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知識劃重點?在此整理了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簡單題系列,希望各位參加考試的網友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逐個突破,預祝考出好成績,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知識劃重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此整理了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簡單題系列,希望各位參加考試的網友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逐個突破,預祝考出好成績。
1、管理體系起源和發展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起源:近代産生的質量管理的概念,分為質量檢驗,統計質量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三個階段。發展階段:圍繞國際标準化組織IS09000質量體系系列标準發布的質量體系系列标準的培訓,咨詢,認證,認可等業務快速地形成了産業鍊。還将擴展的形式轉化為國家标準。
2、管理體系核心理念包括哪些?每個核心理念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運用過程方法,采用PDCA循環,建立風險管理思維,追求持續成功,關注績效,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循征決策,關系管理。
3、PDCA有哪些特點?如何理解這些特點?
A、閉環管理,PDCA是綜合性循環,4個階段不能分開。B、環中有環,大環套小環,相互銜接,互相促進。C、螺旋上升,周而複始循環,每循環一次就上升一個台階。
4、什麼是過程?什麼是過程方法?請分别舉例說明。
過程是利用輸入實現預期結果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活動,過種程方法:系統地識别和管理組織所應用的過程及其活動,将活動作為相互關聯、功能連貫的過程組成的系統來理解和管理時,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得到一緻的、可預知的結果。過程有大有小,一個過程的輸出會直接成為下一個過程的輸入,形成過程鍊(比如從生産流水線到科室再到生産車間),過程方法是對過程網絡的一種管理辦法,要求組織系統地識别并管理所采用的過程以用過程的相互作用。
5、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主要步驟
管理體系的建立包括管理體系的策劃啟動,策劃信息及内容和創建體系文件。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主要的管理事項有:1)過程内和過程間的信息溝通2)組織與外部的信息溝通和協調3)員工的能力管理與提高4)基礎設施的配置與運行5)供方、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關系管理6)特定領域和外包方的控制7)運行過程中的變更程序和其他。
6、管理體系标準高層結構的作用
1)提高相關方之間的溝通效率;2)幫助組織實現其預期效果3)提高管理體系運行的兼容性4)鼓勵管理體系标準的創新5)鼓勵全球貿易自由。
7、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能源、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系列标準中的核心标準有哪些?
1質量:IS09000,IS09001,IS09004和IS019011;
2環境:IS014000,IS014001,ISO14004,ISO14050,IS014020,IS014015;
3職業:IS045001,OHSAS18002;
4能源:ISO50001,ISO50002,IS050003,IS050006,ISO50015;
5食品安全:IS022000,IS022002,ISO22003,IS022004;
6.信息:ISO27000,ISO27001,ISO27002,ISO27003,ISO27004,IS027005,IS027006,IS027007。
8、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主要特征
法律地位;公正性;責任;信息公開與保密;風險管理;申訴、投訴處理;許可與授權;認證證書與标志;認可;互認。
9、請描繪波士頓矩陣對于企業産品所處的四個象限具體的定義。并闡述各象限的業務特點和相應的戰略對策是什麼?
(1)明星産品(stars)它是指處于高增長率、高市場占有率象限内的産品群,這類産品可能成為企業的現金牛産品,需要加大投資以支持其迅速發展。采用的發展戰略是:積極擴大經濟規模和市場機會,以長遠利益為目标,提高市場占有率,加強競争地位。發展戰略以及明星産品的管理與組織最好采用事業部形式,由對生産技術和銷售兩方面都很内行的經營者負責。(2)現金牛産品(cash cow)又稱厚利産品。它是指處于低增長率、高市場占有率象限内的産品群,已進入成熟期。其财務特點是銷售量大,産品利潤率高、負債比率低,可以為企業提供資金,而且由于增長率低,也無需增大投資。對于這一象限内的銷售增長率仍有所增長的産品,應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維持現存市場增長率或延緩其下降速度。對于現金牛産品,适合于用事業部制進行管理,其經營者最好是市場營銷型人物。
(3)問題産品(question marks)它是處于高增長率、低市場占有率象限内的産品群。前者說明市場機會大,前景好,而後者則說明在市場營銷上存在問題。其财務特點是利潤率較低,所需資金不足,負債比率高。例如在産品生命周期中處于引進期、因種種原因未能開拓市場局面的新産品即屬此類問題的産品。對問題産品應采取選擇性投資戰略。
(4)瘦狗産品(dogs)也稱衰退類産品。它是處在低增長率、低市場占有率象限内的産品群。其财務特點是利潤率低、處于保本或虧損狀态,負債比率高,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對這類産品應采用撤退戰略:首先應減少批量,逐漸撤退對那些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均極低的産品因立即淘汰。其次是将剩餘資源向其它産品轉移。第三是整頓産品系列,最好将瘦狗産品與其它事業部合并,統一管理。
10、進行SWOT分析時,主要分析哪些方面的内容?
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它們是外部環境對公司的發展直接有影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屬于客觀因素,内部環境因素包括優勢因素和弱點因素,它們是公司在其發展中自身存在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屬主觀因素,在調查分析這些因素時,不僅要考慮到曆史與現狀,而且更要考慮末未來發展問題。
A、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内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利的競争态勢;充足的财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産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B、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内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後;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産品積壓;競争力差等。
C、機會: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産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争對手失誤等。
D、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争對手;替代産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SWOT方法的優點在于考慮問題全面,是一種系統思維,而且可以把對問題的"診斷和“開處方”緊密結合在一起,條理清楚,便于檢驗。
11、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在分析一個組織外部所處的背景的時候,通常是通過哪些因素來進行分析?
A、P-政治法律環境。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與體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等;法律環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
B、E-經濟環境。構成經濟環境的關鍵戰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貨币政策、通貨膨脹、失業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彙率、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市場需求等。
C、S-社會文化環境。影響最大的是人口環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環境主要包括人口規模、年齡結構、人口分布、種族結構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D、T-技術環境。技術環境不僅包括發明,而且還包括與企業市場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背景。
12、請簡要聞述烏龜圖繪制的步驟并根據你所熟悉的某個過程進行烏龜圖分析。
1識别過程和過程所有者(負責部門)。2識别基本的輸入(顧客要求)。3識别基本的輸出(需求滿足)。4識别分過程,把輸入轉換成輸出。5根據分過程完善輸入。6根據分過程完善輸出。7根據分過程識别每一步需要的設備設施。8根據分過程識别每一步需要什麼人執行。9識别方法,使過程控制标準。
13、第一、第二、第三方審核的主要目的和準則分别是什麼?
a第一方審核:(1)審核目的:①保障管理體系正常運行和改進的需要;②作為一種管理手段;③為外部審核前做準備。(2)審核準則:第一方審核的依據主要是組織自己制定的符合相關标準要求的管理體系文件和相關聯産品的法律、法規、标準及其合同等。
b第二方審核:(1)審核目的:①合同前的評定(選擇合格供方);②在有合同關系的情況下,驗證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否正常運行,管理體系和産品質量能否持續滿足要求,從而促進供方改進管理體系,給組織以持續的信心;③溝通和加強供需雙方對質量要求的共識。(2)審核準則:第二方審核的依據主要是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規和标準等也是第二方審核的準則。
c第三方審核(1)審核目的:①确定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規定要求;②确定管理體系實現規定目标的有效性;③确定受審核方是否可以認證注冊;④為受審核方提供改進的機會;③為潛在的顧客提供信任;⑥減少重複的第二方審核;⑦确定滿足适用的法律、法規及合同要求的能力。(2)審核準則:第三方審核的依據主要是管理體系标準和與産品有關的标準及其他規定要求,其次還包括受審核方的管理體系文件和适用的法律、法規、标準及其他要求等。
14、審核應遵循的審核原則有哪些?
(1)誠實正直:職業的基礎;(2)公正表達:真實、準确地報告的義務;(3)職業素養:在審核中勤奮并具有判斷力;(4)保密性:信息安全;(5)獨立性:審核的公正性和審核結論客觀性的基礎;(6)基于證據的方法;(7)基于風險的方法。
15、審核方案管理人員在審核方案管理中的職責和任務是什麼?
(1)與有關各方溝通審核方案,協調和安排審核日程以及與審核方案相關的活動通過已建立的外部和内部溝通渠道,向利益相關方傳達審核方案的相關部分包括所涉及的風險和機遇,定期通報進展情況;(2)确定每次審核的目标、範圍和準則;(3)選擇審核方法;(4)确保選擇具備所需能力的審核組,為審核組提供必要的資源;(5)确保根據審核方案進行審核,對審核期間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置;(6)确保記錄審核活動并且妥善管理和保持記錄;(7)對審核方案進行監測、評審,以确定其改進的機會。
16、審核方案的評審和改進通常包括哪些活動?
(1)審核方案監測的結果和趨勢;(2)與審核方案程序的符合性和相關的成文信息;(3)相關方進一步的需求和期望;(4)審核方案記錄;(5)可替代的或新的審核方法;(6)可替代的或新的評價審核員方法;(7)應對風險和機遇行動的有效性,以及與審核方案相關的内部和外部事項;(8)與審核方案有關的保密性和信息安全事項。
17、審核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括哪些活動?
審核通常可劃分為審核的啟動、審核活動的準備、審核活動的實施、審核報告的編制與分發、審核的完成、審核後續活動的實施等六個階段。
審核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活動:
(1)審核的啟動階段,主要包括的活動有:與受審核方建立聯系、确定審核的可行性。
(2)審核活動的準備階段,主要包括的活動有:審核準備階段的文件評審、編制審核計劃、審核組工作的分配和審核工作文件。
(3)審核活動的實施階段,主要包括的活動有:舉行首次會議、審核實施階段的文件評審、審核中的溝通、向導和觀察員的作用和責任、信息的收集和驗證、形成審核發現、準備審核結論、舉行末次會議。
(4)審核報告的編制與分發階段,包括的活動有:審核報告的編制、審核報告的分發。
(5)審核的完成階段,當上述1-4各個階段的所有活動完成,并分發審核報告之後,審核即告結束。
(6)審核後續活動的實施階段(如審核計劃中有所規定時)。審核後續活動通常包括受審核方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或改進措施的确定、實施,實施狀态的報告,以及審核委托方對措施完成情況及有效性的驗證。
18、審核活動準備階段文件化信息評審的目的、内容是什麼?
(1)文件化信息評審的目的①收集信息,例如過程、職能方面的信息,以準備審核活動和适用的工作文件,如編制審核計劃,準備檢查表等;②了解體系文件範圍和程度的概況,以發現可能存在的差距。(2)文件化信息評審的内容①方針和目标;②描述管理體系覆蓋範圍的文件化信息;③描述管理體系整體情況、過程及相互作用的文件化信息;④與管理體系相關的重要的文件和記錄;⑤以往的審核報告,如以往進行的内部審核和(或)外部審核報告,文件評審的結果;⑥必要時,可包括“标準(如管理體系标準)要求的其他文件化信息;⑦需要時,其他文件信息,如認證機構要求的生産工藝流程,以及組織現場有關的平面圖等。
19、審核計劃應包括哪些内容?
審核計劃應包括或涉及下列内容:(1)審核目标。(2)審核範圍,包括受審核的組織單元、職能單元以及過程。(3)審核準則和引用文件。(4)實施審核活動(适用時,包括刮臨時場所的訪問和遠程審核活動)的地點、日期、預期的時間和期限,包括與受審核方管理者的會議。(5)使用的審核方法,包括所需的審核抽樣的範圍,以獲得足夠的審核證據,适用時還包括抽樣方案的設計。(6)審核組成員、向導和觀察員的作用和職責。(7)為審核的關鍵區域配置适當的資源。
20、第一、第二階段審核的目的和側重點是什麼?
a第一階段審核的目的。(1)審核受審核方的文件化管理體系信息;(2)評價受審核方現場的具體情況,并與受審核方人員進行讨論,以确定第二階段的準備情況;(③)審查受審核方理解和實施标準要求的情況,特别是對管理體系的關鍵績效或重要的因素、過程、目标和運作的識别情況;(4)收集關于受審核方管理體系範圍的必要信息,包括:受審核方的場所、使用的過程和設備、所建立的控制的水平(特别是客戶場所為多場所時)、适用的法律法規要求;(⑤審查第二階段所需資源的配置情況,并與受審核方商定第二階段相關細節;(6)結合管理體系标準或其他規範性文件,充分了解受審核方的管理體系和現場運作,以便為策劃第二階段提供關注點;(⑦)評價受審核方是否策劃和實施了内部審核與管理評審,以及管理體系的實施程度能否證明受審核方已為第二階段做好準備。
b第一階段審核的重點内容。通過審核了解受審核方管理體系的概況,現場勘查對受審核方的績效要求有重大影響的過程或場所,并與有關人員和作業人員談,以便安排第二階段審核事宜,确定第二階段審核的重點。
c第二階段審核的目的。判斷受審核方的管理體系是否符合審核準則的所有要求,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運行,是否有效實施了組織的方針和目标;判斷受審核方是否遵守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各項程序;确定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否能夠通過現場審核,推薦認證注冊。
d第二階段審核的重點内容。第二階段審核應覆蓋體系拟認證範圍内的所有部門和活動,關注并重點評價受審核方管理體系和“标準”所有要求的實施情況,包括,對管理體系标準要求的符合性和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