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如今普通醫院與世界頂尖醫院的距離,就是一台台質譜檢測儀。這話有誇張成分,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質譜檢測在醫學領域“正當紅”的地位。有投資人将質譜檢測市場譽為“基因檢測後的下一個百億藍海”,畢竟精準醫療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準确可靠的檢測結果,而這,正是質譜技術的一大本領。
質譜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全球頂尖醫院,近年來,它也來到中國的部分大型醫院,在疑難疾病診斷、精準用藥等領域服務患者。不過與火熱的市場相比,醫生态度冷靜。
“好技術最怕一窩蜂濫用。”有醫生這樣說。
難治高血壓找到病因,腫瘤精準用藥成為可能
前不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第四期中山醫院檢驗科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培訓班”以及“中山醫院臨床質譜高級進修班”迎來報名名額又一次“被秒殺”的盛況,國内醫院對掌握該技術的渴望可窺一斑。
這到底是什麼技術,如何引得國内醫院趨之若鹜,對患者又意味着什麼?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舉例說,在進行部分激素、藥物檢測時,現有檢測方法難以做到精确定量或探測,質譜技術可以非常準确地檢測到低濃度小分子物質,這為疾病診斷、治療方案的設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不要小看檢驗水平的精準度。以臨床常見慢性病高血壓為例,高血壓裡有一類繼發性高血壓是由醛固酮升高所緻,這類患者借助質譜檢測若檢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SS)系統相關激素水平異常,治療将與常見高血壓療法有根本不同,有些患者甚至能通過手術徹底治愈高血壓。
還有一些難治性高血壓實為嗜鉻細胞瘤,借助質譜檢測如果檢測兒茶酚胺類激素異常波動、異常增高,加上影像學定位,這類患者可獲得精準診斷,實現精準治療。
質譜技術還可用于藥物監測。醫生在使用腫瘤藥時,多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估算藥量,而今借助質譜技術能精确知道血液或體液中的藥物濃度,減少因個體間差異藥物濃度過高引起的不良反應或過低導緻的治療失敗,實現更精确給藥。
“精準醫療是指醫生能精準治療或精準預防,但無論何種,醫生首先要依靠精準信息進行精準診斷,檢驗科就承擔着為醫生提供精準信息的重要職責,質譜技術是能為醫生提供精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潘柏申教授告訴記者。
應用項目取舍之間,服務“患者急需”
精準檢測,意味着一些原本臨床上不認識的疾病将獲得确診,一些所謂的難治疾病可找到真正的病因,治療可能迎刃而解……這對醫學的發展、醫療的走向将帶來難以估量的改變。
也難怪,有人毫不客氣地說,如果說影像學的發展為外科插上了翅膀,那麼,檢驗的發展為内科精準診療提供了“火眼金睛”。如今,質譜技術不但為内科醫生提供了“火眼金睛” ,還為其插上了翅膀,可以幫助醫生快速精準鑒别很多疾病。
因為認識到這層非凡意義,歐美發達國家已廣泛開展質譜檢驗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在歐美發達國家,服務于臨床診療的質譜檢測項目已達400餘項,包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激素及其代謝物檢測、治療藥物監測、維生素D檢測和微量元素檢測等。
質譜分析方法進入我國的臨床應用遲于海外,卻發展迅猛。中山醫院是國内較早開展該前沿技術的三甲醫院,2010年中山醫院檢驗科成為國家臨床重點檢驗專科後,2011年就開始建立質譜實驗室、臨床質譜平台,并進行了大量臨床檢測工作。
面對國外已開展的大量應用,這群“吃螃蟹者”面臨一個“選擇”的問題。中山醫院檢驗科從一開始就決定:在儀器有限的情況下,先瞄準臨床急需項目。
何為臨床急需?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郭玮教授舉例說道,嗜鉻細胞瘤的術前确診對其後續治療、手術非常重要,術前漏診,病人可能因為血壓劇烈波動死在手術台上。無奈的是,傳統的診斷方法十分有限,給醫生的診治帶來巨大挑戰。當中山醫院檢驗科獲得國家臨床重點檢驗專科資助後,最先突破的就是嗜鉻細胞瘤的診斷難題,即借助質譜技術檢測兒茶酚胺類激素代謝産物的水平,對嗜鉻細胞瘤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幾乎達到100%,大量患者切實獲益。
郭玮教授感慨,這就叫“好鋼用在刀刃上”。
上馬高端技術不是“趕時髦”,區域檢驗中心或成趨勢
自2011年始建臨床質譜平台,中山醫院已取得大量喜人成績,被國内同行譽為臨床質譜技術的引領者。目前,中山醫院檢驗科開展的質譜檢測項目裡,20%-30%是滿足上海地區乃至上海以外地區的需求。
“中國大部分大醫院檢驗科都已經擁有或正在考慮購買質譜設備,真正為老百姓、臨床醫生帶來幫助,面臨的主要還是人才緊缺問題。”潘柏申教授感覺到質譜檢測在中國“熱起來了”,但他亦擔心“一窩蜂趕時髦,把好技術做爛”。
由中山醫院牽頭編寫的我國首部《液相色譜-質譜臨床應用建議》已在全國推廣,其中特别強調要遵循一系列要求,建立操作規程,做好質量控制,保證每一份檢測結果是穩定可靠的。
潘柏申教授強調,這不僅因為質譜設備價格昂貴,好東西沒用好浪費了錢财,更關鍵的是,檢測不準确,耽誤的是老百姓的病情。
其實,質譜檢測人才全球都普遍缺乏,這項技術對人員要求非常高。“質譜專業技術性非常強,對操作者的知識儲備要求也很高,要了解的專業知識包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學、臨床醫學等衆多學科。”郭玮教授提到,美國藥監局(FDA)對所有檢測方法采用一套标準進行難易程度評估,共七個條款,每個條款最高為3分,所有方法(生化方法、免疫方法、質譜方法等)如果都用這個标準進行評判的話,質譜檢測得21滿分,可窺見該技術的高門檻。
簡言之,并不是擁有一台質譜儀就等同于有了好的數據,而是“用好了,才能有好的數據”。當然,質譜檢測也并非臨床檢驗的“一招鮮”,現有臨床檢測技術有很多,它隻能替代其中部分。
因此,綜合技術難度、質量控制、衛生經濟效益等因素,不少專家建議,由部分醫院集中開展質譜檢測,區域檢驗中心或為方向。
“這類先進的檢測項目一定要紮紮實實地推進,因為這個數據出來以後對臨床診斷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一直強調,每個數據背後是病人的生命,不隻是一個數據。”潘柏申教授說。
本次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床質譜高級進修班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牽頭、沃特世公司提供學術支持。
作者:唐聞佳
編輯:金婉霞
責任編輯:顧軍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