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1:56:43

黃河鯉魚在中國是傳統的名貴魚,在曆史上曾作為皇家貢品,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魚之首。

早在3000多年前,《詩經》對黃河鯉魚就有相關描述:“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陽伽藍記》有載:“洛鯉伊鲂,貴于牛羊”。唐代大詩人李白更是不吝贊譽,留下了“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千古名篇。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1

而在民間,“無鯉不成席”的說法廣為流傳,誰家宴席要是不吃鯉魚,那可真就架不住場面。大量史料、傳說表明,黃河鯉魚在北方深受社會各階層的認可,文化底蘊深厚,名貫古今,堪稱食之上品。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2

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對黃河鯉魚的認同感也同樣很高。在2016年,國内曾舉行了一次關于國魚的評選,超過15萬人參與投票。最終,黃河鯉魚毫無懸念地成為“國魚”的形象代表,而黃河鄭州段則被選為最佳的黃河鯉魚原産地。這場評選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黃河鯉魚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3

時間回到上世紀30~40年代,當時的黃河漁業幾乎全靠天然捕撈,漁民自給自足,鯉魚大而肥美,10公斤以上的很常見。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在黃河龍門、三門峽河段,河床每年汛後會出現季節性裸露,大量肥美的黃河鯉魚被擱淺在河灘上,沿河兩岸的群衆争相撿拾,場面非常熱鬧。

50~60年代,黃河的漁業生産進入巅峰期,各河段組建了專業的捕撈隊伍,常以船隊形式下河打漁。在甯夏段,黃河鯉魚、蘭州鲶是著名特産,漁獲量可達50萬公斤,4~5齡的黃河鯉魚最為常見。而在鄭州、洛陽、開封、靈寶等河段,捕撈力度更甚一籌,每船每月能打撈上來600~1150公斤漁獲,黃河鯉魚獨占4~5成。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4

令人惋惜的是在70年代,這一時期黃河鯉魚的産量急劇下降,個頭越來越小,過度捕撈導緻漁獲賬單開始“捉襟見肘”。

要知道,黃河鯉魚曾是産量最高的黃河魚類,沒有之一,漁獲占比最高曾達50%~70%。在短短十年内,野生黃河鲶上位并取而代之,産量躍居第一,黃河鯉魚在一船漁獲中僅占7%~20%。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5

如今,黃河鯉魚可以說是一魚難求,即便有多年打漁經驗的老漁民也難見一次。不得不說,被追捧了3000多年的黃河鯉魚,在國人眼皮子底下陷入生存危機,實在讓人惋惜。

在這背後,多種原因都難辭其咎,過度捕撈隻是其中之一。

首先是水質污染,尤其是沿岸化工企業的工業污染。據統計,黃河每年因水污染而蒙受的損失高達115~156億元,污染的水質影響魚類的繁殖、魚卵的孵化以及胚胎的發育,後患無窮。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6

其次是小浪底等一系列梯級水電站的修建。黃河鯉魚并非洄遊性魚類,修建水電站對其影響似乎不大,事實并非如此。國内曾有學者進行過專門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小浪底水庫的運行顯著改變了流量脈沖、小洪水、大洪水。流量脈沖消失或減少,使得黃河鯉魚缺乏足夠的産卵場;小洪水減少導緻黃河鯉魚的食物來源和栖息地萎縮;漫灘洪水減少或消失,使黃河鯉魚失去從河灘地獲得食物和栖息地的機會。

除了以上兩點以外,還有一點非常容易被忽視,但也最為緻命,可謂是“殺魚于無形之中”——外來物種的雜交

事情可以追溯到80年代,當時國内黃河鯉魚資源衰退嚴重,我國開始重視資源保護,每年都往黃河放流大量的鯉魚苗。由于監管、審查意識不強,連同其他品種的鯉魚也被一并放流到了黃河中,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德國鏡鯉,也叫“三道鱗”。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7

德國鏡鯉實際上是鯉魚的一個變種,原産自德國的巴伐利亞州,1984年被引入到我國黑龍江省。經過10多年的選育,德國鏡鯉被培育成了優良養殖品種。選育後的鯉魚更加耐寒,生長快,食性雜,味道比普通鯉魚更優。

德國鏡鯉被審定為國家水産良種之後,很快在國内大範圍推廣,黃河沿線有不少養殖戶對這種魚“情有獨鐘”,因其市場價值更高,且生長速度更快——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風險。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8

此後幾十年,黃河鯉魚和德國鏡鯉不斷雜交,導緻了嚴重的基因污染,純種的野生黃河鯉越來越少了。張建軍、李芳、袁永峰等學者于2008年一針見血地指出:

如今在黃河流域天然水域捕到的鯉魚,大多為德國鏡鯉和我國鯉魚的雜交後代。

黃河鯉魚的基因堪稱黃河的“生态密碼”,與黃河的水文環境相匹配,是經過成千上萬年才形成的種質資源。在生态學視野下,種質資源一旦被污染,後代适應原始環境的能力就會被削弱,即适合度下降,嚴重的可能導緻土著物種滅絕。我們甚至可以這麼理解:當基因被徹底污染,原本的“純種”就等于被消滅了。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9

那麼,真正的黃河鯉魚到底是什麼樣呢?

很顯然,“黃河鯉魚”不單單是指從黃河中打撈上來的鯉魚那麼簡單,必須得是純種,體現在外觀性狀上,則有着更加嚴格的要求。

正宗的黃河鯉魚具有“金鱗赤尾、體形梭長、色彩豔麗,無土腥味”等特點,而在不同河段,黃河鯉魚因生長環境有所差異,外觀上也有所不同。比如在鄭州河段,黃河鯉魚被描述為“銅頭、鐵尾、豆腐腰”,頭、身、鳍略微發黃,黃中又帶紅色,尤其是魚尾部分,紅裡透黃,因此也被稱為“紅尾鯉魚”。

三角鯉和鯉魚區别在哪裡(三道鱗侵入黃河)10

正宗的黃河鯉魚

2001年6月,我國原農業部專門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産行業标準:黃河鯉魚》(SC 1043-2001),為一條魚而專門設立行業标準,這在國内還真不多見。這一标準的頒布為大衆辨認黃河鯉魚提供了依據,據此标準,正宗的黃河鯉魚具備以下特點:

  • 背鳍、臀鳍各有一枚硬刺,硬刺後緣呈鋸齒狀;
  • 體側鱗片金黃,背部稍暗,腹部顔色較白;
  • 臀鳍、尾柄、尾鳍的下半部分呈橙紅色,胸鳍、腹鳍成桔黃色(普通鯉魚為銀白色或淺灰色);
  • 黃河鯉魚的側線鱗為37~38,而普通鯉魚為36,如果不怕麻煩,挨個數鱗片也是不錯的辨别方法。

對于黃河鯉魚的現狀,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