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05:54:16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

黃昏來臨時的上圖東館

你能想象一場在圖書館的婚禮嗎?或者在圖書館的舉辦市集、公共聚會和表演?如果還隻是把圖書館當做是一個保存書籍、查閱資料的地方,可能就跟不上圖書館的發展。今天一座圖書館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

今年70歲的上圖,其位于浦東迎春路300号東館于9月28日正式開館。在國慶期間實行全預約制,每日上限5000人次,但是此圖書館依然迎來了大客流,門前仍然一幅車水馬龍的景象。浦東警方更是提前制定了規劃、保障方案。毗鄰世紀公園、能夠遠眺陸家嘴天際線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圖書館之一。但對上海市民來說,關心的不僅僅是其外表的恢弘華麗,更多是圖書館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

10月1日,上海圖書館東館設計師Chris Hardie和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站上“講座圖書館”的講台,從外形至内在,解剖這座新圖書館的架構與陳列;自過去而未來展現這座新圖書館的傳承與發展。從兩位主講人的講座内容聽來,這座剛剛竣工的上海圖書館東館似乎剛剛完工、尚未圓滿,它靜候着讀者對它本身的探索與發現,也等待着成為每一段佳話的場所。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

久違了的“上圖講座”發燒友搶到了國慶節的現場講座,作為慶祝祖國73周歲生日;一名幸運聽衆求得了設計師和館長的簽名,簽在東館賣出的紀念布包上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3

上海圖書館東館設計師Chris Hardie和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以《生長的有機體》為題,由外而内,由遠而近地闡釋上海圖書館不同階段的使命 主辦方提供

四館統一奠定體量,館、所融合強強聯手

今年上海圖書館東館的落成、開幕,用東館設計師Chris Hardie的話來說是與淮海路的本館一起實現了“陰陽互補”。館長陳超則規劃下了上海圖書館未來1 2 3 n的體系格局。但是,這一格局的錨定并非是在東館落成的這一時刻才産生。陳超說,“這要歸功于70年上海圖書館‘四館統一’的曆程。”

在上海解放後兩年經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圖書館籌備委員會兩年的籌備,上海圖書館于1952年7月22日開館。第二年,徐家彙耶稣會神學院藏書樓,也就是現徐家彙藏書樓也成為上圖的組成部分。1958年,更是在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圖書館(明複圖書館)、上海報刊圖書館(鴻英圖書館)、上海曆史文獻圖書館(合衆圖書館)四館基礎上,四館統一,館舍、館藏、館員的合并成為今天上海圖書館的基礎。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4

上圖:文彙報報道1952年7月22日開館新聞。下圖:1958年,四館統一,奠定了今天的基礎。演講者PPT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5

Chris Hardie在對東館的介紹中,以藏書量為統計數據,認為當前上海圖書館位列全世界第三。陳超認為這一數據可能有不嚴謹之處,但上圖作為一家城市公共圖書館其體量可與國家圖書館比肩。因此,陳超有些凡爾賽的無奈,因為在建造之初,他幾乎難以找到一家可以參考、比照的對象。上圖的寶藏都來自于四館統一的曆史。

1995年,上海圖書館又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合并,成為了一家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出身于情報所的陳超介紹說,館、所合并,在實現了資源整合優化的同時,給圖書館帶來了信息管理上跨越式發展。上圖使用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正是大家還在使用“人工填寫借書卡”的時代,圖情一體館所合一加快或者确保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建設。當然東館落成後,上圖館内所使用的系統已經進行了疊代。而上圖的昨天正是奠定今天和明天的前提。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6

1995年館所合一,上圖變成了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 源自演講者PPT

館藏是前提、卡脖子的是館舍

在講座中,陳超始終強調圖書館的三大重要元素:館藏、館員、館舍。他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應當是館員,在此前提下,館藏也非常重要,可以說正是基于館藏,才有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可能、正是基于館藏才能有圖書館為市民提供更多服務的可能。

現場,Chris和陳超都介紹了融于上圖東館的一件藝術品,位于底層中庭、由藝術家申凡創作的《往來春秋》。這件作品像花紋一般嵌在地面上。以老報紙為創作原型、塗抹掉具體文字内容,僅僅保留标點符号,以展現書刊段落的結構、形式之美。然而深挖這些文稿、老報紙的原型。其中的報紙都是1952年7月21日-7月23日當時上海各大報紙報道上海圖書館在原來跑馬廳舊址的開館的報道。而另一件則是上海圖書館最古老的藏品,是一本公元518年的手抄佛經。陳超說,這本《維摩诘經》目前隻剩下19張紙。作為一家研究型的公共圖書館,上圖有責任将這本手抄佛經傳承下去,在下一個1000年,不僅是這本佛經還有其他保存本都還能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如此中國文化、中華文明才能得以繼續流傳。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7

申凡創作的藝術品《往來春秋》投射在地面,以老報紙為創作原型,僅僅保留标點符号,以展現書刊段落的結構、形式之美

目前上海圖書館館藏大約5700萬冊(件)。之前大部分藏于位于淮海中路上的本館。作為一家研究型圖書館,不僅是為了今天的研究、也是為了未來的研究,必須将一些書保存起來不外借。根據陳超的說法,這些書已經大大超過了本館的負荷,繼而部分由郊區圖書館倉庫收藏。而另一方面,本館全部84000平方米的面積,大約隻向公衆開放了16000平方米的,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的新功能的實現。随着時代的發展,在四館統一之後,館舍成為了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因而,浦東新館應運而生。

圖書館5.0,從書籍到交集

作為上圖本館的一種功能補充,和本館以館藏為主的建築模式不同,東館采用了開放模式,彌補了本館在功能定位上“社會開放”不足的問題。這一功能設定與設計師Chris團隊對圖書館功能發展的理解直接相關。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8

中庭底樓的感應牆,據陳超設想,将來來會有碳足迹的标刻

在現場講座中,Chris認為圖書館設計正步入5.0時代。1.0時代圖書館功能隻局限于單純的文獻記錄與保存。2.0時代随着新技術的發明,圖書館成為科技和書籍的空間,3.0時代圖書館不僅是書籍的空間,也是社交互動和靈感的源泉。進入4.0時代,圖書館開始融入更多元的服務,文化中心、美術館的功能被包含進來,在激勵用戶的同時創建各種活動。而5.0時代,圖書館不僅作為一項文化地标,更開始與自然融合。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9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0

各國圖書館功能都在向5.0聚攏:圖1 為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中央圖書館,由600位居民參與讨論其功能,圖2 為阿姆斯特丹圖書館面向水面,圖3 為加拿大基督城圖書館擡高了;圖4 為 甯波圖書館中庭重視人的交流 ,圖5 為圖書館保留了毛利人的文化,頗受歡迎,出自演講者PPT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1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2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3

要滿足新版本下圖書館的定義,Chris團隊認為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構架。首先要實現從書籍到交集的轉變。從傳統的書庫變成集展覽、活動、服務的複合空間。在加拿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和所在地市民就共同召開了六次會議,讓市民參與到圖書館的建設規劃中,而市民形成鮮明的共同意見就是讓圖書館與城市相關聯。

東館打開的中庭正是這一理念的展現。不同樓層、位置的功能區相互交錯,一個個小的窗口望向中庭,一眼就能觀察到館内多元的空間,和其中的人與活動。Chris說,“重要的不在于造一個可以容納很多人聚集的空間,而在于讓大家主動想要聚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做了各種模型,去試驗人們在相互交錯的空間中行走、閱讀、思考的體驗,怎麼樣他們是最舒服的?怎麼樣他們會覺得有意思?”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4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5

國慶當日,夏衍手稿文獻展舉辦,東館布置了别具一格的夏衍與貓的場景,展覽旁,還有供25人左右的會議室;

找一找下圖中的各個場景,分别在哪一層?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6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7

上圖為社科大師牆,下圖為社科青年牆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8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19

上圖為自己找找族譜,下圖為為名言找作者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0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1

這邊,莫裡哀、歌德看着你;那邊,莎士比亞喊你去讀他的四大悲劇

圖書館5.0,彰顯文化的同時讓讀者成為主人

其次,Chris團隊想讓圖書館成為開放市集。有甯波圖書館新館作為先導。在開放的圖書館裡,讀者不可能迷路,同時它又吸引、鼓動着人們去主動探索和發現,市集、活動、展覽都集聚于此。在上圖東館還埋藏有許多值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比如中庭被澆築在地面的标點、符号,有上圖出生的印記。仔細探索還能找到東館與本館相繼承的知識之塔、求索之城。在這裡還有超過總體經費1%的公共藝術品,《紙鸢成風》《鳥飛了》等等,向外四周遠眺不僅能發現世紀公園的綠色之海、還有陸家嘴的繁華、黃浦江東岸天際線。

最後,圖書館作為文化的傳承,作為可閱讀建築,其本身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文化表現外觀。以新西蘭基督城新中央圖書館為例,這一震後重建項目,不僅肩負着重塑城市靈魂的使命,包括當地毛利納塔胡部落深厚的文化遺産。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2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3

徐冰的創作《鳥飛了》,讓讀者甯靜地在飛翔中看書沉思,816個不同字體的“鳥”字懸在空中,從印刷體倒溯回楷書、隸書、小篆一路演變,仿佛在訴說着倉颉造字的中華文化,它們又和英文的bird相交織,仿佛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讀者回望, BIRD陣型原來源于這本書(下圖)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4

富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左為《陪伴》,藝術家馬興文作;右為,由老館的目錄卡片箱構建成的現代藝術品《求索之城》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5

當天來館的小男孩興奮地看窗外的世紀公園

東館設計:“皺、漏、瘦、透”名士風流相聚

以打造地标性建築為目标的Chris團隊,考慮得更多的是為讓上圖東館真正成為“為人設計的圖書館”。這一點與館長陳超是不謀而合的。在講座中,陳超說上圖作為一家研究型公共圖書館的定位界定了它不能像一些城市建造網紅型的圖書館,在顔值和價值之間選擇,必須要确保價值優先,而不僅僅關注建築的審美價值。

雖然如此,上圖東館的落成,亦不乏中華傳統士大夫風流。

将文化表現作為理念之一的Chris團隊,選擇了璞玉與太湖石的組合,彰顯圖書館的文化氣質。從外觀上看,緻敬印刷術的印有大理石紋樣的玻璃被鋪設在整體建築外立面。一方面使整個建築更為通透、輕盈,更有‘漂浮’之感。另一方面,建築形态上則模拟被切割後的石塊,以“璞石經雕琢打磨後成為玉石”的意象,隐喻圖書館育人的過程。從空中俯視,點綴于世紀公園之畔的上圖東館如林中璞玉。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6

設計師“浮玉”構思和草圖 源自演講者PPT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7

“漂浮”效果圖 源自演講者PPT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8

東館宛如世紀公園旁的一塊璞玉 源自微信公号

視線轉向圖書館内部,站在中庭四處觀察,近50米高的中庭,天光直射而下,自然吸引人們的目光向上,使用竹子、橡木和水磨石營造出溫暖的氛圍。從任意位置向中庭望去,都能發現不同的風景,空間通透卻不單調。不同樓層、位置的功能區相互交錯,一個個小的窗口望向中庭,一眼就能觀察到館内多元的空間,和其中的人與活動。

這形似太湖石“皺、漏、瘦、透”的特點,又是一取材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外形設計。在江南園林設計裡,園林是古代文人雅士聚會讨論之所,而石頭常常被用以造景,被稱為“君子之石”。圍繞着太湖石發生的一幕幕文化事件、一樁樁文化品評,似乎也将在未來的上圖東館延續。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29

有陽光的時候的中庭 ,形似太湖石“皺、漏、瘦、透”源自PPT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30

國慶當日,從七樓俯拍中庭,人們能感知到各層人群的氣息

上圖東館的開館,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圖書館的新發展格局。陳超說未來将不斷強化打造1 2 3 n的格局。1就是以上圖本館為首,未來以大體量的館藏為基礎,将着重于提供研究型、專業化的知識服務。2是上圖東館與情報所以不同對象為區分。東館承擔起向大衆提供多元化、主題化、體驗型的現代圖情服務,承擔起在互聯網時代應有責任。作為以閱讀為核心的文化中心,用文化、藝術和科學普及來推廣閱讀,用閱讀開展文化、藝術和科學普及。而情報所則與東館相輔相成,為專業級需求提供幫助。3個曆史建築,則以自身專業特征提供專題化的服務,例如徐家彙藏書樓将以收藏西文古籍為主定位于中西文化交流資料中心,合衆圖書館舊址将改建為中華家譜主題館。在未來,網絡文學也有可能入館,上圖東館的落成或隻是成為了我們值得期待未來的裡程碑。

上海圖書館有什麼變化(70歲的上海圖書館)31

未來,上圖朝“1 2 3 N”的館舍新布局快速走去 演講者PPT

作者:童毅影 李念

圖照:除署名外,由李念現場拍攝

編輯:李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