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産業園
江蘇省車聯網先導區落戶園區
通富微電封裝測試生産線
小米谷倉新國貨基地
時值桂秋,豐收既成。省級崇川經濟開發區都市産業“森林”也在拔節生長:一幢幢工業綜合體嶄新矗立,項目入駐率持續攀升;競逐高新精尖産業賽道,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以智能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學等為主攻方向的現代産業集群,邁向百億乃至千億級台階……
回望十年,地處南通主城區的崇川經濟開發區,立足區位的“黃金地段”搶抓發展的“黃金時期”,全力聚焦轉型升級,逐漸擺脫了以傳統機械電子、紡織等為主的産業結構,大力發展技術“新”、産業“輕”的現代都市産業,形成了南區以集成電路、信息技術等為主,東區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車聯網、醫藥健康、網絡安全等為主的産業發展新格局。2021年曆史性榮獲南通市省級以上開發區績效考核第一等次、省級開發園區項目建設第一名。
崇川區委常委、崇川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闫靜翔說:“崇川經濟開發區是南通主城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也是南通沿江科創帶建設的重點闆塊,我們堅守新定位,做精新産業,全力打造都市産業核心區,在全省省級開發區中持續争先進位,向早日建成國家級開發區邁進。”
1
算好“空間賬” 集聚新産業
集約化的設計、緊湊型的廠房、現代化的配套……走進華彙智谷(南通)科學産業園,聽不到機器轟鳴、看不見貨運繁忙,但在密集的人流穿梭中,這座運行僅一年多的都市工業綜合體展現出了朝氣蓬勃的發展活力——
水離子護發出風機、随手吸塵器、液晶小黑闆、自動洗手機……在産業園内,小米谷倉打造的“新國貨”基地展廳内,小米生态鍊産業琳琅滿目,創客空間内,一群年輕人正熱烈讨論着當下“新國貨”的潮流趨勢。該基地運營副總裁王奪介紹,整個六層樓被打造為小米在華東地區的首個孵化基地,目标是培育衆多的“新國貨”企業進入小米生态鍊體系,同時也大力招引生态鍊企業落戶崇川開發區。
産業園運營負責人倪俊說,園區于2021年5月建成開園,已交付17萬平方米。目前,已吸引近60家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總部經濟等都市經濟産業項目入駐落戶,還有一批企業已經正式簽約或正在裝修。“園區當好創業者的‘合夥人’,探索以租代售、基金投資等多種招商模式,減輕落戶企業資金壓力,讓‘創客’們輕裝上陣。”倪俊說。
崇川經濟開發區地處南通主城區核心地段,建區近30年,曾經大力發展的機械電子、輕紡等産業,為崇川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問題也随之而來:建成區面積已超過70%,可開發建設工業用地僅1200畝、商辦用地僅800畝。空間趨于飽和,産業如何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這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 推進“工業上樓”,培育都市産業,讓占地少、能耗低、無污染、産出高的“新”“輕”型企業成為産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崇川經濟開發區算好“空間賬”,集聚新産業,在有限的發展空間裡激發出無限的發展動能。
崇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朱強說,在車聯網、信創、智能制造等領域,開發區超前布局,打造了京源睿谷生态科技城、南通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創源科技城等空間載體,衆多都市産業項目拔節生長。智能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學等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正形成1個千億級産業集群、2個百億級産業集群。
2
開好“火車頭” 全力助創新
公司一項新産品經權威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被中國生産力促進中心授予“中國好技術”稱号;公司擁有有效授權專利72項,參與制定國家标準規範20餘項;雖然遭受疫情影響,但公司今年産值依然有望增長10%……從南通老城區搬至崇川經濟開發區,南通萬達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躍成為國内節能環保特種鍋爐領域的“标杆”。回顧蛻變曆程,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俊總結四個字:技術創新!
依靠創新謀轉型,是産業發展的關鍵一招。坐擁主城區的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崇川經濟開發區具有科技創新的先天優勢。近年來,開發區發揮以萬達動力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型企業的“火車頭”效應,下好創新發展這盤大棋,聚焦産業發展提質增效,助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園區發展正駛入快車道,形成了南區以集成電路、信息技術等為主導産業,東區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等為主導産業的發展格局,都市産業經濟的特征愈發明顯。
近千家企業在崇川經濟開發區穩定發展,總投資超千億元,其中外資企業221家,累計吸引外資50多億美元,先後獲得省級開發區建設先進單位、開放型經濟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号,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活力投資區域”,是南通市“接蘇融滬”的橋頭堡和先行區。
科技創新讓園區内許多企業嘗到“甜頭”。去年,通富微電《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項目喜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解決了高密度芯片封裝工藝中焊點易橋連和界面易損傷等行業難題。今年上半年,通富微電、龍源振華、萬達動力、煙濾嘴、南亞塑膠5家重點企業貢獻了近86%的工業産出。
前不久,開發區為策應南通市沿江科創帶建設,成立了科技和人才局,全面優化創新生态,堅持圍繞企業需求,實行“政策 基金 平台”模式,打造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服務體系,全力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創新生态。
3
招引“千裡馬” 構築新高地
脫下軍裝,變身創業者,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學博士姚傑,選擇從武漢搬到了崇川經濟開發區,帶領30多人團隊創辦江蘇博嘉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醫療器械生産、研發及銷售為一體的生物醫學高科技企業,公司核心技術為CRISPR快速基因檢測技術和快速修複相關的生物活性材料。
但在創業初期,姚傑也曾遭遇過“資金難”的關口。崇川開發區人才部門在得知後,第一時間聯系金融和投資機構,從貸款發放、股權融資兩方面予以幫助,開通“綠色通道”,迅速完成各項審批流程。“落戶崇川經濟開發區,處處可感受到園區愛才惜才的氛圍,讓創業者沒有後顧之憂。”姚傑說。
和姚傑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德國萊布尼茨漢諾威大學博士、宏闊(南通)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旭。今年,在崇川經濟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他成功跻身南通“紫琅英才”資助計劃。同時,開發區同步為他配套的800平米的生産用房,已入駐華彙智谷(南通)科學産業園投入生産經營。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南通人才強市戰略引領下,崇川經濟開發區将提升區域人才競争力作為發展都市産業、加快創新驅動的“先手棋”,用足用好崇川區人才新政“18條”,加大引才、聚才、留才、育才力度,聚力打造“創新者的家,創業者的城”,招引越來越多的“千裡馬”落戶創業、競相奔騰,全力構築人才發展新高地。
截至目前,崇川經濟開發區入選紫琅英才創業類項目7個,另有在談人才項目6個;累計完成有效發明專利821件,科創項目認定達标14家。為了更好吸引各類人才前來落戶,園區着手打造“人才社區”,為各類人才提供多種生活配套服務。目前,人才公寓一期工程已經開工。
“開發區将繼續堅持發展都市産業的定位,招引‘高科技、高智商、高回報’的項目,持續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建設産業高端、人才密集、資本活躍、環境自由的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高地,為崇川提升首位度、建設首位區勇挑大梁,為南通在全省‘挑重擔、扛重責’多作貢獻。”崇川區委常委、崇川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闫靜翔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亞運
通訊員 邱煜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