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泡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魚在水底換氣、覓食、遊曳的時候,就像人在水底換氣時一樣,會将氣泡吐出來,然後漂浮到水面,在水面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然後炸開,再在水面上出現波紋。
這種水泡,我們稱之為魚泡,炸開的水泡形成的波紋,我們稱之為魚花,通過觀察魚泡的大小、魚泡的數量,以及魚泡的軌迹,再結合魚花的動靜,基本上對水面下的魚情,基本上就了解個八九不離十。
一、大單泡,不是鯉魚就是青魚
鯉魚和青魚都不是群居魚,而且都不是掠食,而是在水底覓食,甚至會駐留在水底進食完畢之後才會遊走。
所以在水底的進食的時候,會時不時的進行換氣,然後時不時的漂浮到水表一個單獨但是體積較大的水泡。
這種魚泡非常容易炸開,而且不會漂浮上來的節奏很不規律,和腐泥因為發酵氧化滋生的氣泡完全不一樣。
伴随着這種大單泡的同時,魚泡所在區域的實底會比較渾濁,因為鯉魚和青魚在水底進食,會翻湧水底的淤泥,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二、水泡細密存在時間短,多半的鲢鳙進窩子了
鲢鳙是中上層覓食魚種,在覓食的時候是連食物帶水吞進水中,然後再将水吐出,用鰓來過濾食物。
因此産生的氣泡非常小,而鲢鳙多是群居,所以水泡在半水就會漂浮出水面,然後又會快速炸開,水面上很快就行形成類似連綿小雨砸落水面的迹象,水面波紋細碎密集。
三、移動的直線形連續魚泡,慢一些的是草魚,快一些的是黑魚
黑魚在水中掠食的時候,會高速在水中遊曳,所以會卷起水花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漂浮到水面,水泡形成的軌迹呈直線型。
之所以會形成大小不一樣的水泡,是因為激起水花的部位、力度不太一樣,當然,我們看到這種魚泡時,基本上黑魚是貼着水底覓食的,如果在中上水層覓食,則會看到黑魚的魚鳍閃閃發光。
而草魚在水底覓食時,也會産生類似的情況,但是草魚的動靜沒有那麼大,加上一邊進食一邊換氣,所以氣泡的體積也不算大也不算小,也會出現接二連三的氣泡上浮。
雖然情況比較類似,但是從魚泡出現的頻率和魚泡的大小還是能輕易分辨的,黑魚的魚泡快速且大小不一。
草魚的魚泡出現的頻率比較慢,但是個頭較大,當直線型魚泡連續出現時,通過這兩個特征就能明顯區分出來。
四、無規律的小單泡上浮,多是鲫魚或者羅非進窩子了
鲫魚是群栖魚,覓食是全水層覓食,就算有換氣産生的魚泡,也會因為體積較小,還沒有漂浮到水面就會炸開,形成規模不大的魚花。
但是,當鲫魚群開始成群進窩覓食後,隻有個頭較大的鲫魚會沉底覓食,體積較小的鲫魚群多會在半水搶食漂浮的食物殘渣。
所以會形成體積不大的小單泡,但是因為鲫魚的密度不小,這些小單泡此起彼伏,非常容易看出來。
當羅非進窩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習慣,所以有釣友戲言,水面如同水燒開了,不是鲫魚群,就是羅非群。
以上這幾種魚泡的情況,雖然不全面,但是在野釣時,對大多數鯉魚、草魚、青魚、鲢鳙、羅非、鲫魚進窩後的情況,歸納個八九不離十,基本上隻要有魚泡出現,對水面下的魚情,說是一目了然,一點也不為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