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戚雲雷
黃河以北,春染大地。4月的春光裡,從空中俯瞰,面積近400畝的濟南“沃小番”番茄示範園閃耀着勃勃生機。“現在全國市場每100個番茄裡就有3個是我們研發推廣的品種。”天橋區工商聯聯合會副會長、山東夏之秋果蔬有限公司育種員、山東夏之秋果蔬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景春說。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吳景春自小學習勤奮,立志用知識改變命運。從福建農業大學畢業的他,一生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熱愛的農業事業。
深耕科研優勢
推廣現代種植
長期以來,天橋區周圍村民種植的品種比較單一,以小麥、玉米為主,種植技術水平較為落後,産量低、效益低。為了改變這種局面,2017年起,吳景春以桑梓店街道産業發展規劃布局為支點,争取耿莊村與前房村村民支持,圍繞推廣蔬菜新品種、基礎設施建設等體需求,累計流轉耿莊、前房等村土地396畝,創建了沃爾富斯番茄文化産業園。
為确保番茄純正的品質,從選種、育苗、定植、灌溉、施肥、去病蟲害、采摘等各環節,吳景春都堅持進行科學的技術改進和提升,引導農戶實現從量化生産到高品質生産的轉變,進行番茄品種選育、标準化生産示範等。科學種植法提高了原土地生産條件和整體生産能力,有效提升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率,通過生物有機藥肥和物理措施防控病蟲害,大大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業污染。在生态循環種養模式下,各種農業廢棄物均可以變廢為寶,得到充分回收和循環利用,不對自然環境造成任何污染,為促進農業生态環境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園區已為周邊村莊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帶動人才返鄉,推動現代農業産業化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
此外,山東夏之秋果蔬有限公司積極在天橋區、濟陽區等周邊地區推廣多個越冬番茄新品種,通過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解決了當地番茄“死棵”的問題,挽回了當地種植戶因鐮刀菌根腐病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并對“垛石小番茄”的種植和推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選育優質品種
打造品牌化之路
“因為生産、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的問題,番茄市場上問題層出不窮,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市場需求、現代農業科技和市場營銷理念相結合,高起點、高标準打造高營養、好口味的高品質品牌番茄。”在深入調研、思考後,吳景春為中國番茄産業規劃了一條新的道路:品牌化之路。
此前,在大學剛畢業實習期間,吳景春曾負責“聖女紅果”“千禧小番茄”“黑美人西瓜”“黃肉小西瓜”種子整個北方市場的策劃和推廣,這幾個品種家喻戶曉,給北方農業帶來幾千個億的經濟産值。
憑借品牌推廣的成功經驗,吳景春堅持從番茄産業鍊的源頭做起,在3000多個優質番茄品種精心選育出兼具品質高、口感好、營養豐富的高端水果番茄品種,打造了涵蓋種子研發、生産、加工、流通、消費、品牌推廣等從田間到餐桌多個環節的産業鍊系統,建立嚴苛的質量标準檢驗體系,推出“沃小番”高端農産品品牌。
2016年10月30日,沃小番正式亮相“2016北京國際果蔬展覽會ChinaFVF”。沃小番綠色、黑色、黃色、五彩等高品質新穎水果番茄一亮相,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參展人員在嘗過沃小番後都豎起了大拇指,阿裡巴巴工作人員當場洽談合作。
吳景春告訴記者,自己多年堅持緻力于科研工作,對生物育種、基因編輯等投入大量心血,目标就是培育更多優秀的品種,建設亞洲最大的番茄研發、生産、物流産業鍊,将沃小番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免費示範教學
培育時代新農人
種植方式要改變,更重要是更新村民的思想觀念。為此,吳景春在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等方面積極行動,打造了技術培訓和人才實訓示範基地,助力鄉村振興。他還帶領山東夏之秋果蔬有限公司與天橋區耿家村建立企村聯建,在沃爾富斯番茄文化産業園建立濟南市農業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吳景春親自為周邊村村民進行科普培訓,免費推廣示範新技術。
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再到采摘銷售,吳景春經常帶領團隊給村民詳細講解,和公司員工一起到大棚内、到田間地頭給村民示範和答疑,對番茄種植的技術要點、病蟲害防治等進行詳細介紹,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新型職業農民。吳景春帶領團隊每年在濟南乃至全國番茄主栽區組織100多次栽培技術講座,每月定期下棚指導,幫助種植戶科學種植,推廣農業新技術,幫助村民發展優質、高效的農業産業項目,為他們創業緻富打開了新的思路。
吳景春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熱愛的農業事業,參與制定了“水果番茄關鍵生産技術規程(綠色食品标準)”、“番茄良種繁育技術規程”等多項行業标準,為國内番茄産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獲得“天橋才俊”、“泉城鄉村之星”、“齊魯鄉村之星”、影響濟南 “創業人物”、“5150泉城特聘專家”、“濟南市優秀共産黨員”等多項榮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