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0:42:25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内行人何必為難内行人)1

文/吉安冰這兩天,喜劇藝人鞏漢林和前國足隊長馮潇霆的隔空對線,被網友們稱為“馮鞏大戰”。

起因是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捎帶手聊了兩句國足,他認為國足球員拿着高工資,卻踢出了讓全國人民蒙羞的比賽場面。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内行人何必為難内行人)2

圖/人民政協網 視頻截圖

很快,前國足隊長馮潇霆以短視頻和小作文的形式對鞏漢林進行了反擊,不甘示弱的鞏漢林很快通過短視頻進行了還擊,一來二去,打了個難分高下,吃瓜群衆将話題多次送上熱搜。

有人勸架,也有人站隊,社交媒體的“一出喜劇”正式上演。

“馮鞏大戰”雖然到目前仍然沒有赢家,但是輸家是誰,吃瓜群衆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還要多好的氛圍?

在馮潇霆的小作文中,他提到,“足球人不是不能接受批評,而是希望外界可以理智地、科學地批評我們的不足,幫助我們成長,也幫助年輕球員在更好的氛圍下成長。我們希望下一代或者是更下一代的球員他們有一個好的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成長,成為未來中國足球需要的人才。”

這話聽上去相當正确,無懈可擊,但真的是這樣麼?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内行人何必為難内行人)3

圖/馮潇霆微博

因為輿論的一再抨擊,造成了足球在一個糟糕的氛圍裡麼?并沒有。

從“519”輸香港,到“黑色三分鐘”,再到“兵敗金州”、“合肥1:5輸泰國”、“大年初一輸越南”,這些觸目驚心的失敗過後,國足依然是人們眼中的心頭肉,輸了罵赢了吹,有球看的時候揪心,沒球的時候惦記,這氛圍不好麼?

同為體育運動,非奧運會世錦賽的情況下,有多少觀衆惦記中國乒乓球、羽毛球、舉重、跳水、短道速滑?這氛圍不好麼?

職業籃球聯賽市場遲遲沒有打開,乒乓球、排球等職業聯賽舉步維艱,曾經試圖尋求商業機會的棒球聯賽已經消失了,相比較之下,從甲A到中超,這些年裡外裡真金白銀折騰進去了多少?這氛圍不好麼?

在傳統媒體全面衰落的情況下,《足球》報還活着,《足球周刊》雜志也還活着,足球媒體人搖身一變可以成為社交媒體的頂流,甚至實現商業價值變現,這氛圍不好麼?

在城市中的商業球場,無論是周末還是平日,都奔跑着孩子和秃頭大肚的中年人,他們熱愛這項運動,并投身參與其中,這氛圍不好麼?

這些氛圍如果都不算好,很難想象怎樣的氛圍叫做好?

影視行業氛圍好麼?高薪低能同樣存在于娛樂圈中,影視作品播出後,不滿的觀衆同樣也是在社交媒體上點名道姓地問候藝人。

對賭協議一簽,動辄賠進去好幾個億,投資人看不起你,觀衆不買賬,平台無視你,一連好幾個月接不到戲,這個氛圍好麼?

藝人們寫小作文了麼?就連手藝最次的小鮮肉演員都學會了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感謝大家的批評和鼓勵,我會繼續努力演好下一個作品。”

他們從來沒說過“希望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氛圍”。

在競技體育層面,氛圍很重要,但是始終應該處于錦上添花的程度,和2007年勇奪亞洲杯足球賽冠軍的伊拉克以及參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朝鮮相比,我們的足球氛圍是更好還是更壞呢?不需要回答。

有人認為,馮潇霆作為前國足隊長,在輿論口誅筆伐的當下出來表達觀點,是體現了老隊員的擔當。

但從他的行文表達上,雖然比某些藝人犯事後寫的小作文通順得多,但依然缺乏邏輯和說服力。

小作文中馮潇霆說道:“中國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實幹家,而不是鍵盤俠。”

“實幹家們”在場上都輸越南了,你先告訴我們,到底怎麼提升?

别人的喜劇不一定就是你的喜劇(内行人何必為難内行人)4

2021年3月21日,中國男足在上海集訓,以備戰6月舉行的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留給國足的時間不多了

在“馮鞏大戰”中,勸架的“僞清醒派”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别吵了,大家都是為中國足球好,我們要給予中國足球更多的時間。”

之所以稱這一派為“僞清醒派”,正是因為,中國足球在過去的40年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40年時間足夠戈壁變綠洲、滄海變桑田了,中國足球還如生産隊的驢那樣原地轉圈,蒙着眼還喊着累。

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人們給予的時間足夠多了,但是在比賽場上,卻常常聽到解說員說那句:“留給國足的時間不多了。”

給予時間的前提是尋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這個方案的落實需要充分時間保障的情況下,給予最大的時間和寬容,但現在的情況是,人們壓根沒有看到那個方案在哪裡。

中國足球需要見到起碼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不見得是成績的突飛猛進,而是每個細節的變化,這些變化可大可小,但基本前提是肉眼可見。

從流量和關注度上,中國足球仍然是國内體育界最大的IP和流量擔當,這給了市場未來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當下絕非中國足球最黑暗的時刻,更不應該是中國足球成績最差的時刻。

要知道,面對輿論的慷慨激昂總是敵不過場上的浴血奮戰,女足的勝利和輿論的一邊倒叫好,足以說明問題。人們關注“馮鞏大戰”的内在邏輯充分顯現出人們對國足的“又愛又恨”。

談到中國足球面臨的争議,同樣是前國足隊長的李玮鋒曾表示:“每一個行業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非常安靜地去聽取别人的建議,虛心地把我們這個行業做好。”

其實,中國足球根本不需要去辯解什麼,勝者為王敗者寇,這支球隊假如沒有成績,你哪怕做得再好,别人就是會說你不好,這很現實。這個行業就是這樣。

中國足球到底缺什麼

“馮鞏大戰”打了好幾天,雙方都沒有擊中問題的核心,鞏說“你們掙着大錢踢着臭球”,馮說“球員也不容易,大家要多寬容”。

如果說大年初一兵敗越南,是在輿論上壓垮國足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的話,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然不知道在失利之後,國足未來到底應該怎麼走下去。

發展青訓要未來、持續歸化要成績、洋帥帶來先進技戰術、土帥提高團隊凝聚力……輸球之後的這一段時間,以上的多種觀點在社交媒體上進行過反複的拉鋸和扯皮。

事實上,中國足球最缺的是堅定執行的決心和敢于負責任的從業者。

隻有敢于承擔失敗的結果,才能堅定執行制定過的方針,金元足球大搞職業聯賽、高薪外教反複來華、聯賽啟用U23制度培養新人……學塞爾維亞、學荷蘭、學西班牙、學意大利,學了一圈最後還是輸了越南,在國足持續輸球的這近40年的時間裡,我們聽到了太多的方法和計劃,但是最終實現了多少呢?很少。

很難想象其他行業如中國足球這樣飄忽不定,天天拍腦門做決策,一計不成又來一計,一屆不行,再備戰下一屆,時間的蹉跎和成本的消耗,最終讓所有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孩子考試時寫錯了一道題,可怕麼?不可怕,可怕的是考了好幾年試,最初錯過的題還是錯的,新出現的題也沒做對,這全是孩子的問題麼?

競技體育領域中,失敗絕對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敗之後沒有改變,看不到進步。

很難想象我們社會中如科學研究、城市規劃、産業升級、醫療改革等環節如中國足球這般操作,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是一個怎樣糟糕和不穩定的狀态。

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國男籃以糟糕的成績無緣直通東京奧運會,賽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面對“如果這個責任一定要有人為之負擔的話,那個人是誰?”這樣的問題。

就回複了一個字:“我”。

中國足球缺什麼?缺一個像姚明這樣扛責任的人,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還沒有踢完,坊間就已經準備好了“歸化球員沒心氣了,紛紛拒絕回國參賽”的言論。比賽還沒踢,最終背鍋的倒黴蛋們已經選好了。

這個事不研究明白,去研究“你一個演小品的憑什麼說足球運動員丢臉?”或是“我們欠薪一年還兢兢業業,你們憑什麼罵我?”這些問題都沒有價值。

馮潇霆的小作文中有一句話說得挺有意思,“球員、教練隻是在無限承擔自己所能承擔的責任,難道沒有别的原因了嗎?”

到底誰應該承擔一輸再輸的責任,這的确需要認真思考,馮潇霆承擔不了,鞏漢林就更承擔不了了。

陳佩斯曾經說過,喜劇的内核是悲劇,從這個維度上來看,中國足球多年來的悲劇已經具備了喜劇中的所有要素,在這一出持續幾十年的“喜劇”中,每一名國腳都充當着“喜劇人”的角色。

那麼說回“馮鞏大戰”,兩位喜劇人,内行人何必為難内行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