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0:20:22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1

小孟的說和逗是特點非常鮮明的,在同輩演員中應數第一梯隊。很多孟粉都喜歡聽小孟的貫口,雖然氣息比不上高老闆和根哥,但字字清晰入耳,節奏感掌握得很好不單純圖快。回顧早期的視頻也會發現他現在背貫兒的語速其實比早期是要慢一些的,單聽起來更為流暢。如果看現場或者視頻的話還會發現他使貫口的時候身上配合得很自然,既不會幹,也不會因為手上動作過多分散注意力,而是動作都和口述的内容配合好很有設計感。粉絲們津津樂道的《大保镖》裡的幾個趟子仔細聽也不是單純圖快,而是更注重語言和身段的配合達到一種流暢的美。還有一個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小孟發聲的位置也一直在調整。他平時說話聲音雖然低沉,但因為表演時要用丹田發音,早期台上聲音和平時區别是比較大的,特别是在語速快或者氣息不夠的時候聲音會尖上去,出現“雞叫嗓”。這種情況從15年下半年後就逐漸減少了,到17、18年基本能夠做到在各種情況下都保持聲音圓潤穩定,這是不斷刻意練習的結果。這種練習一方面短時間不容易看到效果,另一方面不是老觀衆也不容易注意到,是必須要演員自己沉得下心來才能堅持的,我想這就是九良說“耐得住寂寞”的含義吧。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2

當然說并不隻是貫口和繞口令之類的嘴皮子功夫,還包括整體語言的表達風格、叙述表白的能力,是相聲的主要表現方式。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對語言節奏的“遲急頓挫”是最講究的,講究“非得有打閃紉針的功夫”,包袱能響與否“隻是一頭發絲兒之差”。孟周在這方面的表現總讓人感覺好像差點意思,我個人認為這并不是兩人語言表現力不好,而是跟老觀衆的聽活習慣有關系。老相聲觀衆以京津地區人為主,孟周兩位都不是在京津地區的語境下成長起來的演員,雖然兩個人對方言的了解并不比我這個老北京差多少,但整體口音勁頭确實無法像京津籍的演員那樣渾然天成。由于語言風格更接近普通話,所以很多細膩的情緒張力在語氣變化和語言節奏、使相等表現方式上下功夫,反而可能使得對北方地區方言不熟悉的觀衆也更容易接受。小孟在說上最大的優點是設計感十足,很多觀衆都發現他倆相聲情節特别嚴謹,要達到這一點,嘴上就不能太随便,很多鋪陳是一個字都不能錯。能看出孟周在這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看得多就能感覺到倆人包袱比較瓷實,固定包袱發揮穩定,現場抓哏不多。從他倆比較受歡迎的節目也能看出,除了腿子活以外很多都是一頭沉或者平哏貫口類的,比如在小園子很受歡迎的偷論、金蘭譜、誇住宅,商演上的學跳舞、拴娃娃、大保镖、周文王、瞧這一家子和最新的雞犬升天等。都是如果說上功夫不到,很難把這麼多同類的節目演到都受觀衆喜愛。粉絲們對他說單口和評書的期待,也是緣于對他在說這方面表現的肯定和認同。小孟在說方面主要的問題是脫離了台本發揮不是很穩定,有時墊話帶不回來,入活硬(當然現在專場墊話少這個缺點就不是那麼明顯了),前兩年語氣詞也偏多,19年以後能感覺到一些改進,但比起高老闆、小嶽來前面墊話的流暢度要差一些。三書記有一篇評價裡說孟周的語言特點是墊話不如瓢把,瓢把不如正活,說的應該就是這個問題。

說逗不分家,薛寶琨先生在《中國的相聲》裡面提到,“逗”是指戲言巧辯的能力,是相聲喜劇的具體内容。經典意義上相聲的逗應該是指通過兩個演員語言的節奏、張力和配合的“尺寸”,制造包袱,表達諷刺性的内容。就像前面提到的,孟周整體的語言風格和尺寸勁頭很難真正達到老京油子、衛嘴子的程度,這是兩人的劣勢。跟京津地區的演員比,大家熟悉的通過方言的口音和寸勁傳遞的細微情緒(比如所謂犯狗),對他倆來說不太容易處理得特别自然。但我理解逗的本質是諷刺,所以表現形式并不一定是單一的。孟周利用自己台詞和叙述方面的功夫紮實,配合使相,一樣能把包袱抖響。而且他倆的包袱不單純追求“炸裂”的效果,皮有時偏厚,但是層次豐富,有時能夠反複的翻,值得回味,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特有的表演風格。我特别喜歡的一個例子是20180513的《勞動号子》,在砸夯号子這一番有個逗哏給捧哏扯一跟頭的環節。這個本來類似于打哏,是個薄皮,主要靠捧哏使相出笑果。但孟周在節目整體處理中通過全程制造捧哏和逗哏不配合的矛盾給這個環節做鋪墊,在實際表演時,也為逗哏存心報複做好了充分的鋪墊,先是逗哏忍無可忍,然後發現有機會報複,開始調整站位和身法,捧哏倒地後,逗哏給觀衆留了大概1-2秒的反應時間後暗暗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這就使得整個動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鍊條,極具層次感,也就有了更多回味的餘地。

學和唱做為相聲表演重要的輔助手段,是每個相聲演員必備的基本功。網上對小孟普遍的評價是因為有學習表演的背景所以模仿是強項,但是柳活欠佳。對于這種簡單粗暴的判斷我也不是完全認同。小孟的模仿能力确實是他的強項,但仔細觀察他在台上的身段和使相,其實更接近戲曲演員的偏臉譜化的表現手法,而不是影視表演的特點。影視表演學習經曆的優勢更多是表現在他出色的觀察生活能力,跟别的演員比起來,他更擅長抓住不同人物本質的特點,模仿也從形似進化到神似。以至于即使在舞台上用非常誇張的表情時仍能通過細微的變化表現不同的人物特點。打個比方,我們常說某某模仿中年婦女可真像,而小孟的表演會讓你覺得他就是那個大姐/姑娘,忘了他本來的性格。柳活對他來說确實不能算強項,但至少也屬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小孟唱的特點是雖然調門不夠,但唱腔和感情處理細膩,戲有戲味,鼓曲有鼓曲味,一般的腿子活和柳活不一定特别出彩,但完成度還是沒問題的。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3

表演風格

回顧小孟演出的視頻,感覺大緻可以分成三個階段:2014年以前走可愛風為主,15-16年浪到飛起,17年以後逐漸調整到現在潑辣又不失穩重的台風。同一段節目在這三個時期呈現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但仔細琢磨有能看到循序漸進的過程。

2014年前,演出經驗5年左右,應該還處于學習狀态,網上能找到的視頻不是很多。這一階段能感覺到兩個人使活中規中矩,表演的節目以文哏和貫口類的多見,柳活很少。到13年前後開始小孟逐漸表現出叙述能力強和台風活潑的特點,墊話裡面嘗試加入自己的包袱,正活裡面取舍逐漸增加。表演方式上使相較多,肢體語言豐富,并且逐漸開始塑造人物。小周的捧哏中規中矩,基本是順着遞話,發揮穩定但是特點不明顯。兩人讓人印象深刻的節目比如“瘋狂上手鈴铛譜”、偷論、金蘭譜等。14年是兩人進步飛速的一年。一方面兩人節目單有大幅度提升,腿子活和柳活的表演頻率都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小孟開始創作的嘗試,除了改編版地理圖外,還創作了《歌舞青春》,雖然略顯稚嫩,但其中不少橋段沿用了很久。

2015和2016兩年時著名的“騷浪賤”時期。兩人參加專場助演逐漸多起來,并且時常在小劇場攢底。這個時期能夠感覺到明顯的他們尋找自己表演風格的痕迹。小孟在這期間開始嘗試更多的節目類型包括倒口類節目,在小劇場的演出中能夠看到同一個節目不同風格的舞台呈現,返場也磨了不少小段。這一階段主要的新作品是歡歌笑語和百鳥之王,雖然都是拆洗老活,但其中很多包袱和橋段直到現在還能在舞台上見到,甚至遭遇“捋葉子”。說實話我并不是特别喜歡這個時期的表演風格,這也是倆人表演尺度比較大和髒口比較多的時期。但這段時間兩人的柳活都有明顯的進步,小周開始在表演中出現“反擊”的情況。而且現在他倆表演風格比較穩定後看回去,會發現明顯的摸索痕迹,而不是單純的滿足于通過“浪”來達到炸粘子的效果。小孟後來也說過演員要放得開,再收回來就比較能夠把握收放的尺度,這個尺度估計也是在這“浪到飛起”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吧。

2017年以後二人逐漸進入成熟期。表演風格越來越穩定,逐漸接近現在的樣子,也基本保持了每年1-2個新作品的創作速度,當然還有一些電視和晚會的小節目,能明顯感覺到這兩年創作的水平是逐漸提高的。孟周現在的表演的特點非常鮮明:

一是語言嚴謹,設計感很強。前面說過,由于孟周兩人都不是在京津語境下成長起來的演員,在說和逗方面地方特色不明顯,難免讓習慣了京衛“傳統相聲”的觀衆覺得不太地道。但跟平輩其他的演員來比,他倆的主要優勢就是設計感非常強。很多看似輕描淡寫的鋪述,反複聽就能感覺到語言的内在邏輯,表達的尺寸,和身上的配合都是恰到好處。舉一個小例子,我有一次聽别的演員說學跳舞,說到走進飯店,門童來收衣服的橋段,那位演員有一句“他說給我放到衣帽間”,聽起來有點胳楞。這時我才意識到孟周使這段時,直到叫小二點菜之前和飯店裡遇到的其他人都是沒有語言交流的,這才使得後面他不會英文,還有服務員說河南話的包袱抖出來更禁得起推敲。活看多了,會發現他倆這種看似不經意實則為段子表現服務的語言設計俯仰皆是。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4

二是節目故事緊湊,表演不出戲。現在德雲社說“粉絲相聲”的演員越來越多,不少演員都喜歡一邊表演一邊和觀衆互動,使粉絲梗。孟周在2、3年前也遇到過這個問題,但很快做出了調整。除了基本不用粉絲梗以外,也不會為了抓哏或者增加包袱随意改變正活的節奏,即使遇到突發情況,也不會兩人同時出戲,而是一個人想辦法處理,另一個人保持在戲裡的狀态随時往活裡帶。這裡讓我感觸特别深的是北展意外摔倒的那場大保镖。很多人可能都記得孟孟摔倒後起來時伸手想拉小周,但小周往後退了一步沒有扶他,當時這個動作使得小周挨了不少批評。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再看這一段節目發現了另一個細節:小孟摔倒後下意識的連續抱怨了幾句,小周沒有扶他後遞了一句“你是想訛我是怎麼着”,把倆人的對話直接拉回了活裡,小孟也是順着這句話開始往下走活,沒有繼續糾結于摔倒。所以回看過來雖然摔倒是個意外,但節目本身的故事線并沒有打斷。我想這才是兩人真正的默契所在。

第三個優點是身段和使相。孟孟身上和相好看這個特點很多人都在提。我自己觀察到的另一個優點是,小孟雖然有時通過使身段和使相彌補逗的不足,但并不是毫無節制的發揮自己這方面的優勢。所有的動作都是配合着叙述和人物表現設計的,無謂的小動作極少,做動作時幹脆利落,大開大合,這也增加了動作的表現力。注意節目整體的觀賞性,少使醜相,是德雲社很多演員的特點,我一直覺得這一特色是跟侯寶林先生一脈相承來的。侯先生開創了相聲拒絕審醜的表演特點,在小孟這裡得到很好的傳承。追求美并不是說偶像包袱,端着演,而是說在表演過程中注意避免引起觀衆不适的過于難看的動作和表情。即使劇情需要,反派人物要扮醜,也會盡量縮短使相的時間(有的演員故意使個醜臉還生怕觀衆看不清楚故意環視舞台的做法我是實在不能接受)。

第四是表演的分寸感很好。大家都說小孟奇怪的技能點很多,有的甚至是公司獨一份,但他一直在盡力讓這些技能為表演服務,而不是把舞台當做才藝展示的地方。在不影響節目整體情節推進的基礎上,巧妙的把技能展示設計在包袱裡,才有了周老爺子的蛆蛆(bushi),周天小朋友嗓子裡的哨子,二把刀镖師兩天不練就忘的鐵門檻,不一而足。

上述這些優點綜合的結果,就是人物塑造細膩。我一直認為相聲和小品一個重要的區别是故事推進和鋪陳的動力不同。小品主要靠戲劇沖突推進劇情,加上有布景加成,經常是在節目開始很短時間内制造出主要的“誤會”,劇中人物相對比較臉譜化。相聲雖然也會有一個主要沖突或者說矛盾,但故事的推進更多是靠人物的塑造。這一點在雖然子母哏和腿子活之類的節目中更為明顯,在其他平哏和文哏的節目也會用到。九芳在小劇場就說過孟哥人物掐得好。小孟在人物塑造方面能看出來确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他常演的三個腿子活:黃鶴樓、汾河灣、捉放曹,雖然都是逗哏外行捧哏内行,但能看出來三個活逗哏的人設是不同的。黃鶴樓裡是個劇場裡打雜的,汾河灣裡應該是個花瓶,而捉放曹裡則是個票友的身份,這就使得在唱戲過程中出了錯之後,三個人的反應完全不同。在黃鶴樓裡是害怕緊張,在汾河灣裡是撒嬌耍賴,在捉放曹裡就是單純的玩笑狀态,直到最後一怒之下不玩了。不同的人設使得三個節目中兩個人之間的表演張力也完全不同,各有各值得玩味的點。他倆節目看得多了,光看舞台照小孟的表情和精神狀态也很容易區分出這幾個節目來。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5

創作特點

我一直看好小孟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在創作方面。乍一看小孟新作品出得并不快,現場抓哏好像也不是特别厲害,所以在很長時間裡面都落了個創作能力不佳的評價。這一點我是非常不服氣的。因為創作能力中作品質量的權重要遠高于創作速度,你段子出得再快,如果不能在舞台上流傳,就是失敗的創作。小孟的作品雖然也是從老段子拆洗逐漸脫胎出來,但有幾個特點是其他幾位師兄弟沒有的。

一是段子的完整性。我特别欣賞的一個推理作家在介紹自己的特點時說:很多人是想到一個有趣的詭計,再圍繞這個詭計想一個故事,結果總是難免有漏洞。我是先發現我想講的故事,再根據故事和人物特點設計相應的詭計。後來在看小孟的訪問節目時發現他們居然不謀而合,小孟說要在故事中抓哏才是高級的。回顧小孟近年原創的幾個作品:百鳥之王、瞧這一家子、周文王、梁祝、雞犬升天,要麼有個完整的故事,要麼有個完整的人物,包袱圍繞着故事或者人物主線取舍。為了保證作品完整,舍得去掉挺好玩的碎包袱。這樣處理乍一看好像使得節目笑點不夠密集,甚至浪費了一些好包袱,但就像師父說的,你故事完整了,讓觀衆記住一個場景而不是一個包袱,作品的生命才更長久。畢竟對于專業人士來講,包袱創作是有規律可循的,好包袱也總能找到适合他的場景。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6

二是保持相聲作品的諷刺和批判性,這一點尤其難得。電視劇老酒館裡面有位說相聲的方先生,他在陳老闆提出包他演出時說過一番話:“我這人這輩子,不燒香不求人,全靠這張嘴吃飯。我這嘴軟了、甜了、膩了,該說的話不敢說,話到嘴邊又咽回去半句,聲音呢到了舌頭尖這打個卷兒,那比死了還難受呢。我在外邊頂着西北風吃雪花,冰碴拔舌頭,可我這張嘴硬氣。”這段話可以說是道出了相聲做為一門市井藝術能夠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從現代相聲的鼻祖張三祿窮不怕的名字就能看出,相聲藝人是要有“貧困不能移富貴不能欺”的硬氣的。縱觀目前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段子也能看出,大部分諷刺意味都非常明确,又諷刺封建官場黑暗的, 有諷刺小人趨炎附勢,有諷刺富人吝啬、知識分子酸腐、封建迷信、父不慈子不孝等等内容。近幾十年來雖然曆年官方和專業的相聲類的文件都指出相聲的思想性,但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新一代相聲演員的雖然觀察生活非常細緻,但作品更傾向對具體現象的批判和比較籠統的勸人向善,缺少真正的對人性的諷刺和觀點的表達。小孟讓我特别感慨的一點就是始終沒有放棄批判性的表達,雖然很多時候比較隐晦,但不會因為怕得罪人就放棄。比如在學跳舞裡面,諷刺主角裝腔作勢,在酒店門口對服務員十分無禮,有一句台詞“我當時的心情跟各位是一樣的”,我聽到這句時的感受真的是隻能用震驚來描述。在個人專場敢這麼說,很明确的表達了對粉絲經濟綁架演員的不滿,可能會得罪一些粉絲,但對我來說赢得的是更多的尊重。還有《百鳥之王》19年修改重演後增加了周爸爸養狗的情節,通過對周爸爸跟狗說話的誇張表演諷刺了一些寵物主人的非理性行為。包括梁祝裡面對學藝不精靠嘴忽悠蹭吃蹭喝的諷刺,雞犬升天裡對藝人追求粉絲紅利不踏實做藝的批判,還有這次歡樂喜劇人節目貫穿始終對于電視綜藝節目追求煽情效果的批判,都是非常大膽和真正貼近社會現實的創作理念。這些作品不按主流特點歌頌母慈子孝社會溫情,先煽情再拔高,必然有得罪人的地方。但是藝術家如果不能通過自己的作品保持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社會的批判,藝術生命必然難以長久。

孟鶴堂周九良發揮最好的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水平究竟如何)7

碎碎念了這麼多,可能在外人看來全是尬吹。但在我看來,孟鶴堂做為一位優秀的青年相聲藝人,無論表演還是創作都有自己的局限,但是我上面觀察到的各種優點,使他與衆不同,前途無可限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