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導覽
唐寅(1470-1524)庚寅年生,肖虎,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少時天資聰穎,十六歲入學,童試第一,補蘇州府生員。受文林、王鏊、楊循吉等吳中翰林前輩提攜,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倡導古文辭,并稱「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應試應天府(今南京),中鄉試解元第一。翌年參加會試,遭受舞弊牽連,遭罷黜下獄,谪為吏役,恥不就。經曆科場起落,看透功名利祿,遠遊閩、浙、贛、湘,後以筆墨謀生。正德九年(1514)應江西甯王朱辰豪厚聘前往南昌,察其所為不法,佯狂被放歸。人生數逢重大挫折,貧病交加,晚年寡出。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病逝,得年五十四。
唐寅工詩善畫,年少與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為友,留下許多詩畫唱和之作。畫學沉周、周臣,對南宋院體著意頗多,又廣泛吸收元代、明初文人畫傳統。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銘》謂之曰:「其奇趣時發,或寄于畫,下筆辄追唐宋名匠。」作品題材多元,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筆墨秀潤清雅,刻劃細膩生動,構圖匠心獨運。書法取法元代趙孟頫,并上溯唐代李邕、顔真卿,以行書樹立個人面貌,然為畫名所掩,傳世不多。
此次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明四大家特展之:唐寅,遴選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七十(組)件,依主題規劃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四個單元,呈現其多樣化的風格特色,以彰顯唐寅的書畫藝術源流與成就。
詩畫山水
唐寅山水畫發展大緻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摹仿期,早期細筆山水深受沉周、文徵明的影響,參以元人筆墨,具有文人畫韻,如〈對竹圖〉、〈雙松飛瀑圖〉。第二階段為轉化期,此時他師事周臣,盡得其法,又泛學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等南宋院體畫風,博取諸家之長,行筆秀潤灑脫,設色典雅秀潤,作品有粗、細兩種風格,以〈山水卷〉、〈江南農事圖〉、〈花溪漁隐圖〉、〈守耕圖〉、〈函關雪霁〉、〈畫金阊别意〉為代表。第三階段是成熟期,構圖雄偉巧妙,斧劈、披麻線條潇灑靈活,用墨乾濕濃淡明暗變化具有立體感,以〈畫山路松聲〉、〈溪山漁隐〉最具代表性。五十歲以後,多繪江南水鄉景色,取景簡約,畫面開朗清曠,〈採蓮圖〉、〈秋山〉、〈震澤煙樹〉皆屬此期佳作。
明 唐寅《畫山路松聲》 194.5 x 102.8cm
峰巒峻峭重疊,山谷間瀑泉曲折隐現,沿著岩壁流瀉而下。蒼松偃仰盤曲,上有枯藤盤繞。橋上策杖高士仰首傾聽松泉聲,展現寄興于山水的高雅情緻。山石輪廓以中鋒畫出,斧劈皴拉長轉折線條,運筆靈活流暢。巨章式山水構圖,承襲南宋李唐畫風,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
款識雲:「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吳縣知縣李經。其在吳縣任職三年期間,對邑中文士非常愛重,正德十二年(1517)陞戶部主事。唐寅所居桃花塢屬吳縣轄治,此圖應為李經赴京前贈作。
明 唐寅《函關雪霁》 69.9 x 37.3cm
畫崇山峻嶺,積雪岩關,運貨驢騾牛車隊伍,冒寒艱辛跋涉于山路。天空與水面均以淡墨烘染,襯托出雪景清曠蕭疏之氣。近景枯柳雜樹挺立,岩面皴筆不多,以示雪意。此畫筆法變化多端,潇灑勁利,而其牛車、屋宇、棧橋,皆刻劃細膩。
詩題于右上角,前兩句形容畫作主題内容,後兩句形容春雪初溶,行旅之難處。正德二年(1507)唐寅于蘇州府城内北邊築桃花庵,内有「學圃堂、夢墨亭」,此軸畫上即钤有「學圃堂」閒章。
明 唐寅《江南農事圖》 74.4 x 28.1cm
夫水田插秧,漁夫撒網捕魚,舟船泊岸或蕩槳持篙、肩挑行囊,點景人物熙攘往來,描寫江南繁榮景象。
此軸景物繁複,溪流蜿蜒上升貫穿畫面,兩岸配置林木屋舍和稻田,背景是遠山,清楚交代空間深度。其筆若遊絲,細膩生動。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三十六歲,曾作〈南遊圖〉(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贈送琴師楊季靜,筆墨與本作有不少相通之處,故推測此軸可能也繪成于此期。
明 唐寅《溪山魚隐》 29.4 x 351cm
此卷繪松樹、丹楓黃葉,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錯落于溪岸石間。人物或促膝對酌,曳杖閒步,或憑欄觀釣,或吹笛濯足。皴山以披麻融入帶水斧劈長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漬染,受陽面露白,表現凹凸明暗,富有立體感。繪葉採夾葉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黃,設色明豔。整卷筆精墨妙,意境更好。
畫卷自題「太平時節英雄懶」,抒發滿腔抱負,但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題跋者陸治、程大倫、顧德育、居節多為文徵明門生,另有王寵嘉靖二年春(1523)書跋。
仕女人物
據傳世畫作,唐寅人物畫的演變,經曆早、中、晚三個時期。三十歲前的筆下人物,多屬襯托山水的點景人物,與沉周風格相近似。三十至四十一歲之間,結識杜堇(約活動于1465-1505),并受業于周臣(約1450-1535),深受啟發,人物成為畫面表現主題,形神俱善,〈陶穀贈詞圖〉為此精進期的傑作。四十二歲以後,兼採諸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面貌,為其人物畫的成熟期,不論白描寫意、重彩工筆皆臻颠峰。人物線條或細勁流麗,或作方折頓挫,情态與神韻無不精妙,〈畫班姬團扇〉、〈放唐人仕女〉、〈西洲話舊圖〉與〈高士圖〉皆為此期的經典名作。
唐寅奇穎天授,人物畫風格多變,取材廣泛,多以曆史故事、高士、仕女為主題。内容描繪文士雅逸閒适的生活情調,也對青樓名妓轶事多所著墨,更援引文學典故,藉由失歡怨婦隐喻遭明主見棄的文人,以美人情思自況抒情。
明 唐寅《陶穀贈詞圖》 168.8 x 102.1cm
畫幅描寫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的曆史故實。陶穀使弱國,态度傲慢,南唐遂令名妓秦蒻蘭以色誘之,兩人盡一夕之歡,穀填詞〈風光好〉相贈留念。作者以芭蕉、奇石與屏風,圍囿二人的天地。畫中腳翹撩撥琵琶的女子,正是秦蒻蘭。男女二人間,燭影搖紅,與題識中的「一宿因緣逆旅中」互相呼應。
此作精謹秀麗,畫人物、樹石芭蕉與杜菫(約活動于1465-1505)風格相類,完成時間當晚于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識之時;依筆墨風格,此幅為唐寅三、四十歲間的作品。
明 唐寅《放唐人仕女》 149.3 x 65.9cm
據《雲溪友議》所載,唐人張祜、崔涯以文采名聞揚州,所作詩詞深得衆人讚賞。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詩,獲贈詩句「揚州近日渾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畫中男子坐于卧榻上,凝視屏風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即在描繪李端端與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幀人物造型秀美,舉止安詳,衣紋線條,有著明顯的變化。寫湖石景物,筆勢縱放,與題識的運筆行氣互為呼應。通幅清隽淡雅,已成自家面貌,應是唐寅四十二歲後的作品。
明 唐寅《畫班姬團扇》 150.4 x 63.6cm
棕榈樹下,女子手執纨扇而立,惟庭前蜀葵道出秋涼寒意,不禁令人生起天涼何需纨扇揚風的疑惑。本幅畫者實有所託,取材自漢代班婕妤(約西元前48-6年)〈怨歌行〉,文末言道:「常恐秋節至,涼飙奪炎熱,棄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絕。」唐寅似藉班婕妤遭成帝冷落的典故,自喻失意之情。
人物衣褶運筆靈活,技法已臻成熟,為其傳世的經典人物畫作。題詩款署「徵明」,相傳文徵明習用「文壁」署書畫,四十二歲後始用「徵明」,文、唐同年,故此幅可視為唐寅四十二歲後的畫作。
明 唐寅《西洲話舊圖》 110.7 x 52.3cm
畫中樹石矮屋,穿插掩映,前景右側,枯樹斜擎而上,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兩人對坐,當是作者與訪客「西洲」,惜身分不可考。
畫中枯樹、細枝及稯葉,出現顫筆,然布景剪裁,仍覺精警動人。畫上行書題跋,用筆爽利勁拔的風神,為唐寅成熟期的書風。依其中識語「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畫時間的下限,可訂在唐寅五十歲時,即一五一九年。題詩中的「不損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無遺。
花卉竹石
文人花鳥畫經曆宋元時期的發展,在明代中期的蘇州畫壇,随著題材的開拓與筆墨形式的轉變,體現不同的審美情趣。唐寅以擅長寫意花卉、竹石著稱,風格遠法宋、元,近師沉周,其墨韻明淨,筆法灑脫,又與沉周的雄渾簡練、文徵明的精巧溫潤有别。
唐寅傳世的花卉、竹石作品不多,畫面多以沒骨寫意描繪折枝花竹,呈現如特寫鏡頭下的近距離形态,經營自然之勢,饒有韻味。不論清雅潤厚如〈杏花〉,以花卉的季節性隐喻時事,或氣韻酣暢如〈墨竹〉、〈野芳介石〉,以比興寄託手法,言志抒情,将胸中鬱結之氣,轉化為圖像,旨趣盡在點畫之外。
明 唐寅《墨竹》 16 x 41.4cm
作者畫竹葉,行筆揮灑,筆勢跌宕,遒勁有力。又以深淺層次變化豐富的墨色,營造出遠近前後的空間關系以及葉片正側背向。風雨中竹葉飛舞的動态一表無遺。
畫竹,以水分調節墨色,形成多層次的濃淡乾濕,在吸水性慢的「金箋」寫竹,水分滲透感倍覺濕潤,正如竹葉承雨,本幅濕氣氤氲,筆墨淋漓,氣韻酣暢,即是一例。本幅選自〈明人畫扇冊〉第七開。
明 唐寅《杏花》114.8x 32.3cm
本幅以寫意法繪春杏一株,由左側右上出枝,先鈎勒主幹,再行皴擦,枝節多用濃墨寫成,畫瓣複加密蕊,雅淡潤厚,無俗豔之氣。學者考證題識内容與書風,推測此幀成畫時間約在一五一九年前後。
本幅題識:「新霞蒸樹曉光濃,歲歲年年二月中。香雪一庭春夢短,天涯人遠意匆匆。」農曆二月會試舉行之際,正值杏花綻開,故唐寅以杏花隐喻科舉舞弊案,慨歎南京解元的榮耀如春夢般短暫,人生起落在須臾之間。語氣無情緒起伏,當是馀年的平淡回想。
書法藝術
唐寅書法博取衆善,書風多元,不同時期皆有代表之作。早期字體瘦硬方整,有歐體面貌,如院藏明鄒衡〈綠香泉圖〉卷後的唐寅詩跋;而〈對竹圖〉卷後的題詩在用筆和結體上則與文徵明相近。此時的書學背景與他和當時吳中友人如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的交遊往來應不無關系。
日後唐寅行書類作品增多,受李邕、顔真卿、趙孟頫影響頗钜;内容多為自撰詩文,也是他樹立個人風格面貌、最具代表性的書體。晚年書法點畫精準,線條遒勁有力,結字左傾,在運筆使轉上,輕、重、緩、急律動分明。(傳)宋王诜〈江山疊翠圖〉卷後的唐寅詩跋,章法布局與人典雅秀麗、清新自然之感,為此時代表名蹟之一。
明 唐寅《書姑蘇寒山寺化锺疏》 56.7 x 173.7cm
姑蘇寒山寺現址今江蘇省蘇州市,因唐朝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一詩聲名遠播。此卷乃唐寅、範允臨(1558—1641)、毛堪(生卒年不詳)、陳鎏(1506—1575)、趙宧光(1559—1625)五名文人書家為重修寒山寺募款所作之募緣稿,唐寅負責〈化锺疏〉一段。本幅字體筆畫轉折交代明确,線條渾厚有力,間架右傾處或受趙孟頫影響。全篇墨韻虛實互參,莊重肅穆,氣勢恢宏。此卷無疑是明代中葉寒山寺募款重修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亦為唐寅傳世法書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名蹟佳作。
明 唐寅《跋宋王诜江山疊翠圖》 26.5 x 155cm
此卷拖尾的唐寅詩跋被裝裱于(傳)宋王诜〈江山疊翠圖〉之後,從詩文内容來看,兩件作品之間似無關系,可以獨立看待。本幅内容寫自作詩七言絕句七首,字字用筆精到,線條粗細變化有緻,筆力雄強渾厚。結體研美,間架左傾。章法行距疏朗,氣象恢弘。從款識知此作寫于嘉靖元年(1522),唐寅時年五十三歲。詩文意境清新典雅,書法筆精墨妙,可謂唐寅書法中,詩、書相互襯托最為純熟精美之作。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截至2014年9月29日
展覽地點: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歡迎關注雅昌藝術網官方微信,為您帶來每日精彩!A8048008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