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分辨超聲是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首選檢查方式,多數可初步判别結節性質,診斷準确率達74%~82%,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
超聲結果怎麼解讀?
◆超聲檢查時提示惡性結節的超聲特征包括:
①微小鈣化;
②結節邊緣不規則或微小葉狀邊緣,無暈環;
③結節内血流紊亂(血管豐富,分布雜亂,血管彎曲、分支);
④低回聲結節;
⑤甲狀腺包膜外侵襲或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門結構消失、囊性變或淋巴結内出現微小鈣化、血流紊亂;
⑥病竈前後徑大于橫徑(anteroposterior and transverse diameter ratio,A/T>1)。
注:
•甲狀腺癌高度特異性(>90%)的超聲特點為:微小鈣化(≤2mm)、邊緣不規則且縱橫比>1。但僅有單個特點時特異性明顯降低。
•低回聲不具高特異性,多達 55% 的良性結節為低回聲表現。15%~20% 的惡性結節為等回聲或高回聲。
•伴粗大鈣化的微小鈣化具有和單獨微小鈣化相同的惡性風險。
•結節内豐富血流信号在多變量分析中并不是判斷良惡性的獨立預測因子。
以上單一特征無法判别良惡性,需要有經驗的B超醫生綜合判别。對于非B超行業解讀都比較困難更不要說是患者了。因此,目前B超行業逐步在使用甲狀腺圖像、報告和數據規範化體系(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對結果進行分類,用簡單的數字與字母進行分類,有利于識别與交流。
TI-RADS分類
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表現、預估癌變風險及細針穿刺活檢(FNA)建議
FNA
甲狀腺結節患者長期随訪的最佳方法:
•超聲高度可疑結節,3個月複查超聲,如穩定,應每6~12個月複查超聲或行超聲引導下 FNA;
•超聲低到中度可疑結節,3個月複查超聲,如穩定,可在12~24個月内重複超聲檢查。如出現超聲形态變化(至少有兩個結節增大20%且最少增大2mm 或者體積變化超過50%),或出現新的可疑超聲形态,應重複FNA或持續超聲随訪,觀察形态變化;
•結節>1cm,極低度可疑(包括海綿狀結節)和單純囊性結節,建議間隔兩年以上;
•結節≤1cm,極低度可疑(包括海綿狀結節)和單純囊性結節,無需常規超聲随訪;
•對于無超聲高度懷疑特征的<5mm結節,無需進行常規超聲随訪,或在2年後複查超聲。
•對超聲及細針穿刺病理檢查報告為良性病變者,選擇觀察(6~12個月後複查超聲,如穩定1~2年,則可間隔3~5年),如結節生長(6~18個月内結節縱、橫徑均增加20%以上,即體積增加至少50%以上),可再行穿刺或考慮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2015 ATA:《成人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指南》
2016 AACE/ACE/AME:《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管理》
2012 中國版:《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
2017 ACR TI-RADS委員會白皮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