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福建龍岩有什麼民間藝術

福建龍岩有什麼民間藝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01:16:22

非遺來襲!傳統美術看龍岩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與表現形式,集中體現為各民族長期生産生活的傳承實踐成果,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遊藝等。本期介紹的是龍岩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彰顯着無與倫比的魅力,除去藝術本身,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深刻内涵,都值得我們細細挖掘。今天要介紹的是龍岩傳統美術,如:燈彩(長汀客家刻紙龍燈)、福建農民畫(漳平)、漳平農民漆畫、龍岩剪紙(東肖)、汀州古建築木雕、汀州紙馬、竹木根藝雕。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燈彩(長汀客家刻紙龍燈)  “長汀客家刻紙龍燈”流傳于長汀縣,據傳由清康熙年間彭氏第十五代祖先彭景周(約1685~1756)将泉州剪紙藝術、花燈藝術融合在當地龍燈上,并加以創新組合,即創造形成了獨具特色,融合龍圖騰文化、刻剪紙文化、花燈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文化于一身的“刻紙龍燈”,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龍燈主要由龍頭、龍身、龍尾三大部分組成,整條龍的骨架都是用竹蔑紮成,其中龍頭、龍尾的表面多采用紮、剪、貼、裱的工藝制成,而龍身則另外多采用“刻”的制作工藝,即用白光紙貼、裱,色紙鑿圖案,而後各龍身與龍頭龍尾通過活動撐杆進行接駁,便形成了一條五彩斑斓的刻紙龍燈。  燈籠制作十分精巧,風格獨特、内容豐富,圖案常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常見的表達主題有:《生肖報喜》《獅王鬧春》《春滿人間》《國泰民安》《龍鳳呈祥》《福祿壽喜》等祈福類圖案,表現了客家人祈求幸福、安甯、祥和的心願,也表達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福建農民畫(漳平)  漳平新橋農民畫已有400多年的曆史。上世紀70年代末,當地一些民間畫師在立足鄉土、吸收當地傳統民間繪畫藝術精髓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嘗試創作采用勾線平塗手法來反映農村生活的繪畫作品,把民間味、鄉土味、裝飾味、現代味融為一體,集寫實、變形、意化、誇張、抽象于一爐。具有造型圓滿誇張,勾線平塗,色彩鮮豔,對比強烈,主觀性極強,裝飾意味濃厚的藝術特色,審美意象呈現樸實細膩的陰柔美,審美追求極具稚拙之氣與古樸淳厚,很受群衆歡迎。  很快,這種前所未有的繪畫形式就在當地逐漸流行開來,開創了具有漳平山區民間特色的一代藝術新風。随着農民畫創作的日益繁榮,新橋鎮于198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2010年又被命名為“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民畫)”。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漳平農民漆畫  漆藝是我國一門有着悠久曆史的古老工藝,農民漆畫是漆藝和農民畫兩個非遺項目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探索創造出的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态,是一種活态的曆史文化遺産。  它在保留農民畫固有的畫圖式語言基礎上,結合大漆技法進行再創作,通過漆“千文萬華”的特殊材料語言呈現出畫面的豐富性,從而大大提高了畫面的精彩程度和畫種的整體檔次,這樣的藝術創新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當代啟示,為傳統文化藝術添加了時代的注解。

福建龍岩有什麼民間藝術(傳統美術看龍岩)1

赤寨村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汀州客家剪紙  長汀客家剪紙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原漢民為避戰亂南遷,來到閩西汀州,形成了客家民系,締造了客家文化,且傳承和發展了中原剪紙技藝,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長汀客家剪紙,代代流傳至今。  長汀剪紙的一大特點是多不用描圖,打破傳統的對稱對折形式,直接取材于現實生活,把日常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變成剪紙圖案,線條簡單明快,風格粗犷豪放,樸素自然,鄉土氣息濃郁。剪紙藝人經過傳承、勤學苦練,能随心所欲地剪出豐富多彩的花紋圖案,通過發展提升又吸收了“刻、鑿、折”等手法,形成了“剪、刻、鑿、折”的多種技法,使得作品更加賞心悅目。  長汀客家剪紙豐富的内容、特征對研究客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豐富和完善龍圖騰文化、刻剪紙文化以及花燈文化都将産生一定的作用。2011年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龍岩剪紙(東肖)  龍岩剪紙主要分布在新羅區範圍,以東肖、紅坊、龍門、西陂等鄉鎮為多。民間婦女用剪刀在紅紙上剪出吉祥優美的圖案,以一種镂空的藝術形式來體現,給人以視覺上的透空感覺和美的藝術享受,是民間傳統美術。  剪紙的曆史有一千五百多年。龍岩剪紙可追溯到的也有一百多年,以母傳女、婆傳媳家族式傳承為主。  龍岩剪紙從内容上大緻可分為民俗活動服務的紙花(圓花、連根花、鞋花、乾坤餅花、蛋花、字花)和為節慶活動服務的紙花(窗花、生肖花、人物花、時政花),在表現形式上有單色、套色、染色、彩貼等。  龍岩剪紙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蕰含了豐富的曆史、文化、藝術信息,它用一種特定的美術語言,傳達傳統文化内涵和本質,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汀州古建築木雕  汀州自唐開元(736)建州始,官衙、民居、廨舍、寺廟、祠堂等建築在繼承中原的建築風格,營造格式又與南方的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相融合,形成了客家特色和绮麗多姿的雕樑畫棟的裝飾藝術格調,木雕工藝得以廣泛應用而蓬勃發展,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汀州建築木雕,采用圓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種表現手法,在建築中聚各種藝術之大成,這些華麗高貴的雕飾,既美觀又實用。還彰顯了建築主人的地位與實力的象征。  建築木雕多用于:殿堂、廳房、樓閣、神龛、案台,以及山門、儀門、牌樓等建築主體和走廊、過道、門洞等部位、居室與活動之處所。其主要構件有:門、窗、樑、柱、屏風、隔斷、挂落等,門有洞門、雕花門、折疊屏風門;窗有方窗、圓窗、單片擎開式和雙扇推開式花窗、固定通氣花窗;柱有圓柱、方柱、童柱等;樑有橫樑、弓樑等;分隔廳堂與房之間的隔斷、殿或堂口的挂落在樑柱之間聯接部位的三角形的木質構件:牛腿、雀替、鬥拱等。  這些構件精雕細刻、花紋圖案豐富多彩。其雕刻内容有:神話故事、曆史人物、動物花草、吉祥如意的紋飾等等。其圖飾反映了客家人秉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體現了“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内涵,教戒後人立身做人之本極具教育意義。其工藝制作形式多樣、刀法多變。這些雕飾品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曆史價值。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汀州紙馬  汀州紙馬是古代祭祀或墓葬時的用品,又稱甲馬、紙紮。此藝傳自何時,沒有史料記載。但據老藝人世代傳說,宋代時客家先民南遷時,由宮廷藝人傳播到汀州來。而汀州客家先民本是中原漢人,因避戰亂、災荒,南遷到汀江流域形成客家民系,并傳承了中原的各種習俗文化,紙馬就是傳承的民間傳統美術工藝之一,自唐代追溯至今也有千年曆史了。  “紙馬”技藝在汀州傳承發展、服務于民間習俗、節日喜慶、紅白之事等活動。經過曆代民間藝人的傳承、發展、使紙馬工藝融竹篾紮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為一體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它精巧細緻、豐富多彩、造型美觀。從唐宋時發展到明清時盛行,一直流傳至今。  紙馬的應用分為五大類:喜慶類、賞玩類、裝飾類、民俗類、冥具類,制作工藝過程為:選材備料、破竹劈篾、紮制骨架、剪紙繪畫、裱糊貼制、組合裝配等工序。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竹木根藝雕  武平根藝源遠流長,是人類社會實踐和審美意識在長期的生産勞動過程中産生,并且随着社會生産力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成熟。從制作簡單實用型的筆筒、筆架、拐杖、煙鬥、佛柄發展到繁雜的人物、花鳥、擺件、大型座椅茶具和形式各異、形象似是而作的根藝作品創作的曆程。  利用當地及周邊的竹木枯枝沉木、根須瘤節、老樹根枝、蟲蛀餘留的精華之材,依勢造型,因材施藝,巧借天然形态之美進行創作、設計、取舍、打胚、雕琢、磨制和修光、上漆等加工處理而成,通過藝術發揮,注入思想獲得靈光使其再現青春并流傳後世。根藝作品種類繁多,按用途大緻可分為實用觀賞和陳設觀賞兩大類。(來源:文旅龍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