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愛情關系大都是純粹的,它不夾雜任何利益的考量,卻可以直達人内心的最深處,使人感覺到溫暖與快樂。
愛情本就是深藏于人内心之中的一種情愫,愛情的産生,常在一瞬之間,它源于偶然的心動。
當我們對一個異性産生好感之時,我們的第一感覺便會是心動,然後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接近對方,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的腦海中,隻有一種單純的愛的感覺,而不會有任何雜質。
我們不會去考慮對方的家世是否與自己匹配,我們也不會去思考對方的經濟條件是否優越,我們隻是單純地覺得對方符合自己的眼緣,從而想要與之相識相戀。
關于愛情,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無條件的愛”,它指的是:
一種沒有任何條件的愛,我愛你,就是因為你是你,我愛你本來的模樣。
在我看來,愛情最本來、最美好的形态,便應該是這種“無條件的愛”,唯有能夠使人放下功利心的愛情,才是真正美好的愛情。
或許有人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覺得,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是不會幸福的。
誠然,物質基礎能夠帶給人以富足的生活,從而使人感覺到安全感,進而使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滿足。
可在愛情之中,我們卻也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與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在一起,無論何時,都能夠感受到快樂;和自己真愛的人在一起,無論窮富,都能夠感覺到幸福。
從這個觀點來看,好的愛情,能夠讓人放下功利心,去追尋内心真實的情感。
在婚姻關系中,假若一個人選擇嫁給另一個人,不是因為她愛對方,隻是因為對方有着充裕的物質條件,那她便不可能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在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所以會選擇嫁給卡列甯,便是因為可列甯有着充裕的物質條件,他能在經濟上給予安娜幫助。
安娜本以為,愛情是可以在婚姻生活中培養出來的,可由于她婚前對丈夫缺乏了解,到結婚後,安娜才發現,丈夫是一個古闆無趣的人,這使得她的婚姻生活過得非常壓抑。
安娜的人生結局之所以是一個悲劇,便是由于她在家選擇婚姻時,放不下功利心。
在愛情關系中,假若從一開始,我們便能夠遵循自己的内心,去選擇我們所愛的人,我們在這段愛情裡獲得幸福的概率會更大。
在電影《戀戀筆記本》中,諾亞與艾莉是一對恩愛的情侶,艾莉出生于富貴之家,而諾亞則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當他們兩人不顧世俗的眼光走到一起之後,他們的愛情,卻因為艾莉家人的反對而終止了一段時間。
起初,艾莉以為諾亞變心了,她在家人的介紹下,重新找了一位高富帥男友,可當她再次遇見諾亞的時候,她依然放棄了富有的男友,而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選擇了一貧如洗的諾亞。
在我看來,幸福愛情的标準,不在于物質生活的貧富,而在于情侶兩人是否真的相愛,唯有放下功利心,才能獲得美好的愛情。
這世間最美好的愛情形式,便是“無條件的愛”,不計較利益得失的愛情,這樣的愛情,雖然不一定能夠給予人富足的物質生活,但卻能使人的心靈找到歸屬感。
在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之中,斯特裡克蘭原本有着賢惠能幹的妻子,以及一個幸福且富足的家庭,可由于他覺得妻子并不理解自己的夢想,于是他選擇離開家庭。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斯特裡克蘭在一座原始的小島上,找到了一位名叫愛塔的姑娘,并與之組成了幸福的愛情。
愛塔天性純樸,沒有功利心,她愛希斯克利夫,隻是因為她單純地崇拜希斯克利夫,而希斯克利夫喜歡一無所有的愛塔,也是因為他喜歡愛塔的純潔。
情侶兩人唯有放下功利心,在彼此相愛的基礎上做到心靈相通,他們的愛情才可以是美好的。
愛情最美好的初始的模樣,便是沒有功利心的情投意合,在一段沒有雜質的愛情關系中,情侶兩人才可能找到屬于彼此的幸福。
心理學上所說的“無條件的愛”,便是沒有功利心的愛,我愛你,隻是因為你是你,而不是因為你擁有什麼我羨慕的物質,這樣的愛情關系,更容易幸福長久。
但願每一個人在選擇愛情與婚姻時,都能夠遵循自己的内心,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