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月:出生體重 月齡X0.7
7~12個月:體重=6 月齡X0.25
2~12歲: 年齡X2 8
▲注:出生體重平均為3kg,生理性體重下降不超過10%(3%-9%),生後3~4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一歲時約為3倍,2歲時約為4倍。
出生時約為50cm
半歲時約為65cm
一歲時75cm
2歲時87cm
2~12歲身高=年齡X7 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為異常。
出生時約為33~34
一歲以内增長最快
1歲時46cm
2歲時48cm
5歲時50cm
15歲接近成人54~58cm
▲注: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
出生時平均32cm
一歲時頭圍與胸圍大緻相等。約46cm。
乳牙計算公式:月齡—4(或6)
▲注:出生後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未萌出者為出牙延遲
出生時為1.5~2.0cm
1~1.5歲(12~18個月)應閉合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時
其比例1:8
按容積1:4
小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兒,3個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為多少?
即 5X(100~110)=500~550
(1)按體重:每日(次)劑量=患兒體重kgX每(次)每公斤體重所需藥量
(2)按體表面積:體重小于等于30kg,小兒體表面積=體重X0.035 0.1體重>30,小兒體表面積=【體重—30】X0.02 1.05
(3)藥物劑量比例:1支劑量/(1支劑量)稀釋體積=需要劑量/需要抽取體積
2歲以後收縮公式
收縮壓=年齡X2 80mmhg(年齡X0.27 10.67kpa)
舒張壓=收縮壓X2/3
▲注:新生兒收縮壓平均為60~70mmhg,1歲以内70~80mmhg,測血壓時,袖帶寬度約為上臂長度的三分之二為宜。
燒傷面積是以燒傷部位與全身體表面積百分比計算的
第一個24小時補液計算=體重(KG)X 燒傷面(%)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度及其以上)
▲注:燒傷面積二度及其以上
(1)新九分法:頭、頸、面各占3%,共占9%;雙上肢(雙上臂7%、雙前臂6%、雙手5%)共占18%;軀幹(前13%、後13%、會陰1%)共占27%;雙下肢(兩大腿21%、兩小腿13%、雙臀5%、足7%)共占46%
▲注: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 小兒頭部面積為9十(12一年齡),小兒雙下肢面積為46一(12一年齡),其餘同成人
(2)手掌法:傷員自己掌的面積,等于自己身體面積的1%計算
BMR=(脈率 脈壓—111)%
吸氧濃度(%)=21 4X 氧流量(L/min)
測量5個或5個以上的P—P或R—R間期,計算其平均值,60除以該周期即為每分鐘的心率
▲例如:某老人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平均p—p間隔為15個小格,其心率為多少?
即60除以(15X0.04)=100
老人遠動後最宜心率=170 — 年齡
滴數(ml)= [液體總量(ml)X滴系數(/ml)]/輸液所用時間
輸液所用時間(min)=[液體總量*滴系數]/滴數
▲注:滴系數可有多種,最常見的是15滴/min
末次月經第一天,月份減3或加9,日期加7
補液總量:
輕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補液總量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般需按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計算。
(1)累積損失量:指病後(如急性脫水)減輕之體重數量,這部分液體最主要。這部分液量可根據脫水程度加以估計。累積損失量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輕度脫水為30-50ml/kg ,中度脫水為50-100ml/kg,重度脫水為100-150ml/kg。
(2)繼續損失量:按實際損失補充,一般在禁食條件下為40ml/kg/d,非禁食狀态是30ml/kg。電解質包括鈉、氯及碳酸氫離子各40mmol/L。繼續損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
(3)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 基礎代謝:60-80ml/kg/d。但是,小兒若小于10kg,通常給以補充100ml/kg/d
▲現在還看不進去書嗎?那就跟着醫護之家無憂班的老師一起快樂學習,輕松護考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