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要求我們“待人以誠”,這是我們與人交往應該具有的品格。
但是“待人以誠”并不是幼時我們所理解的将内心所想完全暴露給他人,因為過度向他人交代個人信息容易遭到傷害,古代的谏言大臣是著名的瀕危職業,死亡率極高。
如今也是,有時别人并不一定喜歡聽真話,說話留三分餘地也是高情商的體現。
所以待人接物主要看一張嘴,管住嘴更安全。
真誠一定是一件好事的,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面對不同事件需要采用更為妥帖的處理方式,倘若真誠不是好結果的最優形成因素所需要的,我們便留七分。
随着人心的浮躁,以誠待人并不一定會獲得好結果,真誠不會獲得别人同等的真誠。
人性是經不起考量的。
特别是在商業對峙中,雙方都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抛出模棱兩可甚至虛假的消息進行試探時,彼此的博弈與較量就已經開始了,那麼真誠就不适合出現在這種場合。
通過無數次借錢、詐騙例子血淋淋的證明了真誠對于某些人并不适用,哭窮的時候你伸出了援手,然而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舉目無親”,甚至收回借款都是一種奢望。
詐騙案多從熟人下手,先裝作一副我和你的關系非常近的樣子,實則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就棄之如敝履。
所以我們的長輩會教導我們多與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值得付出自己真誠的人不多,随着成長我們逐漸成為社會這片汪洋的一座座孤島。
看似每天的飯局、人情往來有很多,實則都是在為了自己的目的奔波。
逢人說三分話,那麼我們應該保留哪七分呢?
保留隐私
當我們與不熟的人相處時,自己的隐私是要保留的,在正常的一段初識交談中,我們沒有必要直接互換手機号、交代身份證、交代戶口信息或是住所位置,這根本就不是正常談話中需要蘊含的因素。
即便是認識了一段時間的人,我們在交談中依舊需要保留隐私。
對錯尚不可分,但人與人的立場卻有鮮明的分别,當兩個人處于激烈的競争關系尤其需要保留個人隐私,兩個人身處不同單位就要保留單位隐私。
保留隐私不僅是保留以上較為重要的信息,也包括一些小事,如個人喜好、自己的弱項等等。
人與人關系的升溫需要保留隐私作為一種“小情調”,“小情調”某時突然展現的風采都會成為我們的魅力,讓人眼前一亮。
保留真實目的
在一場有目的的談話過程中,保留真實目的會使我們的成功率大幅度加強,例如借錢。
數據證明直接開口借錢的失敗率遠超于旁敲側擊的借錢,先聊一些趣事,兩個人之間共有的回憶,使感情迅速升溫,再“不經意”聊到自己目前面臨的困難,此時部分人甚至會主動問你是否需要幫助,借錢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再例如想要從他人口中探聽别人不想說的情報,直接問被拒絕的幾率堪稱百分之百,然而旁敲側擊,說明說的好處和不說的後果就會大幅度增加成功幾率。
保留負面實話
負面實話是摧毀一段關系的利器,并且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容易被傷害原因的榜首。舉幾個例子便非常清晰。
減肥中,自己餓了幾頓,雖然自己心裡清楚可能沒有什麼用,但是你問朋友自己有沒有瘦一點,朋友直接說“沒什麼變化還是那麼胖。”
在醫院中,醫生直接對重病的病人說“不用努力費錢了,又治不好。”
這兩個一輕一重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些實話明知道确實是這樣,但是理智規勸你不要說出口。
有時答案就在彼此的心中,你的回答是延續對方希望的最後一絲光亮,就不要低情商的去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保留短處
保留短處一方面是保留自己的缺點,一方面是保留自己的負面情緒。
保留自己的缺點常用于求職面試,要說出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收益,你能起到的作用。
一味說自己缺點的人就會顯得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
另一方面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适當的自嘲自黑是幽默,過度的貶低自己就是負面情緒的外顯了,沒有人會接受總是散發負面情緒的人。
長時間處于壓抑心理的人更容易損害身體健康,消極中的人不會去做有利于自身的事情,行事作風會有失偏頗,帶有濃郁的主觀情感色彩。
事情的結果往往同墨菲定律一般穩步向最壞的結果靠攏,壞的結果導緻更消極的情緒導緻惡性循環。若找不到開導自己的方式最終會向抑郁發展。
說話說三分不僅是情商的體現,也是對自己智商的鍛煉,管住自己的嘴也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安全。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