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文如何指導朗誦

古詩文如何指導朗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1:54:14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産,課程标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課程目标也要求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對高中學段背誦篇目作了明确規定。因此開展古詩文教學一定要重視誦讀,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興趣,幫學生巧背。

古詩文如何指導朗誦(古詩詞朗誦指導方法小議)1

那麼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古詩詞,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誦讀技巧的把握、處理好詩歌的停頓節奏

古詩文的誦讀節奏的劃分,通常有兩種依據。或按音節劃分,或按語意劃分。也就是說在朗讀時停頓的單位可以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或意義。例如:“城阙輔三秦”一句,依音節可劃分為“城阙/輔/三秦”;依意義可劃分為“城阙/輔三秦”。“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依音節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按意義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

一般來說,詩歌中按表音節奏劃分多,按表意節奏劃分少。四言為“二二”節奏,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五言有“二二一”節奏,也有“二一二”節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晨興/理/荒穢,帶有/荷鋤/歸”。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節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人生/自古/誰無死”。另外還有“二二一二”節奏,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時,韻腳要讀得響亮而稍長,讀出詩歌的韻味。

古詩文誦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

詩歌的誦讀,節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并且要注意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發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快,情節舒緩、情緒憂郁悲傷時慢。重音的處理,要結合句子找出規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的定語、表結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于語氣語調,隻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歎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為誦讀添彩。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

要使誦讀具有感染力,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傳達出作品的神,關鍵的一點,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就像你如果不了解杜甫的《登嶽陽樓記》就無法誦讀出作者晚年抱病于孤舟,漂泊于江湖之時的孤獨凄涼,更無從感知其倚欄望水,不禁悲己憂時傷國以至于涕泗交流的沉郁蒼涼。如果你不了解李煜《虞美人》中那“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情境,就讀不出詞中不堪回首的回憶,痛苦難耐的現實,那诘問那自問的中滿腹愁緒。所以在誦讀時,不同詩歌采取什麼樣的誦讀基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嘗試讀出詩歌的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閑适、激憤、思念、激昂、消沉、深沉等基調。

古詩文如何指導朗誦(古詩詞朗誦指導方法小議)2

三、運用電教手段,指導練習誦讀

古詩文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回味無窮。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反複的誦讀中,學生對詩的含義會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會。而恰當的運用電教手段,則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熟讀成誦。我們在講授《沁園春.長沙》時,可以播放一段湘江的秋景圖,讓學生親眼目睹祖國山河的雄偉氣勢,産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後再讓學生聽配樂的課文錄音,跟着錄音練讀。這樣,學生讀起來感情真摯,又抑揚頓挫。最後,我們可以把學生的朗讀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讓他們和課文錄音比一比。學生找到差距,背誦更快了,對詩的内涵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得到更深刻的領悟。

四、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語言口吻,可以細緻入微地傳神地再現作品,達到更為動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兒》中陸遊的性格:陸遊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熏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這樣就能将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讀出來。

五、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征

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郁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

古詩文如何指導朗誦(古詩詞朗誦指導方法小議)3

古詩文誦讀教學是一門藝術。對于曾經哺育出了既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又具有傳統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古詩文,如何通過古詩文誦讀教學,讓這棵滋養我們祖先的大樹開出新的花朵,在繼承中發展,在傳承中融入現代意識,在誦讀教學中還需我們不斷實踐與探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