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 廣州 東莞,串聯起三龍灣和松山湖!
近日,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佛穗莞城際)勘察項目正式啟動招标,根據廣州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的公告,該線路全長113公裡,全線設站31座,串聯佛山、廣州、東莞三市中心城區。記者留意到,項目招标公告中提到項目“建設資金已落實”,這也就意味着項目重要動工條件之一已經落地,開工在即!
在業内人士看來,作為一條大灣區東西向骨幹通道,佛穗莞城際與深圳都市圈城際相關線路聯通後,将形成聯系大灣區内地經濟最為發達的4個萬億級城市的“黃金走廊”,進一步牽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不僅如此,依托這條大灣區的“内環”,佛山不僅将進一步加強與廣州和東莞的産業協作、通勤往來,也将再度提高與整個灣區東岸科創要素集聚的互聯密度,“站在佛山往整個灣區展望,這對佛山意義重大。”
佛穗莞城際勘察項目正式啟動招标
聯中心
串聯佛山、廣州、東莞中心城區
8月31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勘察項目(佛穗莞城際)招标公告,根據公告,佛穗莞城際線路拟起于佛山鹭洲,止于東莞松山湖,全長113公裡,均為地下線,其中佛山段25.7km,廣州段50.6km,東莞段36.7km。公告還顯示,全線設站31座,平均站間距約3.8km。線路規模非定案,最終以政府批複為準。
作為串聯佛山、廣州、東莞三市中心城區的大灣區東西向骨幹通道,佛穗莞城際項目目前正深化可研方案,全力争取今年具備開工條件。
這首先對佛山來說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聯中心、一個是三龍灣。
根據公開信息,佛穗莞城際拟經過南海大瀝、桂城、禅城祖廟、石灣和順德樂從五個鎮,均位于佛山“強中心”,直接聯系廣州中心、東莞中心、深圳中心,因此也被業界廣泛視為是佛山最重要的軌道交通線路。據估算,項目開通後佛山、東莞到廣州市區的通勤時間将壓縮至30分鐘左右。
南都記者還留意到,根據目前方案,佛山鹭洲地處佛山順德樂從,線路東平站位于三龍灣佛山新城範圍内,也就是說,線路有望串聯起佛山三龍灣、廣州中心城區和東莞松山湖。
“現在可以稱之為是汽車時代的城市,但是已經逐步向軌道交通時代的城市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城市格局、産業布局、人民生活,都會緊緊圍繞着軌道交通站點,站點半徑一千米半内往往迎來寫字樓,住宅林立的高強度的建設。而高鐵站更是彙聚多條的地鐵線、高鐵線、城際軌道,所以高鐵站,往往會成為這些衆多交通節點中的主要節點,”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論證城市的發展軌迹,這是三龍灣的誕生背景也是發展機遇,“三龍灣的建設也是順應了從汽車時代城市向軌道交通時代的轉型。”
聯産業
佛山制造與東岸創新要素高效互動
業界共識是,這條線路對于廣州、佛山和東莞這三個城市的融合,将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胡剛認為,三座城市曆來關系都比較密切,佛山與東莞在産業方面有很多互補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在制造業領域呈現不同的特點,“東莞的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比較快,佛山制造業更加多元豐富,有很大的産業協作空間。所以我們不隻說廣佛同城化,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廣佛莞一體化發展。”
這種多城市“抱團”協作發展的格局,從多份“十四五”規劃中,已經可以看到城市間的“硬件”連通正在加速。
在前不久正式對外發布的《廣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到,打造軌道交通一張網,深化兩市軌道交通銜接,促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推動形成軌道交通“一張網,一票通,一座城”。深化廣佛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探索建議城際鐵路與地鐵系統制式兼容、互聯互通換乘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示意圖 圖源:《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其中,“十四五”時期廣佛交通對接重點項目中,城際鐵路共有五條,包括廣佛環城際(佛山西至廣州南站段、廣州南至白雲機場段、佛山西至廣州北站段)、佛莞城際、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肇順南城際和廣佛江珠城際。
事實上,軌道交通為佛山與灣區城市帶來的想象空間,不僅在加強與廣州和東莞的協作,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王澤堅看來,佛山和灣區東岸科創要素集聚的互聯密度,還可以再提高,“站在佛山往整個灣區展望。”
聯“時空”
牽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站在佛山往整個灣區展望,互聯不僅在于産業協作,更是以“時間”換“空間”下更大的想象空間。
先來看下整個灣區的城際路網。
“根據規劃,佛穗莞城際未來還會繼續延伸,西邊會去到江門、珠海,甚至有可能到澳門;東邊到東莞松山湖以後,還将繼續延伸至深圳香港。所以,這條線也被稱為‘灣區動脈’。”胡剛說。
根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 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就已經全面鋪開,城際鐵路裡程達476公裡。“十四五”時期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城際鐵路裡程将增加至800公裡,高速鐵路(含200公裡時速以上的城際鐵路)增加至3600公裡。
在業内人士看來,相對于2020年批複的大灣區城際鐵路布局,該份規劃還将廣佛西環城際、肇順南城際、廣佛江珠城際都提升為“十四五”重點實現項目,在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施工圖”中,對佛山開放合作的意義重大。
例如,佛穗莞城際還将計劃與廣佛江珠城際、中軸城際等多條大灣區城際、高速地鐵互聯互通。其中佛山段與廣佛江珠城際互聯互通,在東莞段力求銜接深圳,打造廣深中軸城際,實現廣州中心區與深圳中心區的快速通達。被業界稱為串聯大灣區内地經濟最為發達的4個萬億級城市的“黃金走廊”。
“軌道路網建設看起來是空間上的布局,實際上是時間效率的變革。從整個大灣區未來發展格局來看,城市群之間一定是需要快速軌道進行高效連接,從服務水平、舒适标準、通行速度和接駁效率上,都提出比現有城際軌道更高的要求。”在王澤堅看來,整個大灣區的發展需要環灣的“走廊”,更需要“内灣”的“内環”,佛穗莞城際的意義就是灣區的一條“内環”,進一步聯系廣州、佛山和東莞,以此鍊接其他城際軌道線路,向環灣的“走廊”形成輻射效應。
在這條“内環”上,廣州的資源集聚效應更加凸顯,但在此基礎上從人才、商貿和服務業的輻射力度也将發揮更大“放射線”作用。“佛山有生态環境、有水鄉文化,更有産業基礎,通過整個灣區城際軌道路網,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廣州中心城區的聯系,未來通過佛莞城際加速與廣州南沙、東莞長安、濱海新區互聯,甚至進一步與深港科創資源實現45分鐘-1小時的時空接駁,這将比串聯’四個萬億級城市’意義更加重大。”
聯“軟件”
跨線直通運行将創新城市協作模式
也正源于此,佛穗莞城際在兼顧更多站點和更快速高效上引起不小關注。對此,王澤堅表示,作為城際快速軌道的作用是快速聯通各城市中心節點,以通勤效率和各項要素鍊接,站點不宜設計太密,城市内的多借點鍊接更多是通過地鐵換乘來實現,“快線的作用要發揮出來。”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時空上的硬件互聯,包括佛穗莞城際在内的高速軌道,還在運營模式上探索創新。
“線路間跨線直通運行模式在國内比較少,但是在國際先進城市已有成功經營。通過軟件運營,讓硬件線路發揮更大的價值,在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認等方面,推動灣區城際公交化運營和一體化管理。我認為在灣區城市群協作中,這種模式的創新比線路的拉動意義更加重大。”王澤堅表示,這是城際軌道建設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中的另一層積極作用所在。
采寫:南都記者 路漫漫 陳飛龍 見習記者 孫振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