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們的後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便是此穴。
取穴: 需取時需俯卧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脾俞穴是脾髒散熱除濕之要穴,脾髒的濕熱之氣,借由此處向膀胱經疏散,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濕之作用。
2、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們的後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便是此穴。
取穴: 需取時需俯卧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脊中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胃俞穴具有化濕氣、消滞、理氣、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氣的保健穴,可增強人體後天之本。可用于治療主治脾胃虛弱、多食善饑、身體消瘦、腹脹腸鳴、胃痛嘔吐等症。
3、足三裡
位置:足三裡屬足陽明胃經的腧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取穴: 外膝眼向下4橫指,當腓骨與胫骨之間,由胫骨旁量1橫指,即是足三裡。
作用:“三裡”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裡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适,就需要"理中",隻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裡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足三裡具有生發胃氣、燥化脾濕、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的作用。
4、陰陵泉
位置:陰陵泉屬足太陰脾經,它位于位于小腿内側,胫骨内側下緣與胫骨内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胫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取穴:陰陵泉穴在我們膝蓋下緣的内下方會有一個突起的骨頭,沿骨頭下方和内側摸會有一個凹陷,此處為陰陵泉穴。
作用:陰陵泉和陽陵泉其實是成對的穴位,一個在小腿的内側,一個在小腿的外側。陰陵泉穴氣血深藏、按揉此穴可以健脾利濕。
5、水分穴
位置:水分穴屬任脈俞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取穴:仰卧取穴,肚臍上一拇指寬處。
作用:水分穴之“水”,地部水液也。“分”,分開也;意指任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它具有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的作用。
6、神阙穴
位置:神阙穴屬任脈俞穴,位于肚臍窩正中。
取穴:仰卧取穴,肚臍正中處便是。
作用:“神”,尊也、上也、長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神阙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記。它具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的作用。
以上諸穴可用艾灸灸5-15分鐘,神阙穴可以艾條灸或艾炷隔鹽、姜灸,但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神阙穴(肚臍處)的皮膚較薄,艾灸時應有家人看護以避免燙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