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氏水産商務網-當代水産雜志社獨家報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水産品産量增長的同時,食品安全便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為保證鲢、鳙魚品質,從2010年起,将餘慶縣白泥鎮團結水庫定為試點,成立大水面無公害水産品養殖技術攻關小組,緊緊圍繞無公害養殖标準,開展大水面水産品無公害産地建設和水産品無公害養殖技術探讨,2011年,團結水庫生産的鲢鳙魚被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産品。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筆者對團結水庫養殖生産情況進行了跟蹤,現以2014年度數據為準做如下總結,謹供同行參考。1水庫環境條件
1.1 環境條件
團結水庫面積1,470畝,宜漁面積1,400畝,位于烏江水系餘慶河幹流上,距餘慶縣城5.3km,是一座集城鎮防洪、發電、供水、水産養殖、旅遊開發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中型水利工程。養殖水域周圍環境符合《農産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産品産地環境要求》國家标準:生态環境良好、僻靜,交通、通訊便利,電力配套完善,且無工業、農業、醫療及城市生活廢棄物和污水等對漁業水質構成威脅的污染源。
3管 理
3.1 飼養管理
3.1.1 水質調節
養魚先養水,無公害大水面養殖應保持水質清新,溶氧應控制在4mg/L及以上,隔30d潑灑生石灰1次,用量30kg/畝;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劑——乳酸糞鍊球菌消除有毒物質,調節水質,同時能抑制病原菌滋生,預防魚病。
3.1.2 魚病防治
水庫面積廣、水體大,一旦發生魚病,将對全庫養殖魚類産生影響,造成嚴重後果。水庫中常見的魚病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三類。堅持“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是在魚種的放養前使用生石灰對水庫進行消毒;二是注射疫苗——草魚種下庫之前逐一注射;三是在豐水季節采用阿維菌素水乳劑全庫潑灑,預防寄生蟲性疾病;四是捕撈難免會造成未達到上市規格的魚種損傷,需進行消毒處理。如确需用藥,都選用的是廣譜、高效、低毒的藥物。一般每年的6~10月為魚病高發期,這段時間内要用生石灰消毒1~2次,用量50~80kg/畝。
3.2 日常管理
“三分養,七分管”,如實闡述了水産養殖中管理的重要性。水庫面積較廣,環境複雜,管理難度較大,要經常巡庫,觀察魚類動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勤于檢查水庫防逃設施是否牢固、完好無損,尤其是汛期,更應加強看護。做好水庫清潔衛生工作,及時撈出死魚,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做好養殖檔案記錄:如實記錄魚種購買日期、數量及來源,藥物購買、使用記錄,水質、水溫,捕撈量及時間等,以便統計分析,及時調整和制定生産計劃,改進養殖方式等。
4捕撈情況
2014年12月,采取“捕大留小”的原則,運用趕、攔、刺、張聯合漁法對庫區鲢、鳙魚、草魚進行捕撈上市。共起捕達到上市規格魚産品55,813kg(詳見表2)。
表2 2014年10月成魚捕撈情況統計表
5經濟效益
5.1 投入
2014年共計投入451,273元,包括水庫租金、魚種、人工工資、捕撈費、防疫及其他方面。(詳見表3)
表3 2014年投入情況表 (萬元)
5.2 産出
2014年12月,共計捕撈達到上市規格魚産品55,813kg,其中鳙魚35,523kg,鲢魚16,835kg,草魚3,455kg,産值達692,150元,産出詳見表2。除去投入的451,273萬元,利潤240,877元,投入産出比為1∶1.53。
6讨論與分析
6.1 優質苗種是獲得高産的前提
優質魚種是水産養殖獲得高産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優質魚種生長快,成活率高。大水面無公害養殖魚種應來源于有資質的原良種場,并且檢疫合格後方可購買。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是大水面養殖魚種選擇的重要标準。
6.2 合理放養密度是關鍵
無公害大水面養殖鲢鳙魚,其生長主要依靠水體中的天然餌料。應根據水體的自然條件,确定合理的放養密度,使水庫中魚類群體在種類、數量等結構上與水體的餌料資源相适應,同時還參照上年度鲢鳙魚長勢對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進行适當調整,保證高産、穩産,實現效益最大化。
6.3 産品品質是效益的保證
團結水庫養殖的鲢鳙魚個頭大、規格整齊、健壯,口感好,加上“無公害”認證,比其他的鲢鳙魚價格高出1.0~2.0/kg,同時可以錯季節銷售,提高經濟效益。(參考文獻略)
1. 作者 | 餘慶縣水産站 楊勝富 陸敬波 毛國棟
2. 來源 | 當代水産-騰氏水産商務網
3. 本文為當代水産-騰氏水産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