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天命之年
文/山東 張貴堂 圖/網絡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歲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歲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知道人生每個階段該做什麼,怎樣做人生一定會有所成就,在困頓中不過于絕望彷徨,一帆風順時不驕傲輕狂,内心貞靜,是為樂天知命。
天命是什麼,是天地萬物運行規律,是人生某個階段做那一階段該做之事,是時代之大勢,是人心之所向。于萬卷書中見天命,于人情練達中見天命,于時間流逝中見天命。天命,可以理解為人或者事物注定的命運軌迹。天命就是人的本性,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就是得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樂知天命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生匆匆而過,坎坷曲折,悲歡離合 ,生老病死。這不僅是哲學家和宗教家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人的心境是無法平靜的。從人一生的過程來看,充滿着許多的不确定,即所謂的人生無常,有生存的壓力,有疾病的困擾,有大自然的災難,有防不勝防的事故等等。從結局來看,人生更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不管你是誰,智者或愚者、帝王或平民、富翁或窮人,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走向死亡,這種悲劇情結幾千年來一直困擾着人類。物質财富帶來高興和愉快都顯得短暫,而心靈的煩惱和痛苦卻顯得永恒。
要認識世界存在的必然性,這就是“知命”。能夠這樣做,人就不必糾結于個人得失,也不要害怕失敗,才能夠保持快樂。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又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孔子所謂“知天命”是指知天命之不可違,将天看作主宰,對其存有敬畏之心。唯有君子即有德行之人方能知“天命”。孔子在五十知天命之年,面對天命提出應“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态。所謂“天命”,朱熹是這樣解釋的:“天命者,天所賦之正理也。”“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賦于物者,乃事物所以當然之故也。”
聖人是說,當人活到50歲之後,人世間的一切,該經曆的都經曆了,該想的、不該想的,也都想了。這樣,經的事多了,也就逐漸把世事看清了,自然就想通了、看淡了,就會對人生有新的認識、新的感悟,就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讓自己活得更輕松一點。《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說的就是對待不能改變的大勢要樂觀,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夠掌控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掌控的。知天命就是,任何事經過一番努力後,能接受最壞的結果而不抱怨,也能接受最好的結果而不自滿。就如俗語說的那樣: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季節有四季,草木有生機勃勃,有凋零枯黃;人有青春少壯,有老态龍鐘。一切都是周而複始的循環。
總之,所謂知天命就是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自己認為符合大自然認知規律的事情,并且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态堅持下去。
作者簡介:
張貴堂,網名,牧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中教參河南站”專欄作者,《竹海文藝》上海分社簽約作者。業餘愛好寫作、攝影。有作品一百餘篇發表于省市級報刊及文學平台。
壹點号郓州牧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