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強烈推薦的盲盒

強烈推薦的盲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11:08:41

幾乎每個購買盲盒的人都有自己鎖定的目标:他們仔細辨識盒子裡的聲音,試圖通過某些“技巧”抽到自己期待的那一款玩偶。

那麼購買盲盒,成瘾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強烈推薦的盲盒(盲盒有啥吸引人的)1

工作日的晚上8點,盲盒店裡客人仍然絡繹不絕。

解封未知的刺激:讓年輕人趨之若鹜

晚上8點半,盲盒店裡的客人仍然絡繹不絕。顧客看上去基本都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有年輕的小情侶,有好閨蜜,也有志趣相投的好哥們兒,還有一些年輕的家長帶着上小學的孩子。幾乎每個購買盲盒的人都有自己鎖定的目标:他們站在某個系列的盲盒櫃台前,拿起盒子,掂量裡面玩偶的重量,再放在耳邊搖晃,仔細辨識盒子裡的聲音,同時讨論着,試圖通過某些“技巧”選到自己期待的那一款玩偶。幾乎沒有人空手而歸,每個人最終都會抱着“就是它了”的決心去收銀台付款,并且立馬拆開包裝。

社交媒體上的某網友擁有超過105萬粉絲,她的“拆盲盒”話題下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突破十億次,獲贊1200多萬。她的視頻内容主要是分享開盲盒的過程,每天都有人在等待她的更新。她知道,大家想要的也是解封未知的刺激感:“粉絲和你一樣好奇會拆出什麼”。她購買盲盒最“瘋狂”的一次經曆,是在接到8000元的報酬後直奔盲盒店,一口氣挑了80個盲盒,花了4000多元。她曾算過一筆賬,她為盲盒花的錢足以買下一輛中等價位的汽車,但這在盲盒玩家中并不算罕見。

據媒體報道,2019年,有近20萬人人均花費兩萬多元人民币收集盲盒,還有人為此一年花費近百萬元。發達的社交媒體也推動了盲盒系列的傳播。雖然單次購買盲盒價格并不高,但如果買“上瘾”也可能“傾家蕩産”。

有分析認為,氪金屬性、戳中萌點、定價适中、充分利用好奇心這幾大屬性是盲盒一出世就受到年輕人喜愛的主要原因。盲盒店相關負責人表示,盲盒的消費者以獨生子女居多,追求陪伴感強烈,對有設計感、藝術性、有小确幸的點滴美好感興趣。

強烈推薦的盲盒(盲盒有啥吸引人的)2

年輕人正在挑選盲盒。

買盲盒“上瘾”的秘密

北京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姜思思說:要理解瘋狂購買盲盒的行為,就要理解人類主動行為背後的原理——“操作性條件反射”。

對于盲盒購買者來說,打開盲盒獲得想要的玩偶是一種“獎賞”,會正強化購買盲盒這一行為。不确定的購買結果,就像以一定概率掉落的食物,使購買者無法判斷行為與結果的關系,行為就有可能始終持續下去。

她還認為,如果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理解成瘾行為,不管是對煙、酒、毒品等物質的成瘾,還是“性瘾”等行為成瘾,都有相似的生物學機制,均涉及與人類動機相關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獎賞系統”。以上物質或行為最終都是通過增加“獎賞系統”多巴胺分泌,讓人們産生快感、緩解不良情緒,而帶來了“成瘾”的可能。越快越容易引起“獎賞系統”多巴胺釋放,成瘾的可能就越大。

正常來講,中腦多巴胺“獎賞系統”受大腦前額葉調控,而青少年大腦前額葉較成人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影響。

出現這四種特征,須高度警惕“行為成瘾”

我們日常所說的“上瘾”并不能等同于精神病學臨床診斷中的“成瘾”,也絕不能說購買盲盒就是成瘾行為。但是,如果購買行為出現以下四種特征,則須高度警惕“行為成瘾”,或者說“非物質成瘾”的可能性:

一是“明顯過度”,比如相對于生活狀況而言,在購買盲盒這件事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二是“戒斷反應”,比如不買盲盒就非常難受,夜不能寐,甚至煩躁、易怒、緊張、情緒低落;三是“耐受性增加”,比如買盲盒的頻次逐漸增加,從一個星期買一個就能滿足,發展到每天買一個才能踏實,最後到每天買好多個心裡才舒服;四是“負性後果”,比如因購買盲盒讓自己入不敷出,為買盲盒跟父母說謊要錢,房間裡到處都是盲盒導緻自己的生活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每天隻想着買盲盒、拆盲盒而不想參加其他娛樂活動,以及更嚴重的不良行為等。

還有一種購買盲盒的心理須高度警惕,就是以盈利為目的購買盲盒,期待抽到稀有的隐藏款式而賺到一大筆錢。要知道,“以赢錢為目的,參與由機會決定其結局的遊戲或類似遊戲的活動,叫作賭博。”其危害,不言而喻。

姜思思認為,大家也大可不必“談盲盒色變”。如果不過度,抽盲盒其實很像20年前方便面廠家的抽卡片活動——同樣的盲抽,同樣的集齊成套,同樣的與同學朋友讨論甚至分享。作為一項有趣味性的活動,收集盲盒隻要有節有度即可。但如果到了“瘋狂”購買,甚至成瘾的程度,那麼就要提高警惕。

她建議年輕朋友,在購買盲盒時如果發現自己購買過度,耐受性增加,越買越多,産生了負性後果,就要及時警醒,及時“止損”,終止這種行為。如果發現自己即使知道有害也無法終止,就要求助于身邊的人,甚至到專業的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就診。

最後,要試圖找到成瘾行為背後的真正心理需求。比如一個人購買盲盒,可能是因為他身邊的人都在購買和讨論盲盒,而他需要通過參與其中來獲得其他人的肯定和接納,從而找到歸屬感;一個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抽盲盒過程的人,可能需要的是享受被人關注的快樂以及與人分享的喜悅。

“找到真正的需求,用更健康、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去滿足這些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姜思思說。

來源:共青團中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