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4 14:19:52

“兩根燈油不閉眼,一朝得勢雞飛天,”讀一本好書,品一段人生,走進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看吳敬梓老先生,如何用他鋒利的筆尖,來諷刺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如何用他巧妙的方式,來酣暢淋漓地怒罵那些素餐屍位的貪官污吏。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文學力作,它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先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

吳敬梓,字敏軒,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稱“文木老人”,他出身于詩禮世界,天資聰慧、才思敏捷,喜歡詩賦詞章、稗官野史,性格孤标脫俗、蔑視權貴,他不喜歡八股舉業,對當時的科舉制度充滿了懷疑和不滿。

他對世态炎涼、人心鄙陋,讀書人的道貌岸然和士大夫的堕落無恥,都深惡痛絕,他用寫實的文學手法,來描述了社會各類人士的醜陋嘴臉,讓我們在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中,看盡那些人心的薄涼與醜陋的虛僞。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裡,作者對數十位的人物形象,都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寫,他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這部小說代表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諷盡道貌岸然的讀書人)1

無功無業低不可聞,一朝得勢雞犬升天

明末,山東汶上縣有個教書的先生,他名叫周進,他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榮耀故裡,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考了很多次,考到六十多歲,卻連一個秀才都沒有考上,為了生存隻好在廟裡與孩童當教書的先生。

由于他地位的卑微無錢無勢,與人聚餐時在座次上與吃食中屢受别人的嘲諷,心裡很是不甘但又無可奈何,隻能羞的紅一塊白一塊把酒接到了手中。

有一日,一個有着進士功名的王舉人避雨來到廟裡,與他談了一些自己考舉高中的奇事,引得他更加浮想連篇起來,而那個王舉人到了吃飯時節,完全不顧讀書人謙讓的禮義,根本不把他當回事,讓也不讓周進,自己坐着吃完了那些美味的酒、雞、魚、鴨、肉。

而周進隻有啃着自己的一碟老菜葉與一壺熱水,而天一睛,王舉人洗了臉,穿好衣服,拱一拱手就上船走了,而那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卻讓他昏頭昏腦地打掃了一個早晨。

如此大的落差讓他更加堅信了自己要考取功名的想法,一天,他與姐夫來到省城,走進了貢院,他一頭撞在号闆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不顧斯文滿地的打滾,又狂哭不止,隻哭到口吐鮮血,幾個商人看他實在是可憐,給他湊了一些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

不久,周進竟然憑着監生的資格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了,不是朋友的也來認作朋友了,連他教過的學生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

這裡面還有一則大家都熟悉的範進中舉發瘋的故事,當時的範進也是沒有功名,在家裡被老丈人呼來喝去毫無尊嚴,他們家裡更是窮的吃了上一頓就沒有了下一頓,他自己則是一個五十四歲了還一文不值的讀書人,後來,他得到周進的憐憫,才接連中了舉人并且有了官職。

他雖後來被任為山東學道,可是卻不知道北宋文豪蘇轼,當人提起他時,他還以為是明朝的秀才,可見當時的八股文,隻不過就是熟記了四書五經而已。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諷盡道貌岸然的讀書人)2

素餐屍位貪官污吏,橫霸四方禍害鄉裡

科舉制度不光培養了一批庸才,還豢養了一批的貪官污吏,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地的治安,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了解當地有什麼特産,各種案件有什麼地方可以通融。

他為了斂财制作了一把頭号的稱金銀的小稱,将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統傳齊,問明了各項差事的餘利,讓大家把錢财都充公,他每天都在算計着各方的利益得失,在他的衙門裡,整天都是稱金銀的聲音,打算盤計算錢财的響聲,還有為了斂取更多的錢财而屈打的闆子聲,他的那些衙役和與鄉間的百姓被打的魂飛魄散,連在睡夢裡都是戰戰兢兢。

官吏們貪贓枉法,而在八股科舉之下,那些土豪劣紳也在恣意橫行,舉人出身的張靜齋,更是南海的一霸,他勾結官府巧取豪奪,為了霸占寺廟的田産,他教唆幾個流氓,誣陷和尚與婦女通奸,讓和尚在不知不覺中就丢了田産。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諷盡道貌岸然的讀書人)3

還有一個貢生嚴緻和更是無惡不作,他強搶鄰居的豬,還打斷别人的腿,他四處訛詐,本來沒有借給别人銀子,卻硬要别人給他償付利息,他為了賴掉船錢,把普通的雲片糕說成是名貴的藥材,他在他的弟弟死後,為了搶占他家的财産,逼着弟媳過繼自己的兒子為兒子,而舔着臉說:“禮義名分,我們這些鄉紳人家,這些大禮,都是差錯不得的。”

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件,栩栩如生般站在你我的面前,讓人看的恨得想恨罵上幾聲。

生性吝啬,至死也沒放過

外國的吝啬鬼,我想大家熟悉的,有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裡哀喜劇《悭吝人》裡的阿巴貢,巴爾紮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還有果戈理小說《死魂靈》裡的潑留希金了,他們四個堪稱為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而在中國除了《世說新語》的王戎外,這裡的嚴緻和完全可以算一個,“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這個王戎啊,生性吝啬,他的一個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當然要随個份子,送給侄子一件單衣。但是,過後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裡給要了回來。

而我們這裡的這個嚴緻和先生,更有過之而不及,他是一個把錢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他們家家财萬貫,他病的飲食不進,卧床不起,生命都奄奄一息了,還不舍得吃一根家裡的人參補品,還在念念不忘那些田裡要收早稻,哪些田地裡要收租子,他打發管莊、仆人下鄉,又不放心,整天心煩氣燥。

他平時就吝啬成性,他們家裡的米多的都沖爛了糧倉,牛馬更的多的栓不下馬圈,可是在他們家裡他平時連一斤的豬肉都不舍得買,等到他臨死的時候,他一直伸着兩上手指頭,所有人都猜不透他是什麼意思,隻有他的妻子了解他,問他是不是多點了一根燈草,把那多點的一根給滅了去,他才安心地閉了眼睛。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諷盡道貌岸然的讀書人)4

寫在最後

小說來源于生活,這本書充分暴露了知識分子的醜陋面貌與官場的黑暗與社會的炎涼,中國有句老話叫“萬般皆下品,唯一有讀書高”,這說明在古時,讀書人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一個讀書人最高的理想應該是救國救民,為天下蒼生盡一已之力。

可是,明清兩代,為了想要登上仕途隻有一個途徑那就是科舉考試,但是,那時的科舉制度過分的僵化,它不光命題範圍較小,而且講究所謂的八股格律,使得科舉成為了一種文字的遊戲,已經很難選拔出優秀的人才了,這本《儒林外史》反映了當時真實的人性與曆史,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的好書。

儒林外史腐儒典型人物(諷盡道貌岸然的讀書人)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