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是李白初出巴蜀之作,其構圖雄偉壯麗,将天門山雄渾的氣勢展現得淋漓盡緻,完全看不出是一位二十多年的青年所作,不愧為千古絕品。
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第一次走出巴蜀,乘船向江東而行。這是他第一次東遊,也是他詩詞創作的第一個巅峰。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沿岸風光秀麗,山川險峻,天門山便是其中一座。此山坐落于安徽蕪湖境内,因李白這一首《望天門山》而聞名于世。
長江如同一柄巨斧,将天門山劈開,滾滾的長江之水從腳下奔騰而去,又回旋北上,如同一條巨龍。兩岸的青山對峙,各顯美景,一隻小船從遠方乘着太陽的光輝駛來。
讀到此處,腦中便會不由自主地展現一幅水墨畫卷:小船行于江上,兩岸是高聳的山峰,宏偉的背景将小船映得飄逸,且充滿靈氣。
這首詩有多“李白”李白,就像是潑墨山水詩的代名詞。李白詩作的風格是雄偉浪漫、飄逸靈動。在這首七言絕句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一個“望”字,統領全詩
“望”字作為全詩第一個字,展現出大氣磅礴的底蘊,體現了詩人所處的位置:極目眺望,所以才能将天門山的奇景盡收眼底。而讀者以這個字切入,也随着詩人在眺望,還沒讀詩已做好了心裡預設,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大膽,更體現了詩人構圖的大格局。
山水相映成晖
李白詩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山水相映。他的很多詩詞作品都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應。很多地方都是山水相連的,山依水立,水由山出,這樣的景觀在我國極為常見。而在詩人眼中,這就是構圖的底蘊,山為靜,水為動,動靜結合,才能體現出自然的生生不息,體現出鮮活的朝氣。
在這首小詩中,青山對望,江水自腳下穿行,這是動與靜的結合;太陽為靜,光暈中駛來一葉孤帆,這是動,在這個動靜結合中,宏大的背景被寫活了,一片鮮活的自然風光躍然紙上。這就是李白!
特别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