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眼炮
三眼炮,也叫三眼铳,鐵铳子,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娶親必備武器。帶木頭柄,結婚時開道放這個玩意,要帶着黑火藥,現場铤(ting)藥,路邊找土,有拿錘子和錾子專門铤炮的,有專門放炮的,有傳遞的,要娶媳婦一趟,少不了七八個人的“爆破小組”,放炮的那一股截子絨繩,噔噔噔,火藥催的人一個個灰塗撩耳,尤其是那個年代都在冬天臘月裡結婚的多,這個工作是最艱苦的了。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進入九十年代,三眼炮從結婚隊伍中消失了,取而代之是呱啦鞭了。現在的小孩絕對是聽說過沒見過的了。
2、抳棒子木頭錐子
一根木頭,抳棒子使哩東西,類似擦床,半圓木頭槽子,正好容下一個棒子(玉米、玉黍),斜馬着釘子尖沖上,往前一推正好杵下一列玉米粒,反複杵下幾溜子,再一抳磨,就剩下棒子檎(qin)(棒子軸)了。還有一種徒手拿錐子把棒子弄掉幾行,再用右手就好擰了。原先沒有電,也沒電動機,玉米棒子脫粒全靠手工,晚上一家子吃了黑價飯,圍着一個大笸籮,抳棒子!這玩意兒,也不知誰發明了,家家都有,老人孩子都能用。現在肯定是找不找了。有人脾氣急歪,嫌這個慢,就用布袋裝半袋子,用木棍使勁梆,幫爛點再抳,這是用男人用蠻力的方法。
3、棒槌
槌布的石頭好找,槌布的棒槌不好找了。石頭太沉,現在村裡還能找着不少,木頭棒槌真不好找了。
4、篦可叉兒
燒大鍋蒸食物時在鍋裡水上邊放的木頭人字形木頭架子,上邊放竹篦子。因為以前鋁制品極少,蒸卷子餾東西都用竹木制的篦子,從樹枝上取材而來的篦可叉兒是家家必備的。現在絕對是已經蹤影難尋了。
5、冥币印版
以前給去世的先人燒紙的洋錢票子(冥币)都是自己拿木刻的印版自己在紙上印,蘸着墨水,一個村子裡沒有幾塊這個玩意兒,都是借來借去,張家用完給李家,足不出戶的老太太們和孩子們幹這個費時不費力的活。現在都是成捆地買,再沒有人自己印這個了。
6、洗衣裳磚 搓衣闆
以前連搓衣闆都買不起,制不成,都用專門的帶溝槽的大青磚搓衣裳。這個洗衣專用磚如今還真是不好找了。二三十年前沒有洗衣機,一切洗滌靠手搓,人們隻得想辦法,也有聰明人用青黴素瓶的膠皮蓋收集起來,上百個,釘在木闆上當搓衣闆,也是神手工!
7、撣瓶
早年裡家家戶戶都好置辦這個撣瓶,這種大瓷瓶因為常放雞毛撣子,俗稱撣瓶,一般放在一進門的中堂條案上,有時也放一些輕便的紙質布質的不常用的東西。上歲數的老巴人們都很熟悉,瓶與平諧音,寓意平安,撣瓶上的圖案一般都是吉祥富貴一類的主題。撣瓶寄托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生活的追求。
8、木制學步車
這種學步車在四五十年前是家家都有的,父輩們生活艱苦,沒有錢買玩具,就自己找木頭下腳料做,學步車從老大一直推到老小,能伴下來好幾個孩子學走路找到,自家不用了,還會被親戚朋友拿走用。現在我們的寶貝孩子都是擁有N輛小汽車玩具,電動的大塊頭的上百上千的都有了。但是現在的孩子再也玩不上自己爸爸或者爺爺親自動手做的木頭車了。木頭玩具車雖然簡陋,但同樣充滿了上一輩的關愛。
9、鐘
生産隊開工要敲鐘的,小時候上學上課下課也要敲鐘的。鐘因為圓形鐘體産生的聲波回旋共鳴擴散遠,長時間來被民間用來進行集衆和報時。大鐵鐘挂在開闊地面的大樹上,長長的繩子綁在樹上,當當當的鐘聲是号令,校裡有專門的老師或者後勤人員按時敲鐘,一下一下地敲代表什麼,兩下兩下地敲代表什麼意思都忘記了。生産隊解散了,大隊裡都按了高音大喇叭,村裡很早就不用這個大個鐵家夥了。學校也都逐漸用了電鈴。但那鐘聲難忘。鐵鐘在現在生活中已經極難尋覓了。
10.鍘刀
農業機械化很多年了,但随手使的手工幹活的農具還都在用,唯獨這個鍘刀很少見了,鍘草這項勞動已經遠離人們生活了。以前牲口畜力是農業的重點,喂牲口就要鍘草,各種稭稈青草豆稭等都要人力用鍘刀切成較短的碎段。漚糞也需要鍘短的粗稭稈。切谷穗也同樣需要鍘刀。當年生産隊的大鍘刀,不知道現在誰家裡還有保存。
來源:無極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