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麥當勞和肯德基品牌背後的秘密
作者:王新剛
該文來源于《品牌管理》教材229頁,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多年前,看了一本書,名叫《永不言敗:我挑戰了麥當勞》,作者:喬赢,原紅高粱品牌的創始人。讓我對麥當勞和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品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心中留下疑惑:為何這麼多年,中餐不能走向世界,做成國際化品牌?雖然,今天的海底撈火鍋已經開始了國際化之路,但那是标準化的産品,并非我内心的中餐(傳統的炒菜,而非快餐和火鍋等标準化的産品)。前幾年,有個朋友曾跟我說,20世紀初80年代,他去美國留學時,第一站是舊金山,吃飯的時候,見到一家麥當勞,旁邊是一家中餐館。30年過去了,麥當勞已經遍布全球,而那家中餐館已經不在了。聽到這些,心中多年的疑惑有增無減。最近幾年,有幸與餐飲行業結緣,慢慢認識到中餐經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難度超出想象。那為何麥當勞和肯德基可以成功呢?答案如圖。
圖13-2 西方快餐品牌背後的秘密
首先是産品和服務的标準化。就這一點,足以讓門店經營,一切盡在掌握。标準化背後隐藏的是可計劃,正是因為标準化,洋快餐從原材料的采購、庫存,産品的生産制作,到門店面積的選擇和設計,以及銷售的預測等等,都變的可以計劃。标準化的産品可以采用機器來完成生産,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人為不穩定的因素和人工的管理成本。如此看來,要比中餐的經營簡單清楚很多。并且,他們的産品很少,主打漢堡和可樂,再就是雞肉卷、雞翅、雞腿等,但是他們的産品組合有很多,可以給你搭配好不同的組合。反觀中餐,因為産品差異化,無法機器操作完成,由人工制作,大大增加了産品和服務質量的不穩定性,同時也增加了人員的管理成本。中餐的産品非常多,每個單品都有可能需要很多食材,造成物流采購、生産制作等每個環節都存在複雜性和多樣性,嚴重阻礙了品牌的成長與擴張。在外就餐時,喜歡看人家的菜譜,去研究門店的産品結構,發現不少中餐館,雞鴨魚羊牛等等都做,包羅萬象,有的甚至“東”“西”都有。老子《道德經》曾言:多則惑,少則明。
其次是顧客參與。在肯德基和麥當勞,點餐、傳菜、結賬、打印發票都是顧客自己來做,而在中餐館,這些幾乎都要服務員來做。一個是通過顧客參與,增加了顧客體驗,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另一個是通過服務顧客,增加顧客體驗,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顧客的參與讓我們看到洋快餐的服務員非常少,除了保潔的,沒有像中餐廳的服務員和傳菜員。而且後台的“廚師”也不多,機器操作讓老闆不再對大廚心有餘悸。在洋快餐門店,顧客可通過自助終端機和手機APP點餐,這樣就會降低很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比如:在中餐館,點餐時經常會出現點錯或上錯菜等問題,而自己點餐,點錯了算顧客的,因為事先結賬。之後可以通過單據取餐,可以堂食,也可以帶走。如果帶走,洋品牌快餐就節省了更多營業面積的成本,或因顧客等待而造成的時間成本。最後是如果客人需要發票,可以掃二維碼,回去自己打印發票,這樣肯德基和麥當勞就節省了很多打印發票的相關設備、耗材、時間、管理方面的成本。再如果,您回去忘記打印發票了,那他們就要少交稅了。
然後是單個座位毛收入。曾經我在多個課堂問過學生,對比中餐館和洋品牌快餐的單位座位毛利率,結果讓大家驚歎不已。中餐館一天兩頓飯,每頓飯3個小時,一般真正營業6個小時,按人均80元來算(大衆消費),每頓飯翻兩次台位,每個座位一天也就是320元的收入。而肯德基和麥當勞呢,一天24小時營業(火車站),有的是營業到晚上10點鐘。按人均消費35元來算,半個小時翻一次台位,每天按8個小時的真正營業時間來算,每個座位一天就是560元的收入。這還不算他們的外賣,還不算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成本要比中餐低很多。由此可見,中餐館的設備和人員利用率太低太低了。可這一切能改變嗎?不那麼容易改變,因為消費者頭腦裡面的刻闆印象是中餐就是中午和晚上去吃,其它時間不會去。而肯德基和麥當勞不一樣,他們是快餐,什麼時候都可以去吃。這也是為何有的中餐開始往休閑餐廳的方向經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休閑餐廳可以延長營業時間,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但又增加了人員的成本。
最後是規模經濟和品牌效應。麥當勞和肯德基通過不斷地擴張門店,不斷地壯大自己,增加自己在整個供産銷鍊條中的話語權,通過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大幅度,盡可能的減少人的因素,由此會減少很多管理上的問題,讓門店管理變得更為簡單易操作,這樣有利于增加對衆多門店運營管理控制的穩定性。如此就不會像中餐那樣,依賴人的因素過多,很難擴張開店。另外,門店多了之後,可以全世界、全國範圍内打廣告,增加品牌效應,而中餐在沒有衆多門店的情況下,很難打廣告,隻能靠口傳,現在有了手機,會比以前好些,但依然不能跟肯德基和麥當勞全國範圍内打廣告相提并論。企業一旦具備了規模經濟和品牌效應,競争對手往往很難追趕。
大家可以試想,肯德基和麥當勞進入中國很多年,中國物價一直不停的在漲,中餐館很多門店利潤越來越低,已經步履維艱;但麥當勞和肯德基依然存在較大的盈利空間。值得國人深思。由此可見,中餐館要想走向國際化,走向世界,前面的路還很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