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海華;繪圖/張可航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5月刊“青草池塘處處蛙”一文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6月,是不少蛙類繁殖的高峰季節。尤其在中國南方,這個時節雨水很多,為蛙類的求偶、産卵以及蝌蚪成長都創造了良好條件。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或在農村生活過,就會知道,每到夏季夜晚,或是半夢半醒的清晨,外面傳來陣陣蛙鳴。
那麼你是否認真聽過,那些在鳴叫的青蛙,真的都是“呱呱”叫的嗎?有沒有叫法不一樣的呢?
田雞:“呱呱”、“叽叽”叫
南方很多地方把一些蛙稱為田雞。田雞喜歡生活在水田或池塘等濕地環境裡,其體型比澤陸蛙大不少,有的大個子的體長可達10厘米左右。由于肉多而鮮美,因此很不幸,田雞常被大量捕捉以供食用。田雞主要分為兩種,即金線側褶蛙與黑斑側褶蛙,它們名字的最後兩個單詞都是“Pond Frog”,即“池蛙”,也就是“生活在池塘中的蛙”的意思。
這兩種蛙,最符合人們通常所說的青蛙的形象:它們的體色通常以綠色為基調,體型适中,分布廣。兩種蛙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隆起的皺褶,此即所謂“背側褶”,故名“側褶蛙”。金線側褶蛙的背側褶比較寬,多為金黃色;而黑斑側褶蛙的背側褶相對較細,身上多黑斑,浙江甯波所見的多數黑斑側褶蛙的背部中央還有一條淡綠色的中脊線。
黑斑側褶蛙雄蛙的叫聲很響亮,接近常用來描述蛙鳴的“呱呱”聲;同樣是為了吸引雌蛙,金線側褶蛙雄蛙似乎要害羞一些,其叫聲的音量較低,類似于小雞的“叽叽”聲。
姬蛙:“嘎嘎”叫
除了上述蛙類,其實還有幾種超級“迷你”的小蛙也會在水田、池塘環境中不停鳴叫,那就是姬蛙屬的蛙——其中在國内分布很廣、最為常見的姬蛙當屬飾文姬蛙與小弧斑姬蛙。這兩種蛙的外形都有點像三角形,也都特别小,有的體長不到2厘米,大一點的也隻有2.5厘米左右,比成人的拇指還小。
不過别看它們個子小,嗓門可不小。它們的叫聲都有點像“嘎嘎”,小弧斑姬蛙雄蛙的鳴叫相對低而慢,而飾文姬蛙雄蛙的鳴叫則相當洪亮。但有趣的是,盡管飾文姬蛙叫得非常響,但沒經驗的話,一下子真的很難很快找到它。這是由于它非常小,保護色極好—連鼓出來的聲嚢都跟泥土的顔色很接近—而且它又喜歡躲在泥窩中鳴唱,與周圍環境完全融為一體。
夏季聽蛙叫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是童年的回憶了。
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已經移居到城市;另一方面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壞、人為捕捉等原因,有些蛙類的生存狀況堪憂。比如前面說過的黑斑側褶蛙,其種群數量在近些年可謂銳減,在野外越來越罕見。
鳥鳴、蟬鳴、蛙鳴……都是寄托着鄉愁的天籁,願它們不要遠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