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4:09:36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1

前段時間,在地産同行微信群裡,一位群友提出一個關于建築外牆防水方面的問題:全現澆混凝土外牆是否可以取消外牆防水的設計?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2

【圖片來源:群聊截圖】

筆者明白這位同行的困惑所在:按照圖紙過審要求,應該設置外牆防水層;但工程實踐中,又無成熟有效的設計構造和施工工藝可遵循。

于是就有其他群友給出建議,實在無法規避,就用成本最低的辦法做。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3

【圖片來源:群聊截圖】

這份糾結的症結所在,就是工程上“牛皮癬”般存在的建築物外牆滲漏問題。它短期内通常不會影響建築物使用壽命和安全,但因滲漏造成的壁紙變色、塗料起皮、牆面發黴、粉刷層脫落等問題,卻給居住者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限于篇幅,本文隻談及外牆整體防水内容,不涉及外牆的具體細節部位——如穿牆螺杆洞、腳手架洞口、填充牆接縫、門窗等節點。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4

導緻外牆發生滲漏的原因

影響外牆防水性能的環境因素比較多,如溫濕度差、牆體變形、紫外線輻射、風荷載、凍融循環等。但造成外牆滲水的主要因素還是來自于降水。

外牆發生滲漏的三要素包括:水源、滲漏通道和作用力。前兩個要素比較好理解,第三要素“作用力”構成稍顯複雜,還可以具體細分為:重力作用、毛細吸水、水分子表面張力、滲漏通道兩側氣壓差和風壓作用。

1. 重力作用

有研究表明,0.3㎜以上的接縫或縫隙中,重力作用下水分可以透過。所以對于重力作用下導緻的滲漏水,首先應考慮通過一定的坡度并仍利用重力作用排出。對于那些牆體上的斜面或水平面,适當的坡度設計是防水的關鍵。

2. 毛細吸水現象

産生毛細滲透的縫隙或空隙尺寸,一般為0.02~0.5mm。這個縫隙尺寸,在建築外牆材料中是廣泛存在的。

這些毛細管遇水後隻要彼此有附着力(即可以潤濕毛細管壁),水就會沿着毛細管上升,直至水的質量超過它的表面張力時才停止上升。毛細管越細,上升水的質量越不易超過表面張力,因而水位升的越高,物體就越容易透水。

3. 室内外氣壓差

筆者曾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實驗,有人用2萬個大氣壓的強大壓力壓縮鋼筒中的油,最後發現油可以透過鋼筒壁滲出,這說明鋼的分子間有可以讓油分子通過的孔隙。

同樣的道理,在圍護結構氣密性較好的建築中,施工過程中形成孔隙是難以避免的。大多數的時間内,室内外的氣壓是不一緻的。壓差達到一定數值,就會導緻水蒸氣從氣壓高的一側向氣壓低的一側移動。

表現的程度輕一些的,會形成結露;程度嚴重一些的,就會形成滲漏水漬。

4. 風荷載作用

一般來說,風荷載與降水協同才會産生滲漏,這跟重力作用的情況類似。在0.3mm以上的接縫或縫隙中,風荷載會成為造成滲漏的主要因素。

重力作用為主導因素造成的外牆滲漏,水流動的方向是比較明确的;如果風荷載成為主要驅動力時,水的運動方向就沒有明顯的迹象可循了。

我們都知道,随着建築高度的增加,承受的風荷載也加大了降水對牆體的滲透力。根據有關實驗資料顯示,當八級風時,牆面降水量是地面降水量的三倍(實驗牆體的高度10m)。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5

【風荷載流經建築物立面是的風壓分布系數/圖源:見注1.】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何高層建築普遍存在外牆滲漏水的問題,尤其高層部位的東面和南面山牆。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6

常見防水材料為何不太防水?

根據上面的分析以及我們的生活常識,牆面防水最佳方法就是将水快速排走。

從建築構造上看,外牆主斷面的方向一般都與重力方向一緻,所以外牆表面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是可以迅速排走的。

所以雖然同樣有防水方面的要求,外牆防水的建築構造标準與地下工程或屋面工程相比就簡單得多,甚至目前都沒有專項設計構造标準。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一旦牆體傾斜,就将極大增加外牆表面暴露在雨水中滲漏的風險。有研究表明,将角度從垂直調整到偏離5°的傾斜角度,即便在緩和風速條件下(5m/s),雨水量也将增加近4倍【2】。因此當牆體水平或傾斜時,對其防水設計的标準,最好以屋面的防水構造為參照。

外牆防水設計遵循的路徑,通常可以概括為三類:導水、排水和防水。導水和排水需要一定的特定條件,所以我們通常選用的就是“防水”這一路徑。

從防水技術角度講,依照采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将防水材料分為柔性和剛性防水兩大類。但對于絕大多數以塗料作為立面材料的住宅建築外牆來說,柔性防水材料基本沒有應用的空間。所以目前建築外牆的主流用材還是剛性的防水材料。

剛性防水材料主要是普通砂漿或摻有外加劑的防水砂漿。它們通過自身的密實性以及某些構造措施,如坡度、伸縮縫等來達到建築物的防水目的。

普通防水砂漿,通常采用五層施工法,即三層淨漿兩層砂漿,交替施工。原理是利用不同配合比的水泥漿和水泥砂漿,相互抹壓密實,充分切斷各層間的毛細孔網,以達到防水目的。

普通防水砂漿防水性能的控制要素有兩個:一個是配合比,另一個是施工方法。必須嚴格掌握防水層各層次的配合比,必須嚴控施工工藝。這兩個“必須”,筆者的體會是,都很難做到,所以這種普通防水砂漿的做法可操作性不大。

那麼另一大類就是摻加防水劑的防水砂漿,這個應用的比較普遍。本文開頭提到的群讨論時,就有網友都提到了這個做法。

防水劑主要類型,包括有機質系防水劑、無機質系防水劑和混合系防水劑。筆者在工程上接觸過的,主要是摻加聚合物的防水砂漿。

聚合物防水砂漿,是由水泥、砂和一定量的橡膠乳或樹脂乳液以适量的助劑(如穩定劑、消泡劑等)經攪拌混合配制而成的。它具有較好的防水性、抗沖擊性和耐磨性。

摻入聚合物達到防水目的的原理是:砂漿中摻入各種乳膠,可以有效的封閉材料中的連通孔隙,從而大大改善材料的抗滲透性,有效地降低了吸水率。

聚合物防水砂漿的防水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聚合物本身的特性及其在砂漿中的摻入量。摻入量低,砂漿性能難以滿足要求;摻入量高,則粘結性及幹縮均向劣化方向發展,适得其反。【3】

聚合物防水砂漿在硬化過程中,既有水泥的水化反應,又有聚合物乳液的脫水固化過程。因此,在聚合物防水砂漿完工後初期,采用不灑水的自然養護。時間根據聚合物乳液的摻量、環境濕度确定,一般在48h左右,硬化後再采用幹濕交替養護的方法。

這個過程恰好是個工程難點,在施工現場,往往做不到這樣的養護标準。結果就是摻了防水劑,“好像也不怎麼防水”。

在江蘇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标準》和《山東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專項治理防治手冊》中,都提到了一種在粉刷層摻入聚丙烯或耐堿玻纖維的抗裂做法。

筆者在工程中曾經應用過摻入抗裂纖維的做法。但結果卻難以評判。因為樣本數量不足,提供不出量化比選的結論。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7

外保溫系統讓外牆滲漏雪上加霜

近十幾年來,随着我國建築節能标準日益提高,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構造也趨于系統化、多層次化。

這又産生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在外保溫系統施工中,保溫系統與牆體基層大量的固定點,都可能會成為滲水通道,給外牆防水帶來滲水隐患。

例如外保溫防護層開裂,大量雨水會進入到外保溫系統内部。由于保溫系統的包裹作用,水分很難以液态的方式通過重力自動排出,往往會通過滲水通道進入室内。

筆者在處理這類外牆滲漏水時發現,室内看到的滲漏點,對應室外部位可能是在它處,這給維修工作也帶來很大的困難。

那對于外牆外保溫牆體,防水層的設置就無據可循嗎?

也不能這樣說。我們以工程上占比較大的塗料飾面牆體為例,《建築外牆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2011)中建議:“防水層可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或普通防水砂漿。保溫層的抗裂砂漿層如達到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性能指标要求,可兼作防水防護層。設在保溫層和塗料飾面之間(見下圖),乳液聚合物防水砂漿厚度不應小于 5mm,幹粉聚合物防水砂漿厚度不應小于 3mm。”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8

【1-結構牆體;2-找平層;3-保溫層;4-防水層;5-塗料層;6-錨栓】

這個内容似乎回答了外牆外保溫牆體如何設置防水層的問題,就是讓保溫層中的防護層“身兼兩職”,一舉兩得。但實際工程中,薄抹灰的外牆外保溫系統,防護層的厚度一般隻有5mm左右。隻有在系統整體性完好時,可以兼具一定的防水功能。也就是說,外保溫系統确實具備一定的防水阻隔功能,但不具備獨立防水的能力。

從筆者的工程實踐體會,外牆外保溫系統的防水層設置,應該參照本文第(二)部分中的内容,考慮設置在牆體基層找平層上。

關于外牆外保溫的防水問題,我也看了一些相關資料。比如美國的外牆外保溫系統,會有内部排水功能構造設置。防水是通過外保溫系統保溫層與基層之間的排水措施和基層的防水層實現的。但考慮美國住宅外牆形式主要是輕鋼龍骨結構,與我國的現澆混凝土或砌體牆差别較大,參考意義不大。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9

外牆防水保修期是3年還是5年?

外牆外保溫系統的保護層,到底能不能算是一道具備防水功能的防水層?厘清這個概念,關涉到外牆防水保修期長短。下面是筆者在某建築施工雜志上看到的一起案例分析,覺得很有借鑒意義。

濟南某住宅小區項目,其外牆做法為華北地區常見的“聚苯闆外保溫 高彈性丙烯酸裝飾塗料”。

項目竣工交付4年後,有個别住戶外牆出現滲水現象。該小區物業主管單位給施工方發來函件,函中根據《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的相關條款:“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為5年”,要求施工單位對外牆滲漏情況進行保修。

而施工方也依據該《辦法》,認為外牆屬于裝修工程,保修期為2年,超出保修期後不應再承擔保修責任。雙方就此展開争辯,往複函件數次卻始終不能達成一緻。

雙方争議的焦點集中在“有防水要求的”所限定的範圍。處于不同的立場,這句話可以有三種不同理解:

第1種:即“有防水要求的”這個詞,隻限定了後面一個名詞“衛生間”,而不限定“房間”與“外牆面”。

基于這樣理解,可表述為:屋面防水工程、房間、外牆面、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的防滲漏,為5年。這樣的解讀方式,那“房間和外牆面”無論有無防水要求,其防滲漏保修均為5年。

第2種:即“有防水要求的”這個詞,隻限定了後面兩個名詞“衛生間”和“房間”,而不限定“外牆面”。

基于這樣理解,可表述為:屋面防水工程、外牆面、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有防水要求的房間的防滲漏,為5年。據此理解,“外牆面”無論有無防水要求,其防滲漏保修均為5年。

第3種:即“有防水要求的”這個詞限定了後面全部三個名詞“衛生間”、“房間”、“外牆面”。

基于這樣理解,可表述為: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外牆面的防滲漏,為5年。據此,“外牆面”隻有在有明确防水要求的情況下(比如地下室外牆這種),其防滲漏保修期才是5年。

限于文章篇幅,辨析過程不轉述了,直接上答案。

住建部于2010年8月20日發布對該條款的權威解釋(建辦法函[2010]647号)。解釋指明:《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有防水要求的外牆面的防滲漏,最低保修期為5年。明确5年的保修期限,是指僅限于有防水要求的外牆面防滲漏,即上述分析中的第3種理解為正解。

引用這個案例,就是提醒工程同行們,外牆構造設計中,是否有明确的外牆防水設計内容,直接關系到外牆保質期是兩年還是五年,關系到留置的保修金時間長短。這對于本已利潤稀薄的工程承包單位來說,是有着現實意義的。

結語

防水工程的整體性原則:“設計是前提,材料是基礎,施工是關鍵,管理保養是保證”。這對于外牆防水工程同樣适用。

外牆防水施工過程,當下乃至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都還是以手工操作為主。施工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心理修養、工作責任心、工藝的難易程度都對施工質量産生影響。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防水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防水施工中的各種因素,提高設防能力餘量,降低工藝難度,這樣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

也有學者對建築防水工程質量進行制度性改革探讨, 比如建議将當前的“質量保修期”制度,更改為“質量保證期”制度。并舉例說,美國在未實行保證期之前,房屋滲漏率也達到50%左右。後來實行保證期,滲漏率降至0.3%【4】,可見保證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沒有接觸過這個“質量保證期”,所以尚不知曉它的神奇之處在哪裡。但筆者知道當下工程現狀是防水工程支出占比很低。如國外建築工程中,防水單項工程的出要占到工程總造價的8%~10%,而我國隻是建議防水工程造價應占工程造價的1%~3%。實際調查顯示,這個标準都達不到。

雖說“一分錢一分貨”這話略顯絕對,但大方向上,總歸是不錯的。

參考文獻

1. 高豔偉·風載影響高層建築外保溫闆連接性能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6

2. 徐洪濤·建築外牆防水理論研究【J】牆體革新與建築節能·2019.12:003(09)

3. 幸振明·複合型高效防水砂漿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2

4. 邵征·上海地區節能住宅屋面與外牆防水構造技術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9

來源:工程一姐,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外牆漏水用什麼方法更好(總結出這些外牆防滲漏經驗)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