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17:27:29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7日訊(本報特派記者李冀 通訊員易建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用雙臂護住了身下的4名學生。孩子們得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有感于譚千秋老師的義舉,慈善家劉會興首捐30萬元,聯合武漢晚報、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成立華夏千秋教育基金,至今已募集善款700多萬元,用于捐資助學、扶危濟困,并于2009年起開始每年面向全國評選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最美鄉村教師”,進行獎勵和幫扶。9年中,全國141名“最美鄉村教師”獲獎。

今年是華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第十年。2月28日,武漢晚報啟動“愛心回訪”紀念活動,派遣五路記者分赴川新、滇桂、陝甘甯、閩浙皖以及湖北省内的恩施、潛江、廣水等地,回訪9年來評選出的“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進行捐資助學,将一份份真摯、滾燙的愛心傳遞到祖國的雪域高原、塞外邊陲、大江南北。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1

愛心回訪團向貧困山區學校捐贈體育用品。記者金振強 攝

在4月23日到4月28日進行的第三路回訪中,記者奔赴廣西金陵鎮,走進孤島教師黃建文“竹筏上的學校”7個學生的課堂;深入廣西橫縣感受黃星燕老師對特殊兒童的愛心;前往福建建瓯縣回訪紮根山村教育32年的周瑞英;到浙江龍遊縣沐塵畲族小學了解靠化緣建起現代化鄉村小學的藍宏。

校舍是村裡最豪華的建築

前往廣西東南小學大灘教學點的路程比想象中遠得多,乘飛機從武漢到南甯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下了飛機坐上汽車開了1個小時的水泥路,又在一段坑窪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了1個小時,路的盡頭是個三面臨江的小村莊,年代感十足的磚瓦房恍如隔世,七拐八彎地走一段土路,最先看到的是飄揚的五星紅旗,白牆黛瓦的院牆裡校舍俨然,兵乓球場、籃球場等硬件設施與城市普通小學無異。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2

“孤島”上的孩子們站在岸上迎接老師黃建文的到來。記者金振強 攝

“這是村裡的地标,也是最好的房子,自從拿了那個獎,關注我們的人多了,捐東西的人也多了,但還是沒有老師肯留下來。”大灘教學點唯一的教師黃建文邊說邊領着大家走進了校門,孩子們正在教室做作業。7個學生,四個年級,複式班級教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政治、音樂、體育七門課,都是黃老師教。

“我們都姓黃,是同宗同族人,我們全家人都是黃建文老師的學生。”課間休息時,孩子們說,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有好心人來學校捐贈各類教學用具,但老師卻還是隻有黃老師。

據了解,自從黃建文老師獲評“最美鄉村教師”之後,教育部門給學校撥款,黃老師組織村民修建校舍,曆時兩年時間,校園已成為村裡最豪華的建築。

黃建文的小竹筏和日記本

從學校出來,走1小時的山間羊腸小道,就是左江和右江的河谷,山坡下停着一個有些破爛的小竹筏,過去的很多年,黃建文就是靠着手紮的竹筏運輸教材教具來維持大灘教學點,确保轄區的全部适齡兒童都能上學不辍學,經過20多年的努力,大灘村适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無一辍學。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3

“孤島”老師黃建文正在為金陵鎮東南小學大灘教學點的學生進行外活動。記者金振強 攝

黃建文說,就在他拿獎之後的這幾年,村裡的條件也好了起來,省裡把公路修到了村裡,小竹筏不再是聯通外界的唯一選擇,來學校獻愛心的企業和個人也多了起來,圖書、教具、體育用品擺滿了整間教室,校園裡裝上了安防攝像頭,黑闆也換成了80寸的觸屏平闆電腦。

黃建文有個日記本,記載着轄區每個新生兒的記錄。“以前是勸人來上學,日記本就是為了不錯過不漏掉任何一個孩子,如今想的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多出幾個大學生。”黃建文說,上世紀90年代初,他剛到大灘教學點的時候,這裡有3個老師70多名學生,後來兩個老師退休了,再也沒有新老師來,他就獨自工作了10多年。近年來,因為很多村民的孩子都跟着父母去打工的城市讀書了,留下的孩子越來越少,但哪怕隻有一個孩子,這個教學點也要辦下去。

如今的日記本上都是教學筆記,英語的内容最多。黃建文說,得獎後似乎成了十裡八鄉的名人,有些鄰村的也把孩子送到教學點來上學,所以他希望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所提高,最好能有大學生來支教幫扶。“我在惡補英語啊,要讓我們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學得一樣好。”黃建文不僅把自己的一雙兒女培養成了大學生,更要讓大灘村出更多的大學生。

黃星燕:當姐當媽當老師,留守兒童的依靠

在距離東南小學大灘教學點215公裡之外的廣西橫縣長淇小學,2016年獲評“最美鄉村教師”的黃星燕正在村民蒙兆芳家家訪輔導功課。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4

廣西南甯市橫縣橫州鎮長淇村委小學老師黃星燕正在為學生上課。記者金振強 攝

今年45歲的黃星燕看上去比同齡人顯得蒼老,但陽光可親。茉莉花盛開的地方,雲遮霧罩的丘林地區,氤氲着薄霧,孩子們像蝴蝶、像小鳥似的圍繞在她的身邊,他們正在操場上遊戲,這樣的畫面美極了。

“每個孩子都應該健康快樂的成長,留守兒童更敏感,需要更多的愛,陽光的心理對每個人都很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付出更多真心。”黃星燕說,偏遠鄉村比不上城市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和教學水平上的。

這些年,廣西的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好心人的捐贈多了起來,教育的撥款也多了,校舍校園跟城市差距在縮小,也有支教的大學生來教書了,但家庭教育要跟上還需要時間,老師的家訪更頻繁,老師們主動肩負起了家庭教育的重任。

據了解,鄉村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對城市居民有較大差距,留守兒童更是難以得到水平均衡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跟着老人成長的孩子,更需要心理關懷,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陽光積極向上的心态,是如黃星燕一樣的鄉村教師面臨的又一新課題。

長淇村有30多個特困的留守兒童,貝貝(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父親已故,母親改嫁,貝貝跟着年邁的爺爺生活。貝貝性格特殊也不愛學習,喜歡欺負同學經常打架。黃星燕主動接管了這個孩子,經過3年的努力,貝貝走上了正軌,如今在縣裡上初中,學習成績優良,如果順利應該有希望考上大學。

“我們橫縣盛産茉莉花,午餐是教育局補貼的每個孩子4元一餐,在學校吃飯。午飯後孩子們都會去采花,貼補家用。”黃星燕說,孩子們都很懂事,盡量在學校完成作業,課餘時間都幫着家裡采茉莉花。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勞作、生活,更像是一家人。

黃星燕說,村裡的孩子就是太懂事了,有了困難都努力自己克服,所以老師們要有很強的觀察力,從衣着、神态來判斷孩子們的心理狀态,多問多聊,讓孩子們學習好,有個陽光向上的心态,今後才能做個好人。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5

廣西南甯市橫縣橫州鎮長淇村委小學老師黃星燕到學生家家訪。記者金振強 攝

“我們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做個善良的好人,傑出和優秀是後話了。”黃星燕說,鄉村老師比不得名師大儒,教育出陽光心态的好孩子,長大後自食其力的好人,就很滿足了。

最高興的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大學生來鄉村支教,隔幾年就有新鮮的血液注入。“苦日子都過去了,現在我們這裡的鄉村學校都是在編的老師了,比起當年幾十元的月收入,現在一切都很不錯了。”黃星燕笑呵呵地說,當然如果有人願意像我這樣愛上這裡,一輩子留下來也很好,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很可愛。

堅守34年讓每個女孩都能上學

今年53歲的周瑞英是福建省建瓯市龍村鄉擎天岩小學的教師,2016年當選“最美鄉村教師”。她,是村裡第一個女高中生,從1981年開始在村辦小學教書至今,從未離開。她的獨生女兒在大學期間曾去台灣做交換生,如今回到了福建南平浦城縣,成為了一名教師。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6

福建省建瓯市龍村鄉擎天岩小學老師周瑞英正在為一年級的學生上課。記者金振強 攝

就在周瑞英說服女兒走上三尺講台的時候,另一位“最美鄉村教師”藍宏,持續12年靠“化緣”為浙江省龍遊縣沐塵畲族小學建起了美麗校園,為寄宿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适的家。

女孩不再提潲桶,小鄉村走出幾十個女大學生

“周老師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她愛每個孩子,送走了一批批的學生和支教的老師。”擎天岩小學的校長張穎說,如今學校有6個年級,160多名學生,教師20多人,除了周老師,都是85後的年輕教師。近年來,教育資金多了些,好心人也多了起來,校舍逐步維修翻新後,才有了今天的模樣。硬件設施越來越好,能有更多的好老師來支教、能留下,是周瑞英最大的心願。

“那是1978年,我初中畢業,家裡不準備再讓我讀書了,幸虧有個知青張志東老師到家裡來給我爸說,不要再讓你家小女提潲桶,讓她去縣裡上高中,女子也要讀書過好日子。”周瑞英說,她特别感謝那個知青,讓她成了村裡的第一個女高中生,就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正是因此,她要讓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能讀書,能走出這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7

福建省建瓯市龍村鄉擎天岩小學老師周瑞英正在為學生上課。記者金振強 攝

1981年,周瑞英高中畢業成了擎天岩村唯一的老師,帶了7個學生。到了1994年,她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時,擎天岩小學已經有了13個老師6個年級近300名學生,所有适齡兒童都能按時入學,女孩子也都至少讀到中專,也有幾十人上了大學,甚至讀到了碩士。

“2016年,我接到電話,聽說自己被評為了最美鄉村女教師,跟做夢似的。”周瑞英說,覺得自己能當選特别幸運,這輩子留在鄉村教書值了。不知不覺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沒覺得有多苦,每天上課、家訪、回家備課,偶爾接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到家裡來住,做些吃的喝的給孩子們,這就是生活的樣子。

周瑞英說,現在學校有校車。每周一,校車會去偏遠的村子裡把孩子們接來,孩子們會帶些飯菜來,能吃到周三,周四周五的夥食由學校提供。周五晚上再把這些孩子送回家。在這裡做老師,更要當家長,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孩,要特别關注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有個啥頭疼腦熱的,要及時送衛生院并及時通知家長。如今雖說經濟條件有所提高,但普通農戶的家庭年收入不足萬元,和大多數農村一樣,村裡留下的多數是老人和孩子,所以沒有跟随父母去城裡讀書的孩子,就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學習上的、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

當年,周瑞英上學時,每天都要走十幾公裡的山路。而如今,周邊村裡的孩子都可以在學校住宿,來支教的老師也多了起來。全村實現了義務教育100%,讀書全免費,每個學生都有夥食補貼。隻要好好讀書,每個孩子都有上大學的機會。

周瑞英的女兒從泉州師範學院廣告設計專業畢業後,作為交換生前往台灣學習,而後回到福州工作。“實際上,我特别希望女兒也能成為教師,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在2016年我獲評後,這個願望更加強烈了。”周瑞英說,現在的年輕人覺得村裡的日子清苦,來這裡支教最長的不過6年,雖然無法說服其他人,但可以努力讓女兒投身到鄉村基礎教育中去。去年開始,她女兒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前往福建南平蒲城縣成為了一名教師。

“化緣”建起畲族小學,“招商引資”定點幫扶困難學生

走進浙江省龍遊縣沐塵畲族小學,濃郁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校舍外牆上的民族圖騰象征着團結、友善、合作,鳳凰是畲族的吉祥物,校園裡金鳳凰的雕塑,預示着鄉村裡也會飛出金鳳凰。

“藍老師,你回來了,我們真的好想你啊。”課間操時間,從教室裡湧出的孩子們撲向了藍宏,争先恐後地跟他說自己近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今年,因工作需要,藍宏目前在縣教育局工作。2011年,藍宏成為了畲族小學的校長,也是從那天開始,一個如同廢棄倉庫般的鄉村小學,逐步被建設成如今大家看到的現代化小學。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8

浙江省龍遊縣沐塵畲族小學老師藍宏與孩子們一起跳竹竿舞。記者金振強 攝

7年前的這裡,黃土地的操場,用了幾十年的校舍,窗戶搖搖欲墜,大門形同虛設,而學生和教職工宿舍不僅透風更會漏雨,沒有自來水,還時常停電,更不通網絡,百廢待興。

2012年,藍宏四處奔走,告訴外界這裡有所這樣的小學,很快拿到了第一筆8萬元資金,維修校舍,給學生宿舍安裝電燈,修葺門窗,購置新床鋪被褥,首先解決住校生的安全問題。

學校地處山區,又位于黃鐵礦的礦區,地下水含硫量過高,不能飲用。引來山泉的水管從水源地到校内水塔,一路經過竹林、農田、村莊、公路,落差近300米,加上年久失修,水管經常破裂。藍宏經常要帶着老師們一起沿路查找漏水點,重接水管。2013年,他籌資4萬多元,改造了其中一段水管,學校才解決了師生用水難題。

5年來,藍宏為學校籌資近90萬元,先後新建了自然實驗室、圖書室、計算機教室,添置多媒體設備、圖書、學生餐桌,還給住校師生安裝了熱水器。

建設好了學校還遠遠不夠,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有相對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沐塵畲族鄉地處龍南山區,近年來,山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少,随處可見新建的樓房,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病、因事故、因災害等生活相對困難。

為了改變這些家庭孩子的處境,學校特别組建了愛心小組,了解他們的家庭條件,摸排出35名需要資助的孩子,給予精準幫扶。

采訪鄉村最美教師(華夏千秋愛心回訪第三路)9

浙江省龍遊縣沐塵畲族小學畲族孩子們認真聽老師講課。記者金振強 攝

同時,藍宏通過龍遊團縣委、縣教育局、沐塵畲族鄉政府等部門及在杭州的朋友,聯系上了各地慈善組織、愛心人士來校捐資助學。5年來,已累計接受校外愛心人士資助的錢物超過15萬元,受益學生超過200人次。

“自從當選了最美鄉村教師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更多的好心人了解到了畲族小學,很多浙商慷慨解囊,捐資助學,幫學校定點幫扶學生,甚至出資幫貧困生家裡蓋房子。”藍宏說,如今畲族小學早已告别複式班教學,全校155名學生,有99名寄宿生,來自周邊9個鄉村,22名專職教師,平均學曆大專,能完成課标的教學計劃,孩子們和城裡的孩子一樣接受正規的教育。

【編輯:葉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