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

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09:31:26

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很多中老年人在行走活動一段距離後,出現了腿部或者臀部的無力、酸脹甚至疼痛,但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然而,繼續行走活動一段時間後還會再次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是“人老先老腿”的正常現象,生扛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腿疼無力還抽筋)1

為什麼腿疼是抽筋的原因

很多中老年人在行走活動一段距離後,出現了腿部或者臀部的無力、酸脹甚至疼痛,但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然而,繼續行走活動一段時間後還會再次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是“人老先老腿”的正常現象,生扛着。

其實,這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很多人未必知道——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走走停停”,是雙腿最深沉的“呐喊”,請不要忽視,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下肢動脈是否存在狹窄或者堵塞。

下肢動脈也會出現動脈硬化

很多人可能以為動脈硬化隻是心髒的冠狀動脈硬化,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偏癱等,卻不知道動脈硬化是一種累及全身動脈的疾患。它不僅可累及心腦血管,而且還常常累及下肢動脈。

下肢動脈就是給下肢輸送氧氣的“管道”,當斑塊增生,會導緻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被輸送到腿和腳的氧氣就少了,繼而下肢肢體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是慢性下肢缺血最常見的原因。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症狀主要包括:

下肢或者足部感覺怕冷,腿部摸起來發涼;

活動後腿部或臀部肌肉酸脹或酸痛,行走活動後會感覺腿沒勁兒,休息後可緩解;

足部、小腿甚至大腿出現抽筋,最常見的是小腿抽筋;

腿部感覺異常,可有麻木感、燒灼感;

皮膚蒼白或發紫;

陽痿;

足部傷口愈合困難;

肌肉萎縮;

足部或者腳趾出現壞死;

爬樓上樓梯的時候腿酸脹無力或者疼痛。

這個走路姿勢就是典型症狀

很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在初期并沒有什麼不舒服,但是随着動脈狹窄的加重,下肢遠端肢體的供血不能滿足持續的代謝需求,就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臨床症狀。

典型的間歇性跛行是由運動引起的特定肌群疼痛,并且疼痛可以在休息後緩解。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特征性表現,間歇性跛行症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病變血管狹窄程度、側支血管循環等多方面因素。

“間歇性跛行”的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

典型的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行走活動一段距離後開始出現下肢無力、抽筋、勞累性疼痛,導緻患者停止行走,站着休息幾分鐘就緩解,再接着繼續行走,走一段距離後再次出現下肢無力、抽筋、勞累性疼痛等不适。

随着病情的逐漸加重,行走的距離會越來越短。從開始行走到出現疼痛的時間,稱為跛行時間,行走的距離稱為跛行距離,跛行的時間和距離越短,提示缺血的程度就越重。

不典型的症狀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酸脹、乏力、發涼等情況。

堵塞位置不同症狀也各異

間歇性跛行可發生在單側下肢肢體,也可以雙側下肢肢體都發生,常發生的部位為臀部、髋部、大腿、小腿或足部。根據堵塞動脈的位置不同,具體的症狀會有所不同:

臀部和髋部主髂動脈病變的患者可能會有臀部或者髋部的跛行,有些病人會合并有大腿跛行,行走活動後會出現臀部或者大腿的酸脹、無力。這樣的患者查體的時候雙側股動脈搏動會減弱或者消失。而在男性患者中,常常會引起勃起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大腿累及股總動脈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患者可出現大腿、小腿的跛行現象,如果累及股總動脈,患側的股動脈搏動會減弱或者摸不到;而如果病變在股淺動脈,則近端股總動脈搏動可觸及,但是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無法觸及。

小腿小腿跛行症狀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運動後小腿的酸脹、無力甚至疼痛,休息後緩解,小腿間跛的情況大部分病變原因是在股淺動脈,小部分是由于腘動脈病變。

足部腳或者說足部出現跛行症狀很少單獨出現在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患者中,常常會合并小腿的跛行症狀。但足部的疼痛常見于糖尿病病人,大部分原因是小腿部位的腓動脈、胫前動脈或胫後動脈的硬化狹窄閉塞造成。

有針對這個的檢查嗎?有。醫生會根據您的症狀和查體,可能會選擇以下一項或者多項檢查:肢體動脈壓測量、血管超聲、動脈血管CT檢查等等。

下肢動脈堵成啥樣算嚴重?

間歇性跛行症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病變血管狹窄程度、側支血管循環等多方面因素。問題就出現了,怎麼去界定嚴重程度呢?所以針對慢性下肢缺血的患者,需要專門的分期、分類。

對慢性下肢缺血的患者進行分期、分類,可提供客觀的指标,臨床可根據這些客觀指标來随訪患者,而且,還可以為醫生之間更好地交流,或者做臨床研究的時候,比較各種藥物、不同治療方法,來提供客觀一緻的指标。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血管外科醫生臨床交流中最常用的症狀性分類系統——Rutherford分類。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97年的版本。

0類:無症狀;

1類:輕度跛行;

2類:中度跛行;

3類:重度跛行;

4類:靜息痛;

5類:輕微組織缺損伴不愈合的缺血性潰瘍或局竈性壞疽伴彌漫性前足部(包括足趾)缺血;

6類:大量組織缺損——組織缺損高于跖水平,足功能已無法挽救。

在這個分類中,1至3類根據患者平闆運動試驗的表現将行走障礙分為輕、中、重度跛行,而4至6類,為重症肢體缺血。下肢的平闆運動試驗這樣做:在12度的斜坡上,按每小時2公裡的速度,不間斷行走直到患者因患肢疼痛無法行走,最長時間記錄到5分鐘。

1至6類除了臨床症狀描述,後面都有相應的客觀标準,踝壓和趾壓。平闆運動試驗的目的是給受試者一定的行走負荷後,對比踝部動脈波形和壓力在運動前後的變化情況,這種方法更加敏感和準确。分類中的客觀指标:

0類:平闆運動試驗正常;

1類:可完成平闆運動試驗,試驗後踝動脈壓力在50mmHg以上,但較靜息值至少低20mmHg;

2類:介于1類和3類之間;

3類:不能完成平闆試驗,試驗後踝動脈壓力在50mmHg以下;

4類:靜息踝動脈壓力在40mmHg以下,踝或中足血流容積描記曲線平坦或幾乎無搏動,趾動脈壓在30mmHg以下;

5類:靜息踝動脈壓力在60mmHg以下,踝或中足血流容積描記曲線平坦或幾乎無搏動,趾動脈壓在40mmHg以下;

6類:同5類。

文/黃柳桓(北京市石景山醫院)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