秋色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22:38:03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絕世名畫鵲華秋色圖(名畫記05鵲華秋色圖)1

絕世名畫鵲華秋色圖(名畫記05鵲華秋色圖)2

開欄語

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嘉興特展正在嘉興文化藝術中心展出。

千餘繪畫,踏破時空而來,打開一個穿越千年的藝術通道,中國曆代繪畫盛宴開啟。

讀嘉人文頻道推出“大系追光圖鑒·名畫記”,語出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唐代張彥遠所著《曆代名畫記》,或為傳世名畫,或為天籁舊藏,每日一幅畫作,帶你走進名畫的場域,聽一幅幅名畫講述的千年回響。

請橫屏手機,觀看畫作

絕世名畫鵲華秋色圖(名畫記05鵲華秋色圖)3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在宋元之交有一位書畫家非常有名,他是趙氏宗室,卻選擇投降元朝,做了大官,備受重用,“榮際五朝,名滿四海”,但也因而被士大夫诟病。

他就是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鷗波、水精宮道人,齋名松雪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書畫大家。

在藝術上,趙孟頫卻是一個開一代風氣的人物,能詩擅文,懂經濟,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工書法,精繪藝。

于書法,他篆、隸、真、行、草無一不精,于繪畫,人物、鞍馬、山水、花鳥、工筆、寫意、水墨、設色無所不能,他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在書畫理論上,他是複古理論的提倡者,強調“畫貴有古意”,提倡簡率蘊藉、典雅文靜的中和畫風,以矯正南宋以來纖靡柔弱和粗野奔肆的藝術格局。

趙孟頫确立了蘇轼以降文人畫的提倡與發展,他在四十二歲到四十九歲創作的《鵲華秋色》與《水村圖》,可以說是“文人畫”最早的典範,畫面以荒疏蕭散的筆法,像寫字一樣留下重重墨迹。

《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山水畫的一件傳世作品。

據中國美協會員、嘉興市美協主席孫海峰介紹,此畫是1295年為好友周密所繪。

周密祖上随北宋南渡居吳興,“他因從未到過故土濟南,心中頗念,趙孟頫便作《鵲華秋色圖》以解好友周密的思鄉之情。”

這幅畫是從董巨畫派中變化而來的一種典範圖式,繪制的是濟南郊區平川洲渚,紅樹蘆荻的爛漫秋色,紙本設色,左邊鵲山和右邊華不住山遙相對應,剛柔對照。

畫中農舍隐約,輕舟數葉,林木茂雜,草卉繁多,皆有農人漁牧其間,牛羊散放齧草……

華不注山用荷葉皴,主脈分明,形勢峭拔,設石綠色,山頂微染赭石,鵲山用披麻皴,山巒渾厚,深靜而凝重,設花青色。

孫海峰覺得,趙孟頫以浪漫主義的想象,将隔黃河南北相望的兩座山,在秋樹叢的直線和沼澤橫線的互相平衡下,通過蘆草疏林,彌漫全景的古意秋韻,點綴其間的漁人牧童,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田園牧歌般的恬靜惬意,給思鄉日久,暗自傷神的周密烘托出遙遠又真實的詩和遠方的鄉國夢境”。

更重要的是,此畫用筆落墨,極其沉着,筆路清晰,筆筆送到,具有濃郁的書法韻味,實開黃公望、王蒙風格的先聲。

“書畫同源”說法至少在唐代張彥遠就開始了,但他們所謂的“同源”意味不同,趙孟頫以為“書畫本來同”,用書法的方法繪畫,把二者結合起來,中國藝術從此走上了水墨寫意的道路。

《鵲華秋色圖》曾為項元汴“天籁閣”舊藏,有項元汴印約六十方,并有千字文編号“其”字,有董其昌題跋:“餘二十年前見此圖于嘉興項氏……項晦伯以扁舟訪餘,攜此卷示餘……遂囑餘藏之戲鴻堂”,記述了這幅畫如何從項氏收藏轉為董氏收藏的經過,董其昌收藏之後曾五次題跋。

畫上名人題跋衆多,畫入藏清宮後,乾隆八次題跋,可見他們對“鵲華秋色圖”的喜愛程度。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參考資料:

盛世修典——數字繪畫大系

《中國美術史》徐建融

《宋——風雅美學的十個側面》第四講:宋畫——從“繪畫”到“寫畫” 朱青生

《項元汴書畫典籍收藏研究》沈紅梅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